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安建设内河集装箱枢纽港的思考与建议
淮安境内水运资源丰富,京杭运河纵贯南北,淮河、盐河横穿东西,洪泽湖点缀其间,自古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随着近几年京杭运河“三改二”、盐河“五改三”和淮安、淮阴三线船闸、淮安新港等一大批重点航、闸、港工程的建设,我市水运发展又呈上升趋势。目前,淮安境内共有航道1483公里,其中等级航道512公里,共有港区7个、码头122座、泊位377个、码头岸线28公里,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2017年港口吞吐量超过亿吨,位列全省内河第一,在钢铁、能源、矿建材等大宗物资运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淮安港集装箱发展现状
2007年底,淮安市率先在苏北运河开通了港口集装箱运输,第一年就突破1万标箱。随着多年发展,目前淮安已拥有多个集装箱专用作业区,开通了至上海、连云港、太仓、南京、扬州等地多条航线,吸引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大量货物在淮中转。2017年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7.2万标箱,占全省内河的70%以上,区域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已初步形成。淮安港集装箱运输为周边企业降低了大量的物流成本,有力的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淮安港集装箱发展前景分析
2.1 枢纽优势已初步显现
我市自古以来就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地,明清时期为国家漕运中心,承接南北货物的水陆中转。目前,境内京杭运河、淮河、盐河纵横交错、相互衔接,千吨级船舶可在境内干线航道畅通无阻。通过运河,能直达江沿沿海各港;通过盐河,可对接欧亚大陆桥头堡连云港;通过淮河,可承接鲁皖地区对接至盐城海港。而且从淮安运河下水船舶至长江口仅需通过3座船闸,相对于徐州、宿迁有较大优势。
2.2 各类扶持政策不断叠加
由于水运优势明显,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水运集装箱发展,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今年1月1日,全省境内交通、水利船闸免收集装箱船过闸费并优先放行,进一步降低了水运成本,提高了集装箱船的通行效率。2016年,淮安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从2017年至2019年,每年由财政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航线开辟、货物代理、铁水联运和船舶建造。各类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刺激集装箱水运市场,加大企业辟航揽货力度,推动港口经济快速发展。
2.3 常规运输方式需要转型
近年来,国家对环保、治超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常规运输方式向集装箱运输转变。通过水路集装箱运输散货不仅可以降低污染、而且目前价格还相对便宜,已得到广大企业的普遍认可,一些高端散货如烟煤、焦炭、白糖、化肥等已逐渐改为集装箱运输。另外,国家对集装箱车辆超载治理不断加强,原先用集卡车辆双拖运输的集装箱只能改成单拖,导致单箱运输成本与水运进一步拉开差距,从而吸引大量箱源陆改水。
2.4 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淮安经济发展迅速,2017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7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盐化新材料、食品、特钢及装备制造等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将为淮安港提供大量的适箱货源。据预测,2030年淮安本地集装箱生成量将达60万标箱,而且国家将不断加大对散改集的引导推进,淮安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潜力巨大。
3 面临压力与存在问题
3.1 缺少统筹发展规划
由于港口水运集装箱发展受到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目前高等级航道沿线各市、县区都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规划建设大型公用集装箱港口。而从省市级层面缺少内河集装箱发展的统筹规划,难以对地方行为进行科学指导,导致港口建设无序开展,未来苏北地区的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将明显过剩,势必会形成目前沿江港口发展面临的问题:相互竞争、难成规模,而且造成投资浪费,不利于做大做强全省以及淮安港的集装箱运输产业。
