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胡询之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4-10-31人气:34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不仅需要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更要引领社会文化潮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因此,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为后续的文化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创新方向

(一)观念层面进行创新

想要摒弃过时的、僵化的文化观念,管理人员就需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刻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防止传统观念持续束缚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明确群众文化工作的服务性质,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这意味着管理人员要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加贴心、多元的文化服务,促使群众在享受文化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文化工作带来的温暖与关怀。此外,管理人员还要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并且在新形势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大势所趋,管理人员更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文化元素,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机制层面创新

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管理人员需要构建灵活的机制,使群众文化工作能够快速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满足群众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此外,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企业内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进而逐步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相应的奖励机制不仅是对工作者创新成果的认可,也是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新的文化表达方式和服务模式的动力。此外,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也是机制创新的重要方面,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明确各方职责和利益分配机制,管理人员可以汇聚更多资源,共同推动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三)管理层面创新

在管理层面,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简化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程序,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审批程序,我们可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可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相应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挑战,企业需要加大对群众文化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且采用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等多种方式,逐步帮助文化工作者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调动下,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队伍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为群众文化工作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当前群众文化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显得过于刻板且缺乏变化的现实,这种相对单一性无疑削弱了其吸引力和活力。当文化活动走进不同的社区、村镇,管理人员往往会发现,无论是节庆还是日常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方式大多被“固定”例如歌舞表演、文艺晚会等内容依然是文化活动中常见的形式。这些传统的模式虽然有其经典之处,但长此以往缺乏新的元素和创意融入,很容易让群众感到乏味。此外,群众对于相应的文化形式的反馈热情也在逐渐降低,这一系列变化都映射出群众对于文化活动创新的渴望。而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僵化,更进一步地限制了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有效传播,只约到当前以及后续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其次,群众文化工作的覆盖面问题更是亟待解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的山区、村落,群众文化活动的普及程度远远低于城市,甚至有些地方几乎处于文化活动的真空状态。这不仅是文化活动数量的问题,更关乎质量和多样性。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两大因素是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均衡以及合格的文化活动组织者的极度缺乏。在资源方面,无论是场地、设备还是资金,农村和偏远地区都远远不及城市,这使得很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而在人员方面,专业的文化活动组织者在这些地区几乎难觅踪影,很多活动因此而无法得到专业的指导和组织。这种双重困境导致部分地区的群众文化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文化生活单调乏味,是对群众文化工作全面发展的巨大阻碍。

最后,管理人员必须正视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性亟待提升的问题。群众文化工作虽然以普及和传播文化为宗旨,但高质量的文化活动离不开专业性的支撑。但是从当前的管理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地区的群众文化工作者尚未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直接影响到管理人员所组织和策划的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例如,在活动策划、执行以及后期的评估反馈等环节,专业性的缺失往往导致活动流程不够顺畅,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甚至可能出现低级错误,这无疑降低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期待值和满意度。此外,群众文化工作的导向性不明确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导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显得盲目而无序。这种情况不仅使得活动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因为活动内容与群众需求脱节或价值观导向错误而产生负面社会影响。比如,某些活动过于追求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健康性和教育性,这样的活动即便场面热闹,也难以给群众带来真正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提升。

三、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

(一)少儿艺术教育的推广与实践

少儿艺术教育是群众文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实际的文化活动中,管理人员通过推广与实践少儿艺术教育,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和才能,并且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制定针对性的艺术教育方案,并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培训班、夏令营等活动,促使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艺术,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西和县文化馆一直秉承着文化育人的理念,深知少儿艺术教育在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关键作用。为了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文化馆决定大力推广少儿艺术教育,并通过实际行动——举办2023年度少儿暑期公益培训班,来落实这一教育理念。此次培训班并非简单的艺术启蒙,而是经过精心策划与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课程涵盖了舞蹈、美术和书法等多个艺术门类,旨在满足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热爱的艺术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索。此外,舞蹈课程将带领孩子们领略舞蹈的韵律与美感,让他们在舞动中感受身心的自由与释放;美术课程则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想象;而书法课程则让孩子们在笔墨之间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多元化艺术学习的引导下,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更能在艺术的实践中提升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更是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挥洒才华,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在艺术的熏陶下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同时,这一公益性质的培训班也大大提高了文化馆的公众参与度。家长们纷纷带着孩子参与其中,共同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文化艺术,还进一步拉近了文化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西和县文化馆的这一具有前瞻性的举措,不仅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艺术人才,为孩子的多元发展指明方向。

