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我国轮椅网球发展与优化路径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轮椅网球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仍处于萌芽阶段,面临众多挑战。基于此,本文运用自我决定理论,首先分析了自我决定理论强调的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相互作用。随后在此框架下,本文构建了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三维驱动模型,每一维度下细分为三个层次:自主性发展轴通过需求识别、决策赋权和持续驱动,增强运动员的参与能力;胜任感提升轴通过技能习得、专业进阶和资源整合,帮助运动员建立自信;归属感培育轴通过社群建设、社会融合和文化认同,营造支持性环境。推动我国轮椅网球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从政策支持到社会资源整合,最终实现残疾人群体的全面参与与社会融合。
关键词:自我决定理论;自主性;胜任感;归属感
轮椅网球作为一项专为肢体功能障碍者设计的适应性运动,自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逐渐成为残疾人体育领域的重要项目[1]。其规则在传统网球基础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允许球在场地内两次反弹的“两跳原则”,既保留了竞技性,又兼顾了参与者的身体条件。提升轮椅网球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不仅是响应《“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健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要求,更是实现残疾人群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2]。
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作为当代动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强调人类行为的内生驱动力源于对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归属感(Relatedness)三大基本心理需求的满足[3]。该理论为解析残疾人体育参与障碍提供了全新视角,将SDT引入轮椅网球发展研究,能够突破传统“资源供给导向”的单一思维,转而从心理动机层面构建可持续参与机制。
1.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框架与应用路径
1.1自我决定理论的内涵与演进脉络
自我决定理论是当代动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理论范式,该理论摒弃传统动机研究的二元对立视角,主张人类行为动机并非简单区分为“内在”或“外在”,而是一个动态连续体,其本质在于个体对行为自主性的感知程度,其架构如图1所示。
1.2外部动机的谱系化解析
SDT将外部动机细化为四个渐进层级,揭示外部激励如何通过内化过程转化为自主驱动力。外在调节:行为完全受外部奖惩驱动,如运动员为获取物质奖励参赛,其动机强度随外部刺激消失而衰减;内射调节:行为由内在压力驱动,例如运动员为避免自我否定而坚持训练,此时动机虽内化但仍带有强迫性;认同调节:个体理性认可行为价值,如残疾人参与运动为改善健康状态,此时行为与个人目标产生联结;整合调节:外部规则与内在价值观完全融合,如运动员将竞技精神内化为人生信条,实现动机的深度自主化。
这种层级划分表明,动机内化程度越高,行为可持续性越强。例如,轮椅网球参与者若仅停留在外在调节阶段(如依赖赛事奖金),其运动生涯易受外部条件波动影响;而进入整合调节阶段者,则能将运动视为自我表达方式,形成持久参与动力。
1.3内部动机的本质特征
内部动机是SDT理论的核心概念,指个体基于兴趣、好奇心或内在满足感而自发行动的心理倾向。与外部动机不同,内部动机驱动的行为具有三个显著特征:自主性(行为源于真实意愿)、沉浸性(活动过程本身带来愉悦)及自我整合性(行为与核心价值体系一致)。在体育领域,内部动机体现为运动员对技术精进的纯粹追求,或对运动美学的深度共鸣。例如,轮椅网球运动员在掌握高难度击球技巧时体验到的成就感,即属于典型的内在激励。研究显示,内部动机水平与运动表现、心理健康及长期参与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这为优化训练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图1 自我决定理论动机结构图
2.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的三维驱动模型
自我决定理论强调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的三重需求,这些需求不仅是个体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并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动力,也为我国轮椅网球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创新构建了一种包含自主性发展、胜任感提升和归属感培育的三维驱动模型,如图2所示,以此为框架,提出我国轮椅网球发展的优化路径。
2.1自主性发展轴的三层递进式层级
自主性是个体在决策和进程中拥有的自主权与选择能力。构建自主性发展轴的三个层级如下:
(1)需求识别层。在这一层级,首先需要建立精准的需求评估体系,分析残疾运动员的具体需求,实现个性化的轮椅适配与训练方案。通过生物力学分析,优化轮椅的设计,使其更符合运动员的身体特征。同时,采用智能化设备监测运动损伤风险,降低参与者对身体限制的顾虑,激发他们的参与意愿。
(2)决策赋权层。这一层级旨在增强运动员的决策能力,创建个性化的训练计划生成系统。在这里,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选择合适的训练目标和强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选择控制权。这种个性化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参与轮椅网球运动。
