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其他论文 > 正文

深刻理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

作者:王星来源:《安徽科技报》日期:2025-08-29人气:10

摘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基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的产物。要深刻把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何“行”,需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身“行”的逻辑基础上,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探究其“行”的必然逻辑。这进而能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引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补充强调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2]“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论断,源于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懈实践,是党在与时俱进中坚守根本、在开拓创新中发展理论的智慧结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理论逻辑: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

  (一)理论层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根植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基,而理论则是对实践经验的提炼与总结。科学性、发展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具备的鲜明特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正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的实践土壤中逐步孕育并发展起来的。这一过程既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与基本原理,又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特点,由此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二)实践层面

  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理论,推动了实践的发展,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为实践提供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而大量的实践经验也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素材支撑和动力源泉。因此,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三、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历程

  (一)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命题

  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当时,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情况,艰难探索革命道路,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城市中敌人力量强大,而农村地区敌人统治相对薄弱且群众基础较好。于是,党逐渐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功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步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积极探索。党在总结过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

  (二)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结出了丰硕果实。邓小平同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持续发力,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的高度。他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关键理论命题,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此之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不断丰富这一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行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的时代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回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升至全新的历史维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过去十年间,新时代的变革催生了诸多伟大成就,在多个全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与显著进展。这一时期,我们党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圆满完成脱贫攻坚的实践任务,有力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积极倡导并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这些成就生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所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与创新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理论根基、指明了实践路径。

   四、现实逻辑: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现实根基

  进入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文化兴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领域,都收获了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果。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结果。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其“行”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和复杂局面时,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强大的引领力和决策力。例如,在抗击新冠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事件中,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中国能够迅速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策略,有效地解决问题,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祉,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新时代的伟大变革推动了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使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为解决新的矛盾和挑战提供理论支持。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以其丰富的实践成果、应对挑战的成功经验、理论的创新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行之有效,奠定了其坚实的现实基础。

  五、结语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核心在于它能够释放出强大能量,引领中国迈向民族复兴的光明征途,实现从历史到未来的跨越,完成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跃升。这一理论不断充实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它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紧扣时代发展特征,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时代课题的有力回应上,更在于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指引。





文章来源:《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新乡)律师事务所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