再如,在元宵节这个重要节日里,西和县文化馆致力于少儿艺术教育的推广与实践,通过举办“灯谜剪纸闹元宵”活动,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活动以“迎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在文化馆内热烈展开。馆内布置得充满节日氛围,灯谜挂满了走廊,剪纸作品精美绝伦,吸引了众多孩子和家长的参与。通过猜灯谜、剪纸等互动环节,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深入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后续的活动中,西和县文化馆将继续发挥社教职能,通过更多形式多样的少儿艺术教育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助力他们的全面成长。

(二)文化下乡活动的深化与拓展

文化下乡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模式的引导下,能够将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带到乡村,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了深化和拓展这一活动,管理人员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文化讲座等,以满足乡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同时,管理人员还应该加强与乡村社区的合作,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意愿,确保文化活动更加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在相应活动的辅助之下,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同时也能促进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升群众文化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西和县文化馆采取积极行动,不断深化和拓展文化下乡活动。本次活动选择走进姜席镇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地区,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影响力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西和县文化馆精心组织,将城市中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带到乡村,为乡村群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艺术盛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旨在满足乡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其中,书画创作展示活动吸引了众多群众的目光。文化馆邀请了知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作品不仅展示了书画家们高超的技艺,更传递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乡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如此高水平的艺术展示,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此外,文化交流研讨活动也为乡村群众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文化艺术的平台。通过专家学者的讲解和研讨,乡村群众对文化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借助相应的创新文化下乡活动形式,不仅拓宽了文化馆的服务范围,同时也促使文化艺术更加贴近基层群众,极大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乡村群众通过参与活动,感受到了城市文化的魅力和乡村文化的独特之处,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认同。与此同时,文化下乡活动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导乡村群众在享受文化艺术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更加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发展。

(三)文学创作采风活动的创新与探索

文学创作采风活动是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创新。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作家、书画家等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亲近自然进行创作和采风,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持续深化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为了创新与探索这一活动形式,管理人员可以设置更多元化的采风主题和路线,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文艺工作者参与。

西和县文化馆近期开展了一项迎接党的“二十大”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这一活动不仅体现了文化馆对文学艺术的高度重视,更展示了其在服务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在此次活动中,文化馆精心组织了一批作家、书画家深入基层、亲近自然,进行文学创作和采风,这一活动形式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文化馆服务模式,让文艺工作者能够直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的源泉。与此同时,深入基层意味着文艺工作者们有机会接触到最真实、最生动的生活场景。他们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声;他们参观工厂车间,感受现代工业的脉搏和工人的辛勤付出。在切实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中,进一步为文艺工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和鲜活的素材。此外,亲近自然则让文艺工作者们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他们登上高山,俯瞰群山连绵,漫步林间,聆听鸟鸣虫唱。这些自然的美景和声音,不仅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更为他们的创作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而且结合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西和县文化馆不仅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还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是对文艺工作者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也是文化馆服务创新的有力证明。同时,这次活动也使文化馆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亲密接触,文化馆工作人员收集到了大量宝贵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将为文化馆今后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总而言之,西和县文化馆通过文学创作采风活动的创新与探索,不仅丰富了文化馆的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质量,还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无疑为文化馆未来的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且为今后的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融合科技与艺术,培养专业人才,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今后的群众文化工作探究出更加具体的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