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经济论文 > 正文

基于新经济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昱佳来源:《商业观察》日期:2023-01-13人气:20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水平较之前有了明显提升,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仍然具有较大差距,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条件的限制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不够明显。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建设战略,而且在如今刚刚举行完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也提到了乡村建设的相关建议与规划,由此给农村农业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些战略中提到的新经济模式的认定以及建设办法,是根据我国当前农村发展整体情况以及农村潜在问题现状所提出的根源性问题指导,具有实际可行性和贯彻价值。

一、新经济模式的主要工作内容

如今党和国家根据农村发展形势,又细化完善了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战略,提出了新经济模式,提出创新型农业、技术型农业、特色农业、农业融合等多种具体的发展思路,给农村现有生产模式的转型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又提出了新的工作任务。

(一)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从《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及2020年展望预测》中公布的相关信息可知,2019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且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一变化说明,农村地区实施的新农业经济模式于农村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具有现实作用。但大众也应从中发现,农村农业生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较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生产技术滞后、农业生产机制不完善,导致整体生产水平无法实现较快提升,如此还需继续落实新经济模式,助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1]。

(二)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

随着现代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广大农民群体已从温饱阶段走向小康致富阶段,物质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的转变上,从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到精耕细作模式阶段再到如今的大面积机械化时代,给农民群体的农业生产活动带来了巨大变革。在这一新变化支撑下,各地农村地区实施的智能化与机械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能有效提高农村产业效能,缩小城乡差距,进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新经济模式中提倡引进和应用多种先进技术与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放农民双手,让农民有更多的精力可以钻营其他农业生产活动,如此能有效整合劳动力资源,创设多渠道农业经营体系,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在新经济模式中提到,增加农民群众的收益水平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的具体目标,农民生产技术的优化、产业模式的升级能加快农村产业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加快农村产业化生产进程,在此基础上农民生产积极性会有所提升,经济营收也会增加,如此便实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新经济模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中的关键性内容。而且在刚刚召开完毕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也提到,我国正处于建党新的一百年开端之际,加快新农村建设仍然是党和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以后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力到农村发展建设中,深入落实新经济模式,转变社会主要矛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这一决议内容深刻剖析了现代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确定了新经济模式在农村农业领域的突出地位,在该项政策鼓励下,相信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做好理论指导工作。

(一)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新经济模式是在传统经济模式基础上进行的优化改进方式,其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经济手段,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模式,对农村农业生产方式有所改变,提高农村产业生产效率。比如这一模式中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原理就是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技术等技术运用于日常农业生产环节中,以机械化代替传统人力劳动,最终实现农业生产“减负”目的。再比如产业信息化模式,是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操作,使农村各项产业活动能实现网络全覆盖,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总成本[2]。

(二)有利于创新农业经济模式

新经济模式的出现,有利于创新农业经济模式。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主要以上门收购或者外出销售为主,零散化较为明显,但农业经济模式使用后,能将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化,使产品交易能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完成,从而形成新的农业经营销售体系。比如如今部分农村地区开设的网络电销平台,农民可将当地农产品直接搬到此类平台中,吸引其他地区的消费者。除此之外,平台还可充当第三方交易机构,为消费者与农民之间的交易行为保驾护航,最终形成安全可靠的线上新农业经济模式。

(三)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

新经济模式还能推动农村经济转型。现阶段多数农村经济模式中,虽然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经营,但与信息化、网络化生产经营尚存较大距离,而实现农业信息化是未来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规划,因此还需依靠新经济模式的助力,在农村地区开设产业融合项目、农业技术创新项目,吸引更多社会大众关注农村发展,助力农村发展。如此能给农村地区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带动农村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农业、技术农业等新产业形态,助力农村经济转型。

(四)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进程中,农村地区也开始研究新经济模式的转型路径与实践对策,广大农民主体在学习先进耕种技术以及收割技术,已能借助机械化设备进行普通农产品种植与收割、市场交易以及农产品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给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推广与普及积累了良好实践经验。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又陆续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系列性文件,重点对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农业生产活动的转型等工作进行了建议规划和指导,对新经济模式中涉及到的技术创新、资源开发、人才引进等内容进行了文件阐述,如此有利于深化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经济模式的更新升级。

