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博主的叙事手法与自我呈现
研究背景及意义
“蜀中桃子姐”,原名龚向桃,四川省自贡荣县普通农村家庭主妇,2018年开始拍摄美食分享类短视频,2020年在拍摄中将生活日常与家人的互动巧妙融合起来,使原本单一无聊的视频变得有趣吸睛。由此,桃子姐在众多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博主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代表博主,实现短期内涨粉千万。桃子姐账号发布的视频主要是家庭川菜教程、乡村生活日常等,其接地气的视频内容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研究将桃子姐视频的叙事手法与其自我呈现相结合,由此探究其走红的原因,增进对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博主叙事手法的了解,分析此类博主在其中的自我呈现和身份建构。在乡村振兴等系列“三农”政策的实施背景下,短视频平台成为展示乡村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许多农村“网红”自我展演的重要平台。桃子姐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对乡村朴实的生活日常进行呈现,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下的短视频赛道上吸引了大波受众,不断扩大了账号的影响力。乡村美食博主对于乡土生活和农村日常的展演,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成果的展示打开一扇窗,让受众在观看视频中感受到了乡村发展与进步的活力。
拟剧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自我呈现学说起源于 19 世纪末期的芝加哥学派,该学派认为人类行为会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是社会互动的产物。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拟剧论”,并用它来阐释和分析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用怎样的方式来塑造其形象,该观念提供了一系列用于细查自我呈现的有益概念。董晨宇和丁依然结合拟剧理论从四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时期自我呈现环境的变迁。冯智明认短视频用户的自我呈现行为既是对身体的展演和消费,也是一种身体管理和自我认同的方式。栾轶玫和张杏通过探究中国乡村女性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与话语实践,发现中国乡村女性短视频呈现具有类型多样化、内容多元化和形象立体化的特点。栾轶玫和苏悦在对短视频中的中国新时代的“三农”形象研究中认为把握“三农”形象产生的背后原因,才能更好地在短视频的媒介使用中进行“三农”议题的拓展,促进议题与外部世界更好地双向认知和对话。围绕自我呈现理论展开的研究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讨论较为完善,短视频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有了展演自我的舞台,结合该理论来对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博主的身份建构和自我呈现进行深入分析以来窥见其中的叙述和展演逻辑。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叙事学理论和拟剧理论为依托,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增强研究纵深度。通过使用文本分析法,选取“蜀中桃子姐”发布的视频作为分析样本,研究拍摄中的叙事手法和自我呈现内容。选取桃子姐的乡村美食类短视频作为个案来分析,是因为其在该类型的短视频中质量较为稳定和优质,账号流量较大,更具参考价值。对桃子姐这一微观案例进行系统性分析,借以展示此类短视频创作者的叙事手法和自我呈现,更好地把握乡村美食类短视频自媒体的创作模式。
“蜀中桃子姐”短视频的叙事手法
真实化内容表达书写乡村生活。与宏大叙事的视频题材不同,桃子姐的视频时长一般在五分钟左右,其账号的整体风格是短小化、简明化的,几乎没有精心铺垫的导入和长篇复杂的内容结构。而且桃子姐的短视频内容取材简单,多源于日常的生活的真实点滴,记录农村一家的质朴生活。与李子柒诗意生活相比,桃子姐短视频中的场景就显得粗糙了,没有精心打磨的台词解说、没有专业的摆拍场景、也没有精致滤镜的衬托,只是用最真实自然的镜头记录下一家人平常生活的点滴。其拍摄场景多为自家灶台厨房、农村屋舍、农田等。在拍摄的声音中,热油的滋滋声、柴火燃烧的声音、家禽叫声等这些真实声音符号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在台词上,桃子姐一家的对话与讲解也都是四川本土的方言,让人感觉亲切自然。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桃子姐创作的源泉,也使得视频更具真实性。作品所传达出来的真实接地气除了来自于桃子姐一家日常生活的呈现,还表现在桃子姐叙事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和朴素形象的塑造,桃子姐的个人魅力增进了叙事中的真实感。桃子姐挖地摘菜,烧火煮饭,教育孩子的日常也传达了她淳朴的情感与勤劳的品质。观众在观看桃子姐的视频时,容易被这样的真实表达还原的乡村生活所打动,产生共情,从而更加认可桃子姐的作品。
