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秀山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
一、重庆秀山花灯非遗的介绍
(一)秀山花灯非遗的简介
秀山花灯,是中国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同时也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其设计、制作、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该文化始于唐代,历经岁月的沉淀发展,已成为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1]。
花灯节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以庆祝新年和祭祖活动为主题。在秀山花灯的表演中,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设灯堂、启灯、跳灯、辞灯等环节。灯堂是花灯活动的起点,设在村中宽敞的场地上,这里会竖立一根灯树,上面悬挂着各种花灯。而启灯是整个花灯活动的开始,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他会在祭拜神灵后点亮花灯。跳灯是整个活动的核心,人们会在锣鼓和鞭炮声中手持花灯,跳起欢快的舞蹈。辞灯则是花灯活动的结束,将花灯点燃并送走。
秀山花灯制作和表演仍然保留较多的传统元素,如土家族苗族服饰、舞蹈和音乐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观众。秀山花灯还发挥了地域特色的优势,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民族传统文化,将土家族苗族风情和山水田园景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地方特色和民族自豪感。
(二)秀山花灯非遗的现状
秀山花灯背后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土家族传统文化,更是反映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习俗、民间信仰和历史变迁。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秀山花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技艺传承困难。花灯制作通常由老一辈手艺人传授给年轻一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一辈手艺人已经退休或去世,这导致了技艺传承的中断。现在许多年轻人更愿意从事现代职业,而不是花灯制作这种传统的手工艺。这是因为花灯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但回报相对较低。而花灯制作是一项复杂的手工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技艺传承的过程因为学习的挑战性和深度而显得困难,更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原材料受到限制。竹子常常用于制作花灯的骨架,但竹子资源受到过度采伐和森林破坏的威胁。其次,花灯的外层通常采用纸张覆盖,还需要使用绸缎和各种装饰材料,若这些材料供应不稳定或价格上涨,将增加花灯制作的成本,影响花灯的设计和装饰。
缺乏设计创新。传统花灯设计通常以传统的图案、装饰元素和色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现代观众对于更加独特、创新和多样化的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注入更多创新元素,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秀山花灯非遗文化的现状表明其传播方式亟待改进。尽管互联网技术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秀山花灯的传承受到了阻碍,但与此同时也为众多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已成为所有非遗工作者深入探究的课题[2]。
二、重庆秀山花灯非遗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非遗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是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元素。这一特殊属性要求我们基于非遗所展现的不同形态和表达的差异情感,去深入了解和研究非遗中所蕴含的价值认同、精神归属的深刻内涵,才能在文化变迁的今天,运用数字化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利用高科技实现创新,确保非遗的传承既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又与时俱进[3]。而重庆秀山花灯作为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运用数字化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在保护、弘扬和传承秀山花灯非遗的过程中意义重大。
(一) 促进创新改革,丰富文化
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典型,产生于一个地区人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依赖一定的技术和工具,因此,要发挥非物质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就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非遗自主创新能力[4]。在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背景下,秀山花灯的制作过程变得更加便利,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二) 帮助非遗传承,实现繁荣
目前秀山花灯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因为传统的口头传承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而数字化传播可以为非遗资源的记录和保存提供有效手段。数字化技术可以对秀山花灯的制作技艺、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记录和保存,防止知识的流失;同时可以为后续的传承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料来源,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和热情,推动秀山花灯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三)推广文化旅游,带动发展
