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科学性,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强大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历史所凝练诞生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众多契合之处,深入挖掘二者的内在契合,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有着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
(一)唯物史观与“民本思想”具有共通之处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唯物史观,明确指出“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这一论断是对唯心史观的彻底超越,看到了物质生产活动对于社会历史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理论也深刻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大量社会财富的出现与人民群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历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系统的唯物史观理论,但是在诸多论述中,也蕴含着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的思想。先秦时期,管仲在《管子·牧民》中便做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重要阐述,明确指出了只有物质生活富足之后才能谈提升人民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尚书》中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重要阐述,体现了对人民群众重要地位的阐述。这种对物质生活生产的看重以及对于人民地位的重视,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共通之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筑具有决定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与“知行合一”有共通之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认为实践和理论是统一的,并且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超越了以往的旧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对于实践和理论的认识与马克思恩格斯有着共通之处,他主张“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认为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对离开实践的泛泛而谈不认可。这种“知行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着契合的地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更易为大众所接受。
(三)共产主义理想与“大同社会”的构想有着共通之处
马克思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对于无产阶级的压榨,总结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一理论所要实现的社会是全人类的解放,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自由人联合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阐述的共产主义理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提出了“大同社会”的观点,在《礼记·礼运篇》中描绘了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想的“大同社会”,虽然这一“大同社会”缺少科学的实现路径,但是这种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想有着共通之处,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加顺畅。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措施
(一)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二者的结合
要采取多种形式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采取举办学术论坛、开展读书会等线下形式,以及投放短视频、制作微电影、网络课程等线上形式,线下线上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
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一阵地,在对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教育中不断深化关于二者结合的教学内容,利用班会、小组汇报等形式深化学生的认识,积极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经济导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712.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