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大型体育赛事短视频的叙事研究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网络时代,随着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展和人类的数字部落化趋势,体育赛事大众传播格局已经一改先前大屏传播占据半壁江山的格局,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小屏传播”因其移动化、便捷性特征正逐渐成为用户观看体育赛事的首选。通过社交平台观看、传播、讨论体育赛事,已经逐步取代电视转播,成为用户了解体育赛事信息的主流方式。社交媒体上形成的话题边际效应已经突破受众壁垒,形成了超越体育本身的“破圈效应”。
2023年8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用户使用率为95.2%。可见,短视频已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料”。
2023年成都大运会期间,象舞指数立足总台短视频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围绕成都大运会赛事资讯、赛场花絮、体育知识、焦点人物等短视频展开全面观测与评价,每日及时发布成都大运会主流媒体短视频日榜和总台短视频日榜,成为高质高效的短视频评议指南。2023年7月28日至2023年8月8日,“象舞指数”推出12套成都大运会短视频榜单,共有240条短视频登上成都大运会短视频榜单。本次成都大运会短视频评议活动,“象舞指数”针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超11000个账号展开监测,从央视新闻、央视网体育、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中央主流媒体,到四川日报、红星新闻、四川观察等地方媒体,“象舞指数”让不同账号的创意视角都得以被看见,实现了权威性、全面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本文将以成都大运会主流媒体短视频榜单为研究对象,探究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短视频新闻的新型叙事话语,并分析其叙事策略。
成都大运会短视频的叙事话语表征
叙事主题。一直以来,主流媒体在大型体育赛事短视频叙事中的主题丰富多样。由于近年来主流媒体对受众偏好的侧重,从运动员的赛场高光、训练日常分享等方面出发的短视频叙述较多。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热进行过程中,中国女子跨栏选手吴艳妮火遍全网。央视新闻发布的短视频《大运会摘银,成绩达标奥运资格,吴艳妮笑言:“巴黎奥运会见”》也登上“象舞指数”成都大运会主流媒体短视频日榜。有关吴艳妮的短视频对其个人形象的塑造,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中国当代年轻运动员乃至对中国当代青年美好形象的期待与想象,与大运会青春洋溢的主基调不谋而合。
同时,主流媒体也逐渐重视起利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宣传: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在主题的选择上更为宽泛、贴近受众,使体育与人文辉映。长江云新闻账号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推出短视频《成都大运会期间南非运动员学中国话、写中国字》,从海外运动员的视角,传播中国特色、巴蜀韵味,从而实现了跨越空间的交流,汇聚成共同发展的时代力量。
除了上述部分,主流媒体在主题的选择上,还强调了家国情怀、家人亲情、国际友谊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到赛事幕后工作者等场外人员。
叙事人物。体育赛事报道中的主体无疑是运动员,在象舞指数评选出的此次成都大运会上榜视频中,有高达60条视频都是对运动员个体人物展开。如多角度看大运账号在央视频推出的短视频《说好的庆祝动作呢》,将镜头对准了来自浙江大学的武术选手陈小丽,将她赛前的采访视频和夺冠后站上领奖台的庆祝动作进行了混剪和对比,自信的神态与可爱的动作形成鲜明的反差萌。中国日报网账号推出的短视频《德国排球运动员Emilia Weske在TikTok发布视频并配文:欢迎来到成都大运会!》,以外国运动员为主角,体现了全球青年在成都体验中华文化,共叙团结与友谊故事。
在塑造主要叙事人物的过程中,不仅局限于知名运动员,也关注志愿者、赛事粉丝以及其他赛事相关人员的细节,这些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质同样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新华网发布的《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很热爱这个工作》,描述了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现场,一位志愿者在场边“激情热舞”,对着入场选手跳舞比心,带动了现场热烈的氛围,吸引了一众网友关注。成都大运会“泼水式”创意焰火走红,随即人民日报发布的《专访开幕式焰火总设计师:原来空中看大运会焰火是巨形金芙蓉花》,总设计师蔡灿煌回顾并讲述了金色焰火传递过程中的细节,“太阳神鸟焰火”如何展