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高校汉字书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引领教师的数字教学素养全面提升。汉字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学习汉字书写是高校师范生的必修课。加强书法艺术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兴盛的需要。探索混合式教学在汉字书写课程中的应用,构建“基础技能训练—文化深度理解—创新实践输出”的进阶式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机制分析
混合式教学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旨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首先,线上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调节学习进度和策略,通过线上视频反复观摩书写过程,形成个性化技能认知;其次,线下互动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同学间的交流互评,在课堂实践中获得即时反馈,不断调整书写动作,促进了知识的深度加工和内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提升书写技能,内化汉字的文化价值,实现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多维度发展。
二、汉字书写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
汉字书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三个主要环节: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互动教学和课后巩固拓展。在课前阶段,学生通过在线平台观看教学视频,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结构和书写要领,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课中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示范,组织小组讨论和互评活动,解决学生在书写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进行一对一辅导,满足个体差异需求。课后阶段,学生通过在线平台提交作业,参与讨论,教师提供个性化反馈和指导。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高阶思维,掌握深度学习的方法,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
(一)深度学习基础——教学前期准备
对授课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设计目标、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及深度学习需求内容进行分析。从课程总体设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发放课前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现有水平、高阶认知的学习需求情况;从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设计角度,结合当前学生知识水平和需求,明确课程教学环节重难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基本形式,在此框架基础上分析深度学习理念下构建的混合式教学资源体系,整合设计所需相关技术,为完成后续内容做好准备。
(二)深度学习的技术支持——环境资源设计
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优化线下学习资源环境包括课程标准、课件、课堂作业设计、小组讨论形式、翻转课堂形式设计等;优化线上学习资源,包括精品课程网站、视频等相关资源、学习交流工具以及AI字形比对软件。
(三)深度学习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作用,推动学生实现以自我为主导的主动式探索和创造。基于深度学习思想的混合式教学活动,课堂讲授与课后讨论相结合、在线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与信息反馈体系,如小组协作式自主学习、异步课堂讨论、多样化灵活的课程评价、互动方式设计等,让所有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全面提升学习兴趣,积极有序地共同投入学习,更有效便捷地促进学习知识成果加工。
基础技能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书写的规范性,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结构特点。通过不断地重复练习,帮助学生形成肌肉记忆,逐渐提高书写速度和准确性。组织学生使用AI比对软件,将自己的书写作品与标准字体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点并讨论改进方法。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检查,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
文化深度理解。在教授汉字书写的同时融入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如汉字的演变历程、著名书法家的故事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加深他们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根据所学知识和个人兴趣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汉字书写的教育维度。
创新实践输出。引领学生进行项目式主题创作,比如为学校开展的活动书写邀请函、活动宣传文章等,鼓励学生将个人风格融入汉字书写中,结合传统和现代多种艺术元素,创造出独特的作品,使学以致用得到落实。引领学生参加校内校外各类汉字书写比赛,以此作为检验自己水平的机会,同时也是激励自我提升的动力。
三、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深度学习强调理解性学习、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迁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形、音、义,还要理解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以及书法的实际应用。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资源的丰富性和线下互动的深入性,为学生创造了深度学习的环境,有助于实现从机械记忆到理解应用的转变。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对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量化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的汉字书写准确率和美观度显著高于对照班;质性分析表明,学生对汉字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态度更加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级汉字书写竞赛的积极性大幅提升,获奖率明显提高。学生在反思日志中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使学习更加灵活自主,互动环节帮助他们发现了自身不足并获得了改进方法。
四、结论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汉字书写课程中体现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通过“技—艺—道”阶梯式培养,使汉字书写课程从“写对字”升维至“用字表达思想”,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书写技能,还促进了文化内修和深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数据支持的精准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实施针对性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对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和素质教育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文章来源: 《安徽科技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317.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