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孟诗瑶来源:《尚舞》日期:2023-03-11人气:1662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舞蹈工作者们从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与芭蕾的科学训练方法等,建立了中国古典舞教材。直到在李正一与唐满城两位先生创立了中国古典舞身韵流派,为中国古典舞学科带来了突破。什么是古典舞身韵?用身韵建构者的话来说,身韵是外部身法和内部神韵的合称。而“身韵”训练的切入点是动作元素,何为身韵的动作元素呢?它涵盖了呼吸、身法、神态、韵律、点、线、面等基本技法,需要由身体综合表现出的多种核心因素组成。掌握了动作元素如同拥有一把可以开启古典舞身韵大门的金钥匙,为领悟古典舞身韵的艺术魅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动作元素对气息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环节是非常严谨的,在教学时需要遵循其规律,循序渐进的解决学生在跳舞时容易出现的身体僵直等情况,逐渐达到身体“拧、倾、圆、曲”的动作形态,体现出古典舞身韵的身法韵律特点。其中对气息,即“呼吸”的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古典舞身韵中的“呼吸”并不是指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的生理呼吸,而指的是艺术化的身体处理方式,是身体“艺术化的呼吸”与身体“有意识的呼吸”。舞蹈演员在表演作品时如果没有“呼吸”的意识,那所呈现出的舞蹈动作是僵硬且没有情感的。在舞蹈的过程中,学生对“呼吸”的把握对其表演的专业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身韵元素训练中对呼吸的训练也就是“提”与“沉”的训练尤为重要。通过“提”与“沉”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身体因为“呼吸”而产生的变化,正如身韵中的运动法则“起于心,发于腰,行于身”,我们在训练中的呼吸首先是由心意所带动,接而贯穿于身体,最终由腰部来体现。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些具体的认识,进而更好的体会艺术化呼吸的形态。通过动作元素中对气息的训练,感受到呼吸与身体各部位的关联。有效的运用身体的气息表达情感,为动作赋予情感表现力,显现出古典舞身韵的韵味之美。

在身韵元素训练中“提”为“吸气”,“沉”为“吐气”,是元素训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动作。“提”、“沉”融入在所有的元素训练中,每个元素训练前都先要经过“提”、“沉”的呼吸引导再缓缓展开。“提、沉“是身体的上下律动,“提”是在“沉”的基础上,气由丹田提至胸腔,脊椎一节节向上到上身垂直后气息继续上延,一口气贯穿始终,绵延不断。“沉”气时由丹田处下落,从脊椎到胸椎最后到达颈椎逐节下沉,身体放松到最底端。气息的训练通过“提、沉”这两个元素贯穿于古典舞身韵的始终,教师在元素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好各个元素与呼吸之间的关系,使呼吸更好与动作元素相融合,让身体因为呼吸而更具舒展性与表现力,让动作元素因为呼吸的运用,充分展现出古典舞身韵独特的风格韵律。

呼吸对舞蹈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表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呼吸的表达可以展现出所塑造的人物角色的性格,随着舞蹈情节的发展,还可以通过舞者呼吸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情绪变化。例如在表现闺阁女子的害羞之情时,气息是快吸慢吐;在表现豆蔻女子活泼喜悦之情时,气息是长吸快吐;在表现英雄人物的悲伤与愤怒之情时,气息是长吸短吐或短吸长吐。所以在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呼吸变化做出示范动作,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呼吸的艺术表现力,感受到因呼吸的变化所塑造的人物情绪的变化,让学生明白气息训练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呼吸的变化向观众表达舞蹈中情感。在身韵的反向的运动规律中如“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扬先抑”等,还有古典舞身韵中较为重要的“亮相”,同样需要气息的收与放作为韵律的引导与贯穿。在舞者游刃有余的呼-吸之间展现出古典舞身韵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气韵,使观众们体会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