3.2 内部资源有待整合
目前,淮安港参与集装箱运营的企业共有两家,1家国企、1家私营企业,初期两家竞争带动了集装箱市场的发展,吸引了本地及周边的货源。但从长远看,两家分开经营,不利于船舶、集卡以及空箱等资源的整合共享,不能充分发挥现有港口物流优势。而且,淮安港要长远发展,必须直接对接太仓港和上海港,减少中转环节。
3.3 枢纽港地位仍需加强
目前,淮安已具备公水中转集装箱枢纽雏形,但在水水中转、铁水中转方面相对欠缺。淮安要形成区域枢纽,必须将上游皖北、鲁南地区货源通过运河和盐河水水中转喂给到太仓、上海以及连云港港。而目前安徽蚌埠等地也相继开通了集装箱航线对接太仓港,淮安与上游城市间缺少合作,难以吸引货源在淮中转。铁水联运仍是淮安短板,新港铁路涉及国家、地方以及企业三段收费,协调难度大、成本高。
3.4 周边城市竞争压力增大
近几年徐州、宿迁、扬州等地也加大资金投入,沿运河规划建设了集装箱港口、开通了内河航线,利用政府补贴与淮安争抢周边货源。2017年,全省集装箱船过闸费减免和优先提放,降低了淮安上游徐州、宿迁的运行成本,削弱了淮安港的优势。
3.5 航道条件仍需提升
虽然近几年大规模的航道整治,运河达到二级标准,淮河、盐河达到三级标准,但几条干线航道间不能高效衔接,运河船舶需要驳载后才能进入盐河、淮河,我市研发的标准船型大多为1500吨以上,但目前盐河航道有时通行1000吨级船舶都较为困难,严重影响运输效率。
3.6 信息化程度还需提高
淮安港集装箱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集装箱运营管理水平还不高、信息化程度还很低。
4 发展建议
淮安地处苏北中部,是苏北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也是淮安市培育千亿产业与打造亿吨大港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淮安港集装箱物流,是强化城市功能、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为此,加快淮安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4.1 科学规划内河集装箱发展
争取将淮安港纳入全国内河主要港口,确定区域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研究制定苏北内河集装箱发展规划,指导各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避免盲目建设导致后期的恶性竞争。目前淮安港吞吐能力已达50万标箱,满足近期发展需要,暂时不需要再规划建设集装箱港区。为此,从市级层面制定出台相关淮安港集装箱发展规划或意见,确定功能布局定位,指导各县区集装箱港口的建设发展,避免淮安内部竞争导致箱源流失。
4.2 整合淮安港集装箱物流资源
实现淮安新港、南港集装箱船舶、车辆及空箱资源共享,将两港太仓航线整合至新港二期;后期盐河淮阴城东作业区建成后,将连云港航线转移至城东运营。建议由淮安港口物流集团收购淮安南港、城东作业区,实现淮安港集装箱作业区统一调配管理。聘请专业人员负责淮安港集装箱业务开展,协调扬州、南京港口企业领导退出经营管理层,将淮安港长远发展放在公司首要任务。
4.3 进一步巩固枢纽港地位
进一步加密淮安至太仓、连云港航线,运行二类水路开放口岸,开辟淮安至上海港外贸航线,积极拓展水水中转模式,吸引运河、淮河上游济宁、蚌埠等重要港口将货源喂给淮安港。加强与沿线徐州、宿迁、扬州等港口的合作共赢,开通运河集装箱水上巴士,整合运河沿线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进一步降低新港铁路运价,提高散货装箱效率,加快铁水联运中转集装箱步伐。
4.4 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在用好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参照周边城市加大对集装箱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议市交通控股公司将港口集装箱运输定位为城市服务产业,安排资金用于集装箱公司开辟新航线补贴。以政府牵头开展集装箱推介活动,与周边城市合作交流,形成战略联盟,避免恶性竞争。
4.5 进一步提升航道等级
提请省厅继续开展淮安境内航道整治,尽快开工淮河入海航道工程,并同步规划建设淮安核心港区。继续对盐河、淮河航道进行整治,争取达到二级标准,与运河航道相匹配。协调水利部门开展张福河航道整治,争取按照二级标准建设,缩短淮河上游货物进入淮安新港中转距离。
4.6 加快集装箱信息化研究
以淮安新港二期建设为契机,加快港口企业信息化建设,对集装箱港口的装卸、堆存、中转等实行信息化管理,全过程系统监控,提高工作效率。整合港口、口岸、航运、物流等信息资源,打造具有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网上订舱等多功能的港口集装箱综合物流信息平台。
本文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http://www.zzqklm.com/w/kj/2122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