(3)持续驱动层。在此层级,构建数字积分激励机制,设计运动成就可视化反馈界面,建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达成认证体系。通过奖惩机制和反馈,运动员能够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从而形成内生性的参与动力循环,促使他们持续参与。
2.2胜任感提升轴的三层递进式层级
胜任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自信,提升这一感受是促进运动持续参与的关键。胜任感提升轴的三个层级如下:
(1)技能习得层。在这一层级,运用现代科技(例如虚拟现实(VR)模拟训练系统)帮助运动员练习技能。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建立标准化技术模型,同时建立多维度运动能力评估数据库,为运动员提供系统的技能评估和反馈,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
(2)专业进阶层。本层级注重运动员的专业发展,通过构建分级教练认证体系,设定轮椅操作与网球技术的双轨培养计划,以确保运动员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技能提升与指导。同时,引入国际残奥会的认证课程体系,明确训练目标和方向,增加运动员的胜任感。
(3)资源整合层。该层级主要集中在优化训练资源的配置上。打造智能场地预约平台和器材共享云数据库,开发远程指导应用程序,使教练和运动员能够根据需求合理调配资源。这种资源整合不仅提高了训练效率,也增强了运动员的自主决策能力。
2.3归属感培育轴的三层递进式层级
归属感是指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连接感,它在提升残疾人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归属感培育轴的三个层级如下:
(1)社群建设层。在这一层级,推动区域化的俱乐部联盟形成,并设立线上交流社区,以促进运动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种社群环境有利于建立同伴互助积分制度,使参与者能够通过相互支持与鼓励来提升参与度和社交满意度。此外,通过多层级社交网络的构建,运动员能够在相互学习与支持中找到归属感,形成一个友好的基金会,增强人际关系。
(2)社会融合层。这一层级旨在设计包括轮椅网球在内的融合体育赛事体系,以增加残疾运动员在社会中的曝光率和参与度。同时,开发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使残疾人能够参与体育活动与其他社会领域的交融,进一步扩大其参与空间。此外,建设媒体传播矩阵,有效地宣传轮椅网球运动,增强公众对这一运动的认知和重视,营造全社会关心与支持的氛围,从而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合。
(3)文化认同层。在这一层级,通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品牌,建立运动员成长档案库,开发励志主题的文创产品,来塑造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符号。这些举措将帮助运动员树立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他们在参与轮椅网球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技能与健康,也能在文化认同中感受到社会的接纳与支持。
图2 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的三维驱动模型
3.结语
近年来,我国轮椅网球运动的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残疾人体育在国际赛场上逐渐崭露头角,但整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群众基础薄弱,参与人数有限。特别是在经济保障不足、社会支持缺乏的背景下,轮椅网球的普及与竞技水平提升受到制约。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探索有效的优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框架强调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平衡。外部动机主要体现在外在调节、内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等方面,而内部动机则关注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实现。通过理解这两种动机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激励残疾人参与轮椅网球运动,提升其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度。
最后,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本文构建了包含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的三维驱动模型。每个轴线下的三层递进式层级为我国轮椅网球的发展提供了系统化的优化路径。在自主性发展轴上,通过需求识别、决策赋权和持续驱动,增强运动员的参与感;在胜任感提升轴上,通过技能习得、专业进阶和资源整合,提升运动员的能力与自信;在归属感培育轴上,通过社群建设、社会融合和文化认同,营造一个友好的支持环境。
推动我国轮椅网球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通过实施自我决定理论的相关策略,可以有效提升轮椅网球的参与度和竞技水平,促进残疾人群体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融合。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