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英语教学新范式探索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范式,重在突破传统“语言工具训练”模式的限制,探索以课程为载体实现英语语言能力培养与思政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该范式需涵盖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系统性创新,为新时代“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提供全新的思路和经验。
理念基础: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育人统一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范式,其逻辑根基在于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育人目标”的内在统一。英语教学旨在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素养;思政教育则致力于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个体成长提供精神导航。二者的契合点聚焦在“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命题之上。语言是文化与价值观的载体,无论是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抑或在跨文化交流中坚守民族立场,均需语言能力与价值观念的双重支撑。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读职场英语文本、分析跨文化案例时,既理解文化差异,也坚守本土立场。这既是高职教育的育人要求,更是全球化时代赋予的教育使命。
实践创新:语言能力与价值引领的融合路径
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是新范式的基础。高职英语文本可作为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关键在于抓住“语言点”与“价值点”的共生处。无论职场交往中的协作精神,还是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碰撞,皆可在语言学习中自然延伸出思政内涵,使思政元素成为语言学习的“意义支撑”。
教学方法创新是新范式增效的关键,需构建“互动式”“探究式”协同课堂。例如,组织“中外职业价值观对比”英语辩论赛,让学生在搜集资料、逻辑论证中理解“工匠精神”的跨文化内涵。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既能强化语言运用场景感,又让思政内涵有具体载体。
体系支撑:多维保障与协同构建的机制统一
教师能力的融合性提升是新范式推进的核心保障。英语教师需打破“纯语言教学”惯性思维,研习思政理念与方法,在备课中挖掘两者的协同点;思政教师可参与英语教学研讨,从价值引领角度建言,形成“英语+思政”协作备课共同体。
评价体系是深化新范式的制度保障。需构建“知识+能力+素养”的三维评价体系,该体系既要关注语言准确性,更应重视价值表达的清晰度与立场坚定性。此外,应引入“过程性评价”,动态记录学生在英语实践活动中展现的家国情怀、团队协作等核心素养,通过评价引导切实推动协同育人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新范式,旨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深度协同,“语言能力”与“价值素养”的有机共生。它既是教学方法的创新突破,更是教育理念的全面升级,旨在培养既具备国际视野又扎根中国大地的时代新人,为民族复兴伟业输送优秀建设者。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https://www.zzqklm.com/w/qt/35680.html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