平民视角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在短视频的叙事中,不同类型的视频会有不同的切入视角和人设定位,比如一些搞笑视频博主的定位就是“鬼畜”好玩、一些颜值博主的定位就是精致、一些知识类博主的定位就是科普……在不同风格视频的多样化定位中,桃子姐的视频从普通农村妇女的视角切入,定位在乡村美食制作和真实的日常生活分享,风格接地气、平民化,这更能让普通观众产生代入感,视频没有高高在上、脱离日常的叙事视角让人产生距离感。桃子姐就像很多人的母亲那样,会做很多好吃的、会催促孩子去做作业。桃子姐的视频的背后彰显了中国无数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平凡日常,有唠叨、有拌嘴、也有亲情围绕在一家子的周围。而且桃子姐分享的美食教程也比较简单家常,适合家里自己做。更重要的是,她的视频主体就是一个普通的一家子,很容易让受众联想到自己的家人。这种家庭氛围戳中了许多观看者的心,这种吵闹但是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人感觉真实亲切,由此拉进了作品与观众间的距离。桃子姐的美食解说,也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地教观众如何制作一道菜,不用刻意盯着镜头,用方言边做边进行讲解,有时候桃子姐想用“川普”来与观众进行交流时,偶尔还是会冒出几句四川本地方言或者穿插与家人之间近期发生的趣事,让人忍俊不禁,桃子姐的淳朴会产生和观众进行对话的感觉,让观众产生亲近感。
在“讲故事”中浸透着乡土文化。讲故事,更要讲好故事,好的内容作品离不开好的叙事线路。故事与单一的内容碎片相比,更加具有条例性和完整性,更能勾勒出作品的脉络,打破了支离破碎的片段感,因而作品也更加能够吸引人,更易引发受众的共鸣,留下给受众的印象也更加的深刻。桃子姐的短视频内容叙事不是只简单地摘取美食制作的片段,而是通过“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来分享川味家常美食的制作和一家人的朴素日常,有引入、有过渡、有正片、有收尾,在讲故事中娓娓向观众展示了视频的主要内容。在故事的开篇引入中,桃子姐多为叙述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从乡村日常朴实平常的细微点出发,放大一些日常生活的小细节,由此来自然地摘取桃子姐一家在乡村生活中的原生片段,借此来生动自然地引出视频,如在视频开头插入干农活、儿女嬉闹等日常生活场景,然后通过桃子姐的语言镜头衔接或拍摄场景的转变将镜头转移到桃子姐在灶台前分享乡村美食制作过程给受众,最后视频的结尾多以一家人围一堂,边聊天边吃饭的内容结束视频。桃子姐在给观众完整讲述故事的同时,自然地展示了乡村独特的生活图景,也以小见大折射出了乡土生活的特征以及厚重的乡土文化底蕴,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看体验。在讲述着一件件看似平淡质朴的乡村日常琐事中,也渐渐让乡土文化渗透入观众对乡村生活的认知体系。
“蜀中桃子姐”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
角色的建立:舞台与道具。建立角色进行前台表演离不开舞台的搭建和表演道具的加持,舞台的准备包括在表演之中,角色在适宜的舞台中才能置身其中完成展演,在离开舞台时,角色的表演随之结束。角色的展演舞台让表演者更能向观众传达出自己想要展示的内容和表达的意涵。2018年桃子姐刚发布美食视频时,拍摄场景基本上都是农村的土砖屋和厨房,桃子姐就在这样的“舞台”上完成了自己的视频。在这个真实接地气的乡村风光和农村屋舍中,桃子姐以此为舞台展开了自己的表演,也正是这样朴素的舞台让观众对桃子姐的居住环境和乡村生活有了直观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桃子姐一家的温情。现在桃子姐家土砖屋和厨房都进行了修缮,拍摄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无论桃子姐家的物理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是桃子姐的家庭氛围和亲情,桃子姐舞台的设置还是围绕此展开。在舞台中建立角色也离不开舞台道具的加持,道具就是角色所使用的一些意象符号来传达自己的价值理念和人设信息。桃子姐在视频中通过符号装备来给角色的建立增色是其采用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符号装备的能指可能是视频中常见的生活物品,而所指代表着的是桃子姐视频所传达的乡村生活的质朴和真挚。桃子姐做饭时的专用菜刀、农村铁锅灶台、柴火……这些都成为了桃子姐角色建立的道具,使桃子姐在视频中的形象更加真实和接地气,内容呈现更加贴近农村人的日常。
