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遗产的场所精神景观活化设计研究
一、旧工业遗产与景观活化设计内涵
(一)旧工业遗产定义
旧工业遗产通常指的是在历史上的工业时代中建造的工厂、矿山、码头、铁路等设施,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被废弃或闲置的土地、建筑物或设施。这些场所通常由于工业活动的停止、技术更新或经济变迁而被遗弃,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设施逐渐被废弃或者停止使用。这些旧工业遗产反映了当时的工业发展历程和技术水平,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常会对这些遗产进行保护、修复或再利用,以保留其历史意义并促进城市发展与文化传承,工业废弃地通常需要进行清理、修复和再开发,以减少环境影响、改善土地利用,甚至可以转变为新的用途,如住宅区、商业区或文化公园等。有效管理和再利用工业废弃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景观活化设计含义
景观活化设计是指通过改善和重新设计城市或自然环境中的景观元素,以激发人们对空间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和吸引力。景观活化设计通常包括改善绿地、公园、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注重创造宜人的环境,提升社区互动和生活质量。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促进人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结,营造具有吸引力和活力的城市风貌,并倡导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景观活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
二、场所精神意义缺失与建立研究
(一)缺失场所精神空间的问题
城市或社区中缺乏具有精神意义和内涵的地点或空间,导致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或情感联系,这种现象可能会对个体和社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互动产生不利影响。如:1、社区凝聚力下降: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减少,社区凝聚力减弱,缺乏共同体验和情感联系。2、心理孤立感: 由于缺乏可供精神放松和社交的场所,居民可能感到孤独和隔离,影响其心理健康。3、文化传承受阻:缺少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场所,社区的历史和传统无法有效传承和保护。4、增加社会不安全感:没有合适的公共空间,可能导致街头治安问题,使居民感到不安全和恐惧。
(二)建立场所精神的手段措施
1.工业特质性
工业特质性是基于地域空间的的工业性,将其从实用与使用价值、材料运用、空间布局及空间色彩进行设计,进而此空间内的场所精神即为以工业特质性所营造的原始与实用,其手段大致分为:
(1)原始感和实用性:工业特质性强调实用性和原始感,因此在场所设计中可以选择简约、坚实的家具和装饰,突出材料的质感和功能性。
(2)暴露的结构和管线:利用裸露的结构、管线和设备来展示建筑的内部结构,打造出露台风格,让人们能够感受到空间的原始性和工业味道。
(3)工业材料的运用:选用类似混凝土、金属、玻璃等工业材料,以其坚固耐用、冷峻简约的特点来增强场所的工业特质性。
(4)开放式布局:倡导开放式布局设计,减少隔断,提高通透性,使空间更加开阔和灵活,符合工业特质性追求简洁、实用的理念。
(5)工业色调:采用暗黑色系和金属色调,如灰色、黑色、铁锈色等,以及原木色作为衬托,营造出冷峻、沉稳的工业氛围。
(6)工业照明设计:选择工业风格的照明设备,如暗灯、射灯、吊灯等,注重实用性和光线效果,搭配暗色调,使场所更加具有工业特质性。
2.城市记忆性
场所精神理论是指人们对特定地点产生情感联系和认同感的现象。城市记忆则涉及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形成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独特性的认知。在城市中,一些地标建筑、公园、广场、甚至街道拥有特殊的意义,激发着人们对这些地点的情感共鸣。这种情感联系可以促进城市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并有助于城市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保存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对城市记忆的连续性。同时,城市规划也可以利用场所精神理论的原则来设计公共空间,从而增强城市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因此,场所精神理论与城市记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认同,对城市的合理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城市记忆性是通过建筑、景观和公共空间等设计手段,强调城市特定地点的历史、文化和人情味,从而激发人们与该地点产生情感联系和认同感。以下是关于以城市记忆出发的场所精神空间设计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1)历史文化传承:在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如保存和修复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遗址或纪念碑,以展现城市的传统和独特性。
(2)人情味体验:创造具有人情味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和公园等,营造出亲近感和社交氛围,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动。
(3)文化艺术表达:通过雕塑、壁画、艺术装置等形式,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丰富城市空间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
(4)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中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采用绿色植被、节能材料等手段,提升城市空间的品质和宜居性。
(5)故事性元素:通过设计让城市空间充满故事性元素,诉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人文故事,引发人们对城市记忆的共鸣和探索。
(三)空间互动性
空间互动性的营造旨在注重创造能够吸引人们参与、互动和体验的环境。这种设计方式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参与感,促进社交互动和创意表达。采用多功能布局:设计空间时考虑多种功能需求,如工作、休闲、社交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创造灵活布局和多样化空间组合,使空间适用性更广泛。以互动元素引入:引入互动元素,如游戏设施、数字技术、艺术装置等,激发用户的兴趣和参与欲。创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设计,吸引人们积极参与互动。建立可变性和个性化:考虑空间的可变性,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配置。提供多样化的空间设置和家具布置选择,支持用户自主定制空间体验。打造社交互动空间:设计社交互动区域,鼓励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新的关系网络形成,创建共享空间和活动场所,促进社区建设和社会融合。
三、场所精神的旧工业遗产景观活化必要性
(一)工业遗余空间过剩会造成环境污染: 废弃地未经适当管理和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对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会存在社会安全隐患: 长期废弃地存在可能成为犯罪活动、非法拆解或非法倾倒废物的场所,增加社会治安风险;会使城市形象受损: 大量废弃地给城市带来负面形象,影响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发展。应该利用空间再生,解决城市废弃工业区的浪费问题,实现资源再利用。