2.元素训练对身体的开发 

正如唐满城先生所说:“提炼元素、发展元素、运用元素,是解决身韵训练之有效办法”。在身韵中的八个核心训练元素分别是:“提”、“沉”、“冲”、“靠” 、“含” 、“腆”、“横移”和 “旁提”。元素训练主要是针对上身的身法与韵律的基础训练,从地面开始,以盘坐或者跪坐的姿态准备。有效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上身,以腰带动躯干完成不同方位的移动。每个动作元素都具有典型性的训练价值,有相似之处但是截然不同。通过元素训练对躯干进行标准化的律动,使学生体会到躯干运动的不同幅度与方位。其中“提、沉”是古典舞身韵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元素训练,是躯干上与下的运动,通过“提、沉”训练,强调身体的呼吸,是解决学生上身僵硬、容易憋气等问题的方法;“冲、靠”是躯干斜线水平运动,以腰发力,保证肩膀平齐的情况下,向身体斜前方和斜后方的训练;“含、腆”是躯干前与后的运动,从形态上幅度比其他元素的幅度要大一些,可以体现出身体大开大合的动作,并且动作具有延展性;“横移”是肩膀与髋部保持不动,以腰带动左右的水平移动;“旁提”是在“沉”的基础上由一侧的腰一节节往上提,旁腰拉到极限。动作元素之间,既是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又是在融合中存在着对立,每个单一元素都具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与意义。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掌握动作元素的要求,通过身体融会贯通的表达,提升自身对古典舞身韵的审美感受。

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过程中,这八个核心元素训练的意义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的规范学生的身体形态,通过这种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典型性动作短句的衔接。比如:云间转腰,这一身韵中的典型性动作,就是由“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元素动律贯穿完成的。将七个核心元素贯穿起来,在每个元素的过程中配合着呼吸,一次完整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云肩转腰。连贯的过程突出腰部的灵活性,当学生对动作较为熟练时可加上手臂的配合,引导出身韵训练中重要的运动法则“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形成一个完整的云间转腰的平圆轨迹。通过单一元素的训练,学生以更扎实的基础来掌握典型性动作的标准要求,在动作的过程中去体会古典舞身韵中身体“圆”的运动轨迹。由此看来,在古典舞身韵的教学中,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元素动作,将其更好的融入在身韵的表演中,才能体会到古典舞身韵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八个核心元素的训练中,包含着三对具有反向运动规律的动作元素,如“提与沉”;“冲与靠”;“含与腆”这六个核心元素,是相反相成的反律动势,需要在练习的时候注意“从反面做起”的古典舞的特殊规律。如:“欲上先下、逢提必沉”;“欲左先右、逢冲必靠”;“欲前先后、逢腆必含”等,正是这些特殊的韵律,展现出中国古典舞身韵“律”的精奥之处。这在典型性动作“燕子穿林”中有着充分的体现,通过核心元素中“靠”与“旁移”的动作起势,先呈现出一个“欲左先右”的平圆动势,而后动作连续出现“逢冲必靠”、“欲高先低”、“逢开必合”等动势变化,将古典舞身韵反向发力的运动规则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完成动作时,学生要想象自己如同一只燕子般穿梭在丛林中,展现出动作左与右、上与下的幅度对比,呈现出“燕子穿林”所具备的很强的形象性和表现性。通过学生对“燕子穿林”这一典型性动作的展现,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课堂中加强对元素训练的系统性、针对性的练习是多么重要,只有在训练中不断的规范学生的元素韵律,学生在典型性动作、短句和组合中才能够自如的运用身法,配合着舞蹈神态的表达,更好的呈现出古典舞身韵的神韵与生命力。


3.元素训练的审美意义

古典舞身韵在舞蹈界前辈们悉心的探索与发展下,经历了时间的检验、积累与沉淀,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训练体系。这是科学且有规律的训练体系,从元素性的基础教学出发,逐步发展到短句训练,最终过渡到综合性的训练与表演模式。在身韵的训练体系中,我们可以透过舞者的呼吸、眼神与肢体的韵律,发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民族特色。这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规范,是国外舞种不曾具备的神韵。在身韵的各个元素中寻找其审美性,通过不同幅度、不同方位的肢体动作的表现,启发学生赋予元素动作不同的情感语汇。使其内心传递出丰富的情绪,使表演者与观众获得美的感受,并通过动作语汇的表达进入想象中的诗意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元素训练入手,将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美感融合到元素训练,启发学生通过元素性练习感受古典舞的独有的艺术审美感受。比如“提、沉”的元素训练,当我们在缓缓的感受身体的提气与吐气时,可以体会到“微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沉静感受;当对节奏进行变化处理时,如慢吸气快吐气时,内心的感受随着节奏的变化,体会“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韵风采。再如“冲、靠”的元素训练,“冲”时一侧的腰肌拉长,腮微微探出,如同俏丽的女子们在互相诉说悄悄话,“靠”时身体反向拉回吐气配合着手的动作,犹如把刚摘的一枝花慢慢的递了出去。“含”时在沉气的基础上肩与胸腔里合,仿佛含词未吐,气若幽兰。“腆”时胸腰尽量前探,头微仰,如同微风拂面,露出人比桃花美的笑靥。在身韵元素练习过程中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不仅使学生更注意身体练习过程的标准程度,更会运用身体去传递出每个元素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以此提升学生审美意识。 