非遗作为无形的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在于挖掘其隐藏的技艺、风俗及其民族信仰。同时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特性的反映,是与其他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产物[3]。在面对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下,秀山花灯需要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而数字化传播为秀山花灯非遗与其他文化元素的融合创造了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当代艺术、音乐、影视等领域的合作,进行跨界创作和表达;将秀山花灯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观赏,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重庆秀山花灯非遗数字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博览古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渠道从口口相传到文字流传,再到数字化传播,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非遗数字化主要展示手段是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形态,但随着数字媒体及网络技术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应用,显然这些形态已经无法满足传承的需求,因此,数字化传播成为文化保护和弘扬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 建立数字化信息数据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目前在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对于相关的信息资源较为欠缺,专题数据库也并不完善。而“一带一路”数据库却是一个成功案例,它在对这些专题库的现状、资源、框架等开展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主要特征和开发策略[5]。
数据库内容可以包含秀山花灯的历史和传统,如它的起源、发展、重要事件及其仪式;花灯的制作工艺,包括材料、工具和技术;秀山地区的文化背景,如语言、宗教、民俗和风俗习惯;不同类型的花灯设计和样式,如花灯的外观、装饰和主题;以及在秀山地区的不同用途,如节庆(秀山花灯会)、庆典、宗教仪式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将收集完成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信息数据库,为秀山花灯进一步的数字化传承提供数据基础。
图2 国家级文物三维数据库缩略图
(二) 数字化应用设计
厦门市翔安区传统工匠大赛主办方利用VR/AR虚拟了“数字博物馆”,将参选作品与WebVR/AR技术相结合,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在VR/AR+文物的碰撞中,让文化遗产迎来了一次升级体验。该数字博物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博物馆体验,使人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远程参观博物馆,无需实际到达物理博物馆的现场,真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多人无障碍参观得以实现等,同时为博物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以适应现代数字时代的需求[6]。
因此在进行秀山花灯的文化传承时,我们也可以借助感官体验,如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空间感知等模拟感官技术来增强大众对花灯文化的体验感和亲近感。例如,可以有效利用 Unity 等实时 3D互动内容创作平台,针对花灯、舞蹈服装、道具、饰品等制作的各个步骤,开发出具有交互功能的体验环节,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裸眼3D、动作捕捉等数字技术,让观众通过 VR 眼镜或其他设备进行手势、动作等形式的互动体验,切身参与到花灯文化中,实现沉浸式体验,以互动促进活态传承。
表1 “秀山花灯”数字化重构分析
感官体验 秀山花灯文化内容 数字化技术
视觉感知
花灯舞蹈;崴步,舞蹈身段和手部动作
角色,生、旦、丑, 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全息拍摄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
听觉感知 唱腔;曲调;歌词
乐器:鼓等打击乐器 声音驱动技术/数字化录音及录像技术/多媒体技术
触觉感知
花灯
服饰
道具和扇子 触觉传感器/触觉显示技术/触觉交互设备/虚拟现实技术/ 增强现实技术/Web3D技术
空间感知
纵 时间旅行、历史事件 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横 地理空间:渝东南少数民族
(三)打造互动式非遗体验馆
近年来,国家对非遗馆的建设十分重视,从国家非遗馆到各省市级的非遗馆都是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台[2]。秀山花灯要想打造互动式非遗体验馆,需要注重“重现”与“体验”。“重现”主要体现在展陈功能上,是对秀山花灯的历史内涵、制作技艺等进行静态或活态的展示,将花灯节文化从幕后搬到台前。“体验”则是非遗馆区别于现有的花灯博物馆的点晴之笔,通过开展模拟花灯舞、花灯戏、花灯节等活动,定期举办主题文化讲座、知识竞赛与展览,展示非遗传承人的优秀手工作品,展演花灯戏。还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活动,让观众能够亲身参与到秀山花灯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中,学习和体验秀山花灯的表演技巧和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秀山花灯的传承和发展。
而互动式非遗馆的建立,更需要以数宇技术赋能沉浸式体验。随着媒介的更新迭代,新媒体影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为非遗的互动式参与和沉浸式体验提供了多种可能。依托数字影像技术进行数字场景搭建,将文化记忆再现非遗馆[2]。
四、总结
重庆秀山花灯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东方花灯的代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秀山花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好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为秀山花灯的传播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还能实现秀山花灯的创新发展,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其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源:《文化产业》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