三、新经济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与相关部门看到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新成效,于是便又乘热打铁,提出了农村新经济发展模式,提倡技术型模式、创新型模式等农业新模式。这些经济模式先后在诸多农村地区都已经进行了尝试,为农民群体的日常农业活动与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这说明新经济模式是农业领域实现转型的正确指南针。但如今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条件依然较为落后,在新经济模式引入并实施中,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人才队伍不够专业、重视理念较弱、技术创新度不高、资源开发不顺畅等诸多为,给我国农村新经济体系的构建带来了现实挑战。对此需具体分析问题根因,以寻找对应措施。

(一)人才队伍不够专业

农村地区要想深入推行新经济模式,离不开人才支撑。而如今农村地区现有人才队伍不够专业,种粮大户、先进种植户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群体,文化水平不高,对新经济模式相关政策理解不够透彻;村内现有青壮年劳动力在务农之余也选择外出务工,并未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本村新经济模式落实中。而且村干部应政府号召,虽然开展了人才引进与回流等活动,但由于村内经济条件有限,创业补助、资金扶持、项目开发等政策尚未形成体系,无法吸引外来人才,如此使得高校毕业生与下乡青年人才无法回流[3]。

(二)农村经济理念较弱

我国在农村新经济模式推广与实践中发现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体对该种经济模式不够重视,从理念上仍抱有固有僵化思想,片面认为当地农村产业具有世代传承的特性,对于祖辈留下的产业不能有所改变。这一落后思想给当地产业融合、产业创新等新经济模式的进驻带来了现实阻碍。而且多数农民群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产业融合、市场一体化意识,对新经济模式的了解和认识深度不够,只能凭借传统的精耕细作、上门收购等方法进行农产品流通,这一现象使得当地特色农产品无法被市场所挖掘,农村丰厚资源无法转化为经济基础,如此给农村新经济产业推广增加了较大难度。

(三)技术创新面临瓶颈

虽然当前农村地区已经大面积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技术创新度不高现象仍然十分明显,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对地理位置良好的土地种植区域才能采用机械化种植、收割,而对于地理位置欠佳的区域仍然是依靠人力劳动进行农业活动,无人机喷药技术、无人机滴灌技术尚未全面普及,如此给农民日常劳作形式依然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农村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较深,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创新中仍然面临较大瓶颈,尚未实现基础转型,如此给农村新经济模式的推行造成了限制。

(四)农村资源开发度低

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缺乏对自身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合理利用,如此给新经济模式的推行增大了难度。农村地区各项资源十分丰富,但农民平时忙于农事活动,开发农村资源又需要资金成本的支撑,于是政府与村内群众并未对潜藏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比如一些农村建筑资源十分丰富,但政府与相关部门过于注重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大拆大建,并未保留这些农村特色资源,农民群体也为提高农业收入,对拆除后的土地进行了农业种植,尚未意识到建筑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此使得此类资源在村内不受重视。

(五)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无法完善村内必要的基础设施,使得村内网络通信、农用设备、交通水平等都与外界存在较大差距,如此导致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性较差,农民缺乏对外界市场的了解,进而对新经济模式的引进与使用较为排斥。部分村内虽然引进了新经济政策,但主要发展仍然是依靠县经济产业带动,大型电商管理站、服务站尚未通到下辖各村内,出现县内与各村之间互联互通性不足的问题,如此也极大延缓了新经济模式的落实进程。而且村内教育、医疗、金融等条件都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四、新经济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根因

目前,我国农村新经济模式落实中,存在上述诸多问题,给广大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模式的更新带来了极大挑战。而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问题,根因在于广大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落后导致了农村信息闭塞、农村市场狭窄、农村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的问题出现,进而引发了更多的经济“副作用”。这些根因如果不解决,今后在新经济模式深入落实中还会面临类似困境。由此可见,需深入梳理新经济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根因,厘清问题根源。

(一)农村信息闭塞

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网络信息较为闭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新经济模式的落实。农民一般在农业生产前会根据往年市场行情与本年年景进行预估,从而确定农产品生产品类与数量,这一过程中,对市场信息预估的准确性是农产品能顺利售出的重要条件,但实际情况是,农民距离销售市场较远,农村网络设施又不够完善,农民无法准确预估市场行情,进而造成产品供需失衡的现象发生。而且在信息闭塞影响下,农产品交易环节中的生产与销售、供应与需求各环节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及时沟通,市场销售问题不能及时快速解决,从而出现农产品滞销或毁损的情况,给农民经济水平带来了极大重创。

