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运用

作者:骆丽丽来源:《尚舞》日期:2025-02-10人气:206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广西壮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泼水节”等。将这些传统节日引进到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1.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运用价值

1.1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将其舞蹈艺术形式展示给学生,能够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节日习俗、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舞蹈节日文化的浸润和熏陶,能够激发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自豪,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促进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舞蹈实践中,学生能够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创编出展示孝敬父母、团结奋进等优秀的舞蹈作品,促进学生的生活化舞蹈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德行美好的合格人才。

 

1.2有利于促进学生创编特色舞蹈 

每个传统文化节日都有着独特的文化符号、音乐旋律与舞蹈动作等,为舞蹈创编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灵感,将其引进到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创编特色舞蹈,提升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学生通过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审美与舞蹈技巧,能够创编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代感的特色舞蹈。这一创编过程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舞蹈表现力,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

 

1.3有利于链接学生岗位实践活动 

中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教学应指向岗位实际,确保专业教学与岗位实践的有效衔接。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多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舞蹈课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专业职业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舞蹈教学经验,为其未来岗位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传统节日文化与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丰富文化教育资源,掌握正确的舞蹈动作,点燃创作火花,为其日后在幼儿教育中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目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存在的问题 

2.1课岗融合度不高 

融合是指课程内容与未来岗位需求之间的紧密程度。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和教育能力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课融合度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体现岗位工作需求,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往往侧重于舞蹈技巧的训练和基础理论的讲授,缺乏与幼儿教育实际岗位需求的紧密连接,对幼儿教育模拟、舞蹈教育实践等活动的组织较少,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舞蹈知识有效应用于未来幼儿教学实践,影响着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升。

 

2.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旨在提升学生舞蹈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让学生能够更好满足新时代幼儿教育人才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多采取理论灌输、舞蹈动作训练等教学方法未能将具有民族性与地域性的节日文化有效融入其中,导致整体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教学方式的单一不仅会使学生思维固化,缺乏创新精神还会影响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在此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2.3学生自主创编能力较弱 

舞蹈是综合性艺术表达形式,能够依托不同服饰与配乐表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带给人们良好的视听体验。学生自主创编能力是衡量其舞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多数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较弱,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重组与建构舞蹈动作。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对舞蹈内涵与情感的深入理解,难以把握舞蹈动作背后所蕴含的内容,灵活变通能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创编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将所学舞蹈知识转化为具有创意和个性的舞蹈作品,限制了他们在未来幼儿教育岗位上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水平。

 

3.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运用策略 

3.1衔接幼儿教育岗位需求,积累舞蹈教学经验

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易于被学生接受。在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开展舞蹈课程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结合当地民俗文化、传统节日文化,还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对舞蹈内容进行合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遍布全国,学校应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抱有好奇心,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舞蹈元素,衔接幼儿教育岗位需求,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舞蹈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舞蹈教学经验,增强企业岗位适应能力。首先,以节假日为节点编排实用节目。教师可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地方特色节日如“三月三”等,以此体现节日文化内涵,便于学生编排出具有节日氛围和教育意义的舞蹈节目。其次,组织幼儿园教学舞蹈实践。为帮助学生更好适应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师可搭建幼儿园节日教学情景模拟幼儿园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节日舞蹈节目编排与教学演示。在情景模拟中,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流程和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宝贵的舞蹈教学经验。最后,强化岗位实践指导。学校可邀请具有丰富幼儿园舞蹈教学经验的幼儿教师或专家参与教学,开展讲座或教学示范,采取案例分析、现场观摩与互动交流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园舞蹈教学的最新的动态与实际需求,有效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幼儿教师与专家的指导,学生能够明确幼儿舞蹈与传统节日文化的融入点,注重依托舞蹈活动发展幼儿各项能力素养。比如在春节文化中,学生应设计具有社交属性的舞蹈活动,引导幼儿使用社交礼节与礼貌语言,培养幼儿合作能力。在端午节文化中,学生应将赛龙舟等节日活动元素引进舞蹈创作,教会幼儿分享与合作,组织幼儿以团队合作方式完成舞蹈表演,关注幼儿团队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引进,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还能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3.2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师互动交流

