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我国大陆播音主持的困境与机遇
融媒时代的到来影响到传媒的各个方面。播音主持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其当下现状对本专业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近年来关于播音主持专业理论、实践、教学等相关研究成果,提出当下播音主持行业存在的诸多困境,同时提出当下本行业新的机遇。
一、融媒时代播音主持面临的困境
(一)传播方式单调,受众互动困难
融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渠道广、互动强等特点。传播渠道直接快捷;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媒介言论自由度相对较高;受众的实时互动也更加便捷。而与之相比,传统媒体却存在着传播途径单一、渠道狭窄,只能进行线性传播,不可自由选择接受内容等问题。这与当下“受众本位”时代的受众需求形成明显的错位。在当下,受众已不满足于单向传播,更渴望通过互动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恰恰是传统媒介时期播音主持行业的薄弱环节。
(二)信息缺少趣味性和个性
在传统媒体时期,广播电视党性原则、公共服务性原则尤为突出。其信息传播有较为严格的筛选,广播电视在公共教育、文化普及等方面的社会作用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然而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传播的低门槛带来众声喧哗的场面。在“眼球经济”、“娱乐至死”的环境下,各种为追求趣味和吸引力的信息层出不穷,传媒市场也进入买方市场时代。而传统媒体行业的播音主持所带来的信息显得无趣且缺少个性。在融媒体的大潮中,显得没有竞争力。然而,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又不应一味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从而陷入“娱乐至死”的深渊。所以,如何平衡受众趣味与媒体人的职业素养、价值追求、个性表达等,也成为一大难点。
(三)非专业主持人挤占有限的职位
有调查显示:“在90年代之后, 更多的明星艺人‘试水’主持界, 不只在一些晚会中兼任主持, 也开始尝试接任固定栏目的主持,在2000年以后, 特别是在娱乐节目的发展刺激下, 跨界主持人不仅在数量上激增, 而且成为一种流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为非专业主持人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其次,由自媒体带来的传播低门槛也带来了主持人的草根化。任何职业、任何身份、任何知识水平的人只要有能够吸引人眼球的亮点,就可能在网络上“一夜爆红”。
同时,主持人也走向个人品牌化。如《金星秀》、《郭的秀》、《晓松奇谈》、《老梁说故事》等为明星艺人量身打造的节目也屡见不鲜。而在这一趋势中,却鲜见专业主持人的品牌化节目。同样不得不让人引发对播音主持行业的担忧。
(四)“去主持人化”趋势明显
“‘去主持人化’表现为主持人在节目中担当的节目主持工作被弱化或剔除, 主持人在节目中基本是失语的。”例如在《中国好声音》里主持人华少的主持词被简化, 只在开头和结尾寥寥数语浓缩出必须传达的信息, 甚至将节目现场的主持工作转交给四位导师, 由他们控制节目的整体节奏。甚至还有在《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回来了》等真人秀节目中, 根本不设置主持人角色。越来越多的热门节目, 呈现出“去主持人化”的趋势, 难怪华少会发出“主持人未来干什么”的感叹。“去主持人化”趋势的盛行,也对传统播音主持行业带来巨大的困境。
二、融媒时代播音主持面临的机遇
当下,媒介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播音主持行业与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探索播音主持的机遇对其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而基于中国知网近些年发表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播音主持机遇的论述成果较少。大部分对机遇的讨论集中在对本专业新时代能力的培养上进行研究。然而,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并不等于播音主持面临的机遇。联系具体实际来看,播音主持在当代面临的机遇大致可有以下三点:
(一)传播媒介带来的机遇
媒介环境的变化虽然对传统媒介形成冲击,但另一方面,新的媒介形态呈现出“信息传播媒介更加丰富、速度更快;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众广泛”三大特点。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媒体就业岗位,但也变相打开了人才需求口。且新媒体对传媒人才的学历、身份、背景等门槛要求较低,反而可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同时,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途径上更加自由化。首先,就传播空间来说,相较于传统媒体固定的传播模式来说,新媒体受传播平台的限制较小,传播成本大大降低。其次,就传播时间来说,新媒体打破了固定时间观看这一传统媒体的桎梏,受众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观看时间。
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网民人数已经达到7.72亿人。如此大量的受众数量,促使了传播的多元化,为播音主持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背景。每个人都可以试图寻找符合自己的受众群体进行定向传播从而形成自己的影响力。
(二)角色转型带来的机遇
“去主持人化”风潮似乎愈演愈烈,令不少人对主持人的前景产生担忧。但考察后不难发现:这些节目中的主持人称谓虽然被削弱或取消,但承担主持人功能的角色并没有取消,反而有强化的趋势。如诸多节目中的“发声者”“导师”“国宝守护人”等等,这些“灵活性和适应性极佳的主持人称谓,体现了节目角色中主持人自身的价值与功能更大程度上的作用,与节目本身融为一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到,诸多节目中即便缺少“主持人”这一角色或称谓,但体现出主持人功能的,能够“把握节目进程,实现节目意图”的人是不可或缺的。例如湖南卫视《偶像来了》(《我们来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真人秀节目,会邀请谢娜成为团队的一员。虽然此时谢娜已然不是以“主持人”的身份进入团队,但是却依然在之中发挥着主持人的功能。
因此,可以说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核心功能并未被替代。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身份和功能已悄然被隐藏在称谓背后,供主持人发挥的空间并没有变小。虽然我们可以看到当下广大播音主持从业者或因能力不足等各种原因,未必能够把握这种机遇,但这应当是对本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方向定位不准的问题,并不能否定融媒体给播音主持行业本身带来的机遇。
(三)宽口径发展带来的机遇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选择“对口专业”的播音主持学子日益减少。本专业的宽口径就业,或许成为一种趋势。“学播音主持转了行的学生,恰恰觉得从播音主持学习中学到了很多,播音主持学习照样能有益于其他行业实践。”播音主持专业的核心能力是口语传播能力,而拥有优秀的口语传播能力,则可以在诸多领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播音主持从业者角度来看,诸多传统媒体的从业者转型新媒体、网络媒体开启自己事业的新格局。如马东、罗振宇做视频网站,张泉灵做投资公司,柴静做自媒体等,都在新的平台做出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看似就业空间被挤占,实则带来的是更加宽广的机遇与平台。播音主持从业者和学子也可放宽眼界,以口语传播能力为核心,在不同平台,不同领域发挥播音主持的作用。对于“转型”我们应当视之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在其他领域的“遍地开花”。
三、结论
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行业面临着传播方式单一,与受众互动困难;信息缺少趣味性和个性;非专业主持人挤占有限空间;“去主持人化”趋势明显等诸多挑战。但在此背景下,融媒体时代丰富且高速的信息媒介、更加自由的信息传播途径以及更加广泛的受众,给播音主持从业这带来新的机遇。同时,融媒时代“主持人”称谓或有消失,但“主持人”功能并未消失,主持人角色可以积极转型继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看似被挤占的有限就业空间,背后带来的则是更加宽广的就业天地,以播音主持核心能力口语传播能力为基础,播音主持从业者和播音主持学子应当有能力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天地。
来源:《视听》: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