(二)农村市场狭窄

纵观整体改革成果可知,新经济模式的开展与推广,是正确、科学的,其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但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地域、时间的限制,无法及时了解与分析市场行情,只能在附近的销售市场进行产品交易,致使一些特色农产品可接触的市场范围十分有限,不能销往其他地区甚至国外市场,如此极大制约了新经济模式的实施。而且农产品生产经营区域与销售市场往往相隔距离较远,农民要想及时售出自身产品,便需要花费大量宣传资金,如此致使农产品销售成本增高,市场承受度有限,难以全部吸纳这些农产品品类,这样也给农村新经济体系的形成提出了难题[4]。

(三)对外开放度低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农村经济转型问题,并为此细化了新经济模式这一内容,为中国农村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带来了政策指引。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农村的一些特色资源与产品无法被社会大众所熟知,极大制约了农村经济体系的构建。归根结底还是与农村对外开放度低有关。农村尚未建立起与外界联系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产品在销售领域便存在阻碍;农村尚未与市场需求相联系,所生产的产品便会出现供需不平衡问题,无法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

五、新经济模式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完善路径

如今在社会信息互联互通的良好发展形势下,将产业创新、产业融合等新经济模式与农村农业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不仅能培育大批乡村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同时也能宣传推广农村特色产业资源,为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镇作出实际努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与问题根因,今后政府及相关部门需从思想上做好农民群体的思想工作,吸引农民群体的关注与重视,从行动上完善基础设施、引进先进技术、开发农村资源,形成具体可行的完善对策,为今后农村经济体系的更新提供经验支撑。

(一)吸引培育农村人才队伍

根据新经济模式中的政策内容,今后相关部门可直接在农村地区开展“返乡下乡能人带动型”活动,鼓励毕业大学生、社会人士返乡创业就业,吸引人才回流。具体可通过创办人才引进交流会、与高校和社会企业合作等方式给农村进行人才“大换血”,吸引和培育返乡人才队伍,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同时还可采用以老带新的方法,让农村经验丰富的种粮大户、农民企业家组织人才培训会、技术交流会或其他农村实践活动等,引领带动周边农村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城镇政府需完善相关创业补助政策、资金政策、项目开发等相关政策,为返乡人才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二)强化农村经济建设理念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农民经济建设意识不强的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开展新经济模式时,需注重从理念上加强思想宣传与引导工作,转变农民的落后观念。一方面农村领导干部班子可邀请社会专家学者到村内进行宣讲、座谈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乡村经济发展等政策文件进行思想宣传,强化村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或者村内负责人在村民微信群内及时推送新经济模式的相关政策与文件指示,传达政府文件精神。另一方面可在村内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栏中张贴相关政策海报与宣传单,在村内每日广播中插播十分钟新经济模式的内容,从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重视该模式[5]。

(三)引进多元技术与设备

新经济模式中提倡的农业信息化生产模式,能代替以往农村传统的人力劳作模式与机械化模式,开展更为精细、难度更大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今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在新经济模式中引进多元技术,更新农业经济体系。具体可根据农村地区资源特色,积极引进智能滴灌技术、无人机喷药技术等先进科技,解决农村生产技术创新度不足的问题;同时还可购置先进设备,运用节能环保设备开发绿色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废弃物转化技术,鼓励农民变废为宝,实现新经济技术的推广与实施。

(四)大力开发农村资源优势

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产业,在新经济模式中可充分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加快开发特色农村产业品牌,提升农村知名度。具体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村内负责人一方面可开发农村特色旅游、文化、建筑、民俗等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主题农村活动”,以月为时间节点,每月举办不同主题的乡村活动,丰富农村产业模态。另一方面可主打农村特色农产品,根据当地文化习俗与市场需求对农产品进行产品包装、产业定性,然后借助电视台采访、短视频拍摄等方式进行农产品推广,建立农村产业新经济模式。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在落实新经济模式过程中,需先做好后勤准备工作,即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应给予农村足够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要求各县各村根据自身产业特色,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具体政府可设立专项产业扶持项目,为农村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便民服务点、村级服务站、交通站点、运输工具等设施用具建设,满足基本农产品的输送与营销需求。另一方面,政府还可加强农村网络信息点的建设,实现网络在农村的全覆盖,并主动与电商平台、网络商家相合作,为农村发展电商经济模式提供便捷渠道。

六、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进入科技化时代,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正改变着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给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新经济模式的提出与落实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的具体改革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必经之路,具有普适性与实用性,今后应持续推广和普及该经济模式,将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加以实践,从而创新传统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村农民经济收益,为建设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村产业转型提供新的助力。


本文来源:《商业观察》https://www.zzqklm.com/w/jg/12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