在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以此优化教学活动,促进师之间的良好互动。广西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与民族活动,为舞蹈教学提供了宝贵资源,教师应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围绕广西民族活动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融入民族舞蹈元素。广西民族文化丰富,比如壮族蚂拐节、苗族系列坡会群、宾阳炮龙节等,这些节日中的舞蹈和表演各具特色,教师可选择相关元素融入舞蹈编排。比如在舞蹈动作教学中,教师可引进壮族蚂拐节祭祀舞蹈,引导学生模仿蚂拐的动作和节奏,促使学生在后续幼儿教学中展示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开展竞赛活动。为促进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发展,教师可组织传统节日文化舞蹈创编竞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结合广西民族活动创编动作。比如教师设置“中秋团圆舞”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舞蹈创编,将传统舞蹈元素与现代舞蹈元素相结合,创编出极具特色与时代感的舞蹈,提升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教师可设置相应的奖项与奖励机制,对优秀小组作品进行表彰与奖励,增强学生自信心与成就感。三是开展文娱实践活动。结合传统节日,教师应组织参加校内外的文娱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锻炼他们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利用民族活动进行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广西的民族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和学习到壮族聚居地区观看蚂拐节祭祀活动,‌瑶族聚集地观看盘王节对始祖盘瓠的祭祀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节日的氛围和舞蹈的魅力开阔学生视野野,让学生在幼儿教育中能够开展相关观摩活动,促进情感交流。比如利用民族乐器进行舞蹈伴奏,教师指导学生应用壮族的铜鼓、瑶族的瑶琴等乐器进行舞蹈伴奏,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和节奏,感受广西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增强舞蹈艺术表现力。比如举办民族舞蹈展示活动,教师可传授学生舞蹈展示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指导幼儿参与舞蹈表演,共同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作品,锻炼幼儿表演能力。四是强化多方交流合作。学校应与其他学校、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传统节日文化舞蹈教学活动,引进先进舞蹈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比如学校可与当地艺术家进行合作交流,发挥优秀传统节日舞蹈作品的联动,促进传统节日在院校中得以传承与发展。

 

3.3强化艺术作品交流探究,增强舞蹈创编能力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深化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与引用,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艺术作品交流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增强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作品,比如壮族的《铜鼓舞》、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以视频或现场表现的方式展示这些舞蹈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组织学生分析舞蹈的动作节奏、服饰道具等元素,探究如何在舞蹈创编中体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节日氛围。首先,开展舞蹈创编工作坊。教师可邀请民族舞蹈专家或资深教师,共同创办舞蹈创编工作坊,引导学生将所学民族舞蹈元素与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展舞蹈创编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节日文化在形式、内容与精神等层面要勇于创新,确保传统节日文化形式与观念能够跟上时代发展。在工作坊中,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结合时代题材文化特点对传统节日舞蹈进行重新组织,设计并表演原创舞蹈作品,积极宣扬新时代节日文化精神,促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比如广西壮族三月三节日文化源于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学生可对其内容与表现形式进行优化,展现节日文化的时代感。其次,开展艺术作品交流会。教师可组办艺术作品交流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舞蹈创编成果,邀请同学、教师和行业专家进行点评和指导。在展示与表演中,学生能够学到他人的创作思路和技巧,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能力。比如学生可结合民族节庆活动,“三月三”歌圩节、壮族铜鼓节等,展示自己的舞蹈作品呈现,由教师、艺术大师等共同指导评价,以此检验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后,建立线上舞蹈作品库。为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幼儿舞蹈,教师可搭建线上舞蹈作品库,收集与展示优秀舞蹈创编作品,促进资源共享,方便学生浏览与借鉴他人作品,鼓励学生分享创作心得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4增加传统节日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美的敏锐度

教师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资源的渗透,开设传统节日相关的舞蹈专题课程,发挥传统节日资源的教育价值,提升学生美的敏锐度和审美素养,让学生在舞蹈课程中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教师应结合民族节日活动特点,制定出详细的传统节日专题教学计划,每个专题教学应涵盖节日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表现形式等多个方面,确保学生全面了解节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首先,开发校本课程。中职院校可开设传统节日校本课程,促使舞蹈教学与传统节日的有效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教师应结合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特点,整合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与舞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趣味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其次,组织民族舞蹈主题教学。教师可以广西的民族节日为主题,开展舞蹈主题教学活动。比如在宾阳炮龙节期间,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舞炮龙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学会搭建舞炮龙场景营造节日的热闹气氛;在苗族系列坡会群期间,教师传授学生苗族的传统舞蹈,讲解苗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教学经验。最后,开展审美教育活动。传统节日文化有着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可组织传统节日审美鉴赏活动,比如观看民族舞蹈表演视频、参观民族艺术展览等,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审美观点,带动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创编传统节日舞蹈,将传统节日文化以易于接受、简单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舞蹈动作、队形变换、道具使用等,展示学生对美的独特理解;举办舞蹈作品展示分享活动,让学生将教学活动与舞蹈作品展示相结合,运用故事讲解、舞蹈表演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每个节日的象征意义和文化意义,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参与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舞蹈教学活动,提升美的表现力与创造力。

 

4.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丰富,能够为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提供有效支持。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现代化教育理念,明确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价值,将其有效融入幼儿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教师应衔接幼儿教育岗位需求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艺术作品交流探究增加传统节日专题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和美的敏锐度,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应不断趋于多样,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艺术素养的幼儿教育人才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   《尚舞》   https://www.zzqklm.com/w/wy/26862.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