(二)场所文化缺失会造成社区凝聚力不足: 缺乏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场所可能导致社区居民之间缺乏共同认同感和凝聚力,影响社区的和谐发展;致使城市形象单一: 缺乏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场所文化,使得城市在视觉和文化上显得单一化,难以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使文化传承困难: 缺乏场所文化意味着城市可能无法有效地传承和保护历史遗产,造成文化断裂和流失;影响旅游业发展: 缺乏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场所,会限制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潜力,错失吸引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机会。应激活工业遗产景观,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文化底蕴。
(三)人类行为心理表达:通过活化工业景观,满足人们对历史、文化和自我表达的需求,促进心理愉悦感和认同感。通过再生、保护和重建的设计策略,以及关注工业遗产景观活化的必要性,可以有效利用旧工业遗产,拓展城市空间功能,创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活力的城市场所。
四、旧工业遗产景观再生分析
(一)城市旧工业遗产景观现状案例
1.曼彻斯特工业区:通过改造,将废弃的工厂建筑转变为文化中心和艺术空间。曼彻斯特是英国西北部的主要城市,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工业中心。工业区改造是为了更新老旧的工业遗产,转变为现代化的商业、住宅和文化场所。其中曼彻斯特码头(Manchester Docks):是曼彻斯特工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是繁忙的运输枢纽。码头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转变为住宅、办公楼和休闲设施,如Salford Quays。MediaCityUK:位于曼彻斯特码头附近的MediaCityUK是一个创意产业区,吸引了许多媒体公司、技术企业和文化机构入驻。这个项目在提升当地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其发展效果如下:工业区改造使得曼彻斯特焕发新活力,吸引了更多投资和游客;改造后的区域提供了多样化的工作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和吸引力。
2.柏林Tempelhof 机场:由废弃机场改造为公共休闲公园,重新定义城市公共空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机场,位于德国柏林市中心,曾经是欧洲最繁忙的机场之一。随着柏林其他机场的兴建和发展,Tempelhof 机场在2008年关闭。Tempelhof 机场的改造旨在将这一历史建筑转变为一个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服务于当地社区和游客。以开放空间面向大众:Tempelhof 机场的跑道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活动和户外娱乐的场所,这个公园提供了散步、自行车骑行、滑板等各种活动的空间。以文化和创意中心带动群众:机场内部的部分区域被改造成了文化和创意中心,举办各种展览、音乐会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艺术家、创作者和社区居民参与,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氛围。丰富的社区设施:Tempelhof 机场改造后还增设了一些社区设施,如儿童游乐场、运动场馆和咖啡厅,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最终Tempelhof 机场的改造使原本废弃的机场焕发了新生,成为柏林市民和游客喜爱的地标。公共空间的开放促进了城市社区的交流和互动,提升了城市的整体生活质量。文化和创意中心的设立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生活,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更新与保护的设计策略
1.再生
(1)创意产业复兴:将旧工业设施转型为创意产业基地,培育新兴产业。将以创意和知识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包括设计,文化等领域而重新规划改造,利用城市空间,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并将该地进行再生复兴设计,重点在于发现和保留独特的文化特色,将城市文化,历史,地理特点融入再生设计中,保留独特的城市风貌和传统文化。
(2)文化活动中心:打造文化活动场所,如画廊、剧院等,吸引人们聚集。支持创意产业的发展,通过提供场地和资源给从业者鼓励他们在景观再生中发挥的作用,即将人参与到整个空间设计中,带来创新的设计和想法,通过打造文化和艺术中心来吸引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作者的参与,能够为城市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文化氛围。最后,通过整合数字技术和创新理念,打造数字化展示,虚拟体验等项目,增加该地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保护
(1)历史建筑保护:保留原始建筑风貌和结构,注重保护工业历史遗产。1、原址修复:尽可能恢复建筑原貌和结构,保留历史痕迹和特色。使用符合当时风格和材料的修复方法,以保持建筑的历史真实性。2、功能更新:根据现代需求,对历史建筑进行功能更新和改造,使其适应当代用途。在保护建筑本体的前提下,增加设施和设备,提升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性。3、文化遗产展示:利用历史建筑作为文化遗产展示空间,向公众展示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设立展览馆、讲解中心等,通过展示和解释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建筑的意义。4、现代与传统结合:结合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建筑风格,创造出融合过去与现在的设计语言。在保留历史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材料和技术,使建筑焕发新的活力。
(2)环境友好:采用可持续设计理念,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在历史建筑保护和设计中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能源效率、绿色建筑材料等。通过绿色技术和设计实践,保护历史建筑同时促进环境可持续性
3. 重建
功能重塑:重新规划工业区功能,使其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多元化用途规划:将工业区重新规划为集住宅、商业、文化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区域,提供多样化服务。引入新兴产业和科技企业,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创意产业引入:搭建创意产业园区,吸引设计师、艺术家和创作者入驻,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举办文化活动和艺术展览,增加区域吸引力和活力。绿色科技应用:推广绿色科技和可持续能源在工业区的应用,降低碳排放,提高环保水平。打造智慧工业区,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景观改造:美化工业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居住品质。绿化与休闲空间:增加绿地和公共休闲空间,打造宜居环境,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设立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提倡环保出行方式。文化艺术装置:在工业区设置文化艺术装置和雕塑,美化景观,丰富城市文化氛围。利用艺术作品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游客和投资者。历史遗产保护:保留工业遗产建筑并加以利用,展示历史文化价值,融入现代功能。结合历史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实现历史传承和现代融合。
五、结语
在旧工业遗产的活化设计研究中,重要的是赋予这些场所新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实现城市空间的再生和文化传承。通过激活工业遗产景观,不仅可以丰富城市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创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场所,吸引人们聚集并参与文化交流。这种活化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为城市增添新的活力和魅力。
文章来源: 《新美域》 https://www.zzqklm.com/w/qk/29468.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