不仅是单一的元素练习,元素的综合性运用训练,使蕴含在古典舞身韵中的“圆”的审美特征愈发突显。以典型性动作“云间转腰”为例,它是“提”、“沉”、“冲”、“靠”、“含”、“腆”、“移”元素的综合运用,以腰带动使它们连贯起来,会呈现出一个水平面的“圆”的轨迹,它是以单一的“平圆”为主要运动路线。再以典型性动作“风火轮”为例,它是“提”、“横拧”、“仰”、“含”等元素的综合运用。随着身体重心的不断改变,它是以腰部与手臂的配合呈现出“立圆”与“八字圆”的复合的运动路线。再如典型性动作“云手”,是“沉”“含”“提”“仰”“旁提”等元素的综合运用,配合脚下步法形成“平圆”与“八字圆”的运动路线。作为古典舞审美原则“圆”无处不在,它贯穿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始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儒、道思想、以及古代“圆”的哲学智慧,成为深刻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审美原则。中国古典舞身韵对 “圆”的形态探索与美学追求是无止境的,“圆”的观念贯穿在古典舞身韵中的起、行、止的运动规律之中,小到眼神圆弧形的收与放、基本手位与舞姿造型的圆的规范,大到动作之间连接的起承转合。从动作姿态的圆到动态流动的圆,身韵中始终要遵循的“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也就是“三圆”的运动路线。如果在古典舞身韵的呈现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圆”的动律,表明身体的训练是没有达到标准与要求的。因此在课堂中强调贯彻“圆”的审美要求,讲明“圆”与古典舞身韵的关系,能够使学生在古典舞身韵中有较强的“圆”意识,在动作中就能突显出身韵的审美核心,体现出中华民族“中和之美”的美学原则。

古典舞身韵是民族性极强的舞蹈,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古典舞身韵经过前辈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找到一种属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表达,并逐步发展成协调统一的形态特征。“形神兼备”的审美要求,使得学习者对外在形态与内在神韵的理解变得更加鲜明。“形神兼备”打破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表演者的桎梏,让教师在元素训练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神韵与神采的展现。身韵中的形神之美是古典舞身韵的审美内核,其中的“形”与“神”需要教师为它们搭建一座桥梁,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体会形神兼备、身心并用与内外统一的美学要义。正是由于“形”与“神”的融合,中国古典舞身韵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审美范式,呈现出中国古典舞独有的形神统一之美。因此在身韵的元素训练的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去体会“形”的准确与“神”的内涵,进而将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神态相结合。并在动作的整体上去把握形神统一的节奏与韵律,更好将身韵独具特色的神韵展现。在提升学生古典舞身韵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舞身韵中的精华所在。总而言之,通过科学且系统的动作元素训练,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对学生身体的训练,更应该立足于审美价值的角度去启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形神兼备的动作形态中,充分展现出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不仅使学生对古典舞身韵的表达有所裨益,同样对古典舞身韵的课堂教学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通过在李正一先生和唐满城先生的长期摸索、研究、整理,创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在身韵中提炼出动作元素,使中国古典舞摆脱“戏曲舞蹈”之名,有了明显的风格特征。儒、道文化中蕴含的内涵与哲学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舞,道教“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归一”,而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一”代表着动作元素,扎实的元素训练,是学生系统的和容易掌握的训练途径。有了元素的基础训练,才能更好的衔接短句与组合,再经由坐、立、行循序渐进的掌握古典舞身韵的精髓。将八个身韵中的核心元素动作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渗透到教学中每一个动作、短句乃至综合性的组合中,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身体进行强化练习。使得学生从元素训练开始,把握不同动作元素间的关键所在,能够将其更好的融入到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逐步增强对舞蹈作品表现能力。通过审美意识的传递,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与韵律感,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点与审美特征。由此看来,动作元素是贯穿于古典舞身韵练习的始末,掌握动作元素就能初步掌握古典舞身韵的风格特征,动作元素训练在教学中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在学习古典舞身韵过程中必要且重要的基础练习。


本文来源:《尚舞》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