角色的控制:前台与后台。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认为,角色在进行自我展演和表达的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符号活动,分别为演员所想给予呈现出来的表达和演员在表演中流露出来的表达。前者是偏向于前台的符号活动,是演员在展演中给予观众自己构思后要展示信息,这是演员可以控制的;后者声偏向于后台的,是构思之外的信息,可能是演员本能或者潜意识等因素而流露出的。对角色的控制和管理,就是对展现和表达的信息进行操纵,以此来进行印象管理。在桃子姐的视频中,其主要是向观众讲解美食的做法,展示乡村美食,这就是桃子姐前台在展演的主要内容,即向观众展示在农村家中完成一道家常美食的制作。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桃子姐不经意的后台的展露,才是让观众触动和喜爱的核心点。在桃子姐做菜的过程中,一般是丈夫生火,在这个过程中两夫妻方言拌嘴、嬉戏打闹等语言动作就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桃子姐和丈夫的相处日常也从后台走入了观众的前台。此外,桃子姐与儿女的相处,也让观众们看见桃子姐作为母亲的一面,这也是桃子姐后台展露在前台之中的体现。视频最后,多是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饭,一家人的日常吃饭也成了展演的地方,其中美食味道的介绍属于前台表演部分,但是一家人的交流和讨论家中的一些琐事也会偶尔出现在饭桌上,这时候大多数是属于后台部分展示到前台之中,观众对于桃子姐一家的了解也更加深入和具体。
角色的维持:情感劳动和个人IP。短视频博主在内容创作中,需要不断巩固人设来长期维持自己的角色,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视频风格,这就需要表演者在内容生产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劳动,更大程度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同一类型的短视频赛道中收获更多粉丝、流量热度就需要表演者与受众建立足够长期稳定和牢固的情感纽带,以此来维持观众对博主的持续关注和收获对视频内容的点赞收藏。为此,演员就要对自己的个人形象苦心经营、用心打造。桃子姐从乡村美食的分享和农村生活相结合的视频整体风格出发,在作品中传递出来朴实、勤劳、真诚的人物性格和形象,桃子姐一家人的相处也给观众传达了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这些点滴在受众心中留下了深浅不一的印象,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观众对桃子姐的喜爱与认可。相比于视频内容的本身,桃子姐的情感劳动所带给受众的情感联接和满足更是吸引受众持续关注账号的重要原因,这是桃子姐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视频的真实感带给人的影响。桃子姐靠着自己的真诚在收获了观众的信任后,桃子姐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品牌形象和商品标签,桃子姐的背后是自有的品牌和产品线,在视频中其品牌生产的调料、特产等产品会插入出现。部分观众出于对桃子姐的支持或受产品本身所吸引而下单,这让桃子姐除了视频本身的创作激励外,还开拓了电商营收,让视频内容生产和创业营收得到了平衡,促进了桃子姐个人品牌IP的转化和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
结语
从中国广大乡村群众的视角出发,短视频制作难度低、操作便捷,让普通的乡村创作者有了触手可及的平台加入短视频的赛道中,通过朴素且充满乡土气息的短视频叙事和自我呈现的媒介实践来给受众展示真实自然的乡村日常。目前定位在乡村美食类分享的短视频博主不在少数,同类型作品多,观众也出现了审美疲劳的情况,有新意的视频显得更加珍贵。这就要求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博主要在保障内容生产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如何丰富创作的叙事手法,增强内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提升作品的感染力和受众的视听体验。桃子姐的视频为传播和展示乡土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让更多人了解了乡土文化。桃子姐在家乡建立自有品牌的工厂,也给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桃子姐坚持在个人风格深耕垂直领域的特色内容中增进乡村文化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乡村美食类短视频在增强传播效果的基础上传播乡村文化,提升受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不断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来展示乡村振兴的战略的成果,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