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优势与崛起
摘要:中华文化的优势凸显在三个方面:其宇宙观初始状态的设定保证其在复杂的人类演化中始终保持自洽,突破了西方世界观的狭隘性;太极图式所内蕴的“生生之德”,使其具有对新事物的无限兼容性和指导性;具有强道德属性,可以促进人类的进步与幸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它必将引领人类走向光明未来。
关键词:中华文化;优势;崛起
中华文明与其他存续在地球上的文明,就是这样多条震荡的、相互影响交融而又保持各自基本特性的曲线。一种文化如何达到高度、持续历史长度等指标的“优秀”水平呢?至少具备三点条件。
一、其宇宙观初始状态的设定能否保证其人类与自然演化中的自洽
“希腊哲学家习惯于用不变的原则统摄运动变化的世界,万事万物都被归结为静止、永恒的存在”。因此对于世界的本源理解指向某种特定的物质,如泰勒斯的“水本源说”、阿纳克西美尼的“气本源说”以及“火本原说”等,当然还有抽象的“无定说”“数本源说理神论”和综合单一物质而成的“四根说”等。从古希腊哲学家对于世界本源的这些形形色色的猜想中可以发现,他们的思维还是缺乏一种综合把握世界的能力,总是从某种单一的现象入手。也就是说,他们论道总是在“器”的范围内而未能超越“器”,因而也就局限于“器”的“个性”。西方使其无法合理安放所有存在者的位置,形成了局部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它贯穿着一种主客关系主导的“工具”思维和实用理性,缺乏与他者的对话与尊重。特别是西方世界被“资本逻辑”浸淫之深,更使之成为当代人类环境恶化、人道灾难、经济危机等“现代性”问题的始作俑者,这些问题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人类推向痛苦和危险的境地。而中国古代哲学则从“天人合一”出发,基于整体论、系统论、宇宙全息论而创造出太极八卦图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形成灿烂悠久的中国文化。其中天文学、算学、中医、农耕智慧等学问都是这棵文化大树上结出的硕果,中国也长久地居于世界文化经济政治的中心地位。对比西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科学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则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整全的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表明宇宙万有来自同一个本源,这就肯定了万物相通与转化的可能。“阴阳说”将存在分为两种对立统一的基本形式。“阴”“阳”的进一步分化演变,产生“五行”相生相克而生生不息的物质能量大循环。而中国古人对“生活世界”的安排根据就在其中了。各个生活领域都是这些基础理论的具体展开场域,一体百用,变化无穷。
对于全体来说,“分”的思维容易陷入内耗,造成整体的不经济、不理性。而“生”的思维强调自下而上的回归和自上而下的贯通。“部分”始终在全体的视野中确立自身的角色,从而产生了中华文化尤为发达的伦理体系,造就了中国古代超长稳定且文化灿烂、器物鼎盛的文明形态。新中国工业化道路曾虚心地向西方学习,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切身体会和反思到西方文化的不足。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过程的深入,国人更能够用一种理智的心态去回看百年苦难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民族复兴”的“强起来”,理论界正在确信中华文化在更大的时域中所显示的强大生命力与创造力。当下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在网络上被表述为“血脉觉醒”,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对本来文化的理性审视和更高意义上的重构与回归。
二、它是否具有自我更新的品格
这里指它的理论图式中是否含有对于新事物的兼容性和解释力,反之,面对新事物的强烈的排异性是理论生命力欠缺的表征;拿《易经》的“阴阳”思想来看,天地、男女、雄雌、正负、奇正等现象普遍地存在于这个世界,小到微观的正负电子,大到物质与“反物质”的对生存在,中华文化哲学思维的开端就把握了一种最普遍的宇宙构成图式——太极图,科学越是发展,越能证明其思想的深刻与正确。而“分”的思维指导下的西方科学,总是在不断地“推翻”自我,要么就是对过去理论的修正,要么就是划定范围,增设新域。它对于不远的未来从不提供任何承诺。梁漱溟先生说中华文化是“早熟”的,这个早熟说明它相对于西方在思维方面是超前的。超前源于其基本图式的优越性,或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优越性。它内涵了“创进不已”“绵延不休”“变化几通”的“生生之德”。所以在宇宙大生命的演化逻辑上具有着无比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能否促进人类的进步与幸福
人类总是自觉追求一种“今日之我胜于昨日之我”的生活。因此它不仅仅需要反映真实世界的存在法则,而且必须是道德的。中国古代文化的经世致用之学都自带道德属性,以中医为例:“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知情意达到了内在统一,儒家提出“内圣外王”的价值确立,而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更与北宋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意是何其相通而且更进一步。面对21世纪人类往何处去这样一个重大的命题,中华文化的回答具有真理性力量与道德性感召,它能帮助人类摆脱无意义的纷争与内耗,走出一条真正兼具“真善美”价值的光明之路。“真”是合“实相”之真,是万物同源这不争的事实之真,善是合“人类根本利益与本性追求”之善,是对万物关系本质的彰显;美是“万有”的和谐共存,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呈现变化与活力,成为世界不断进步发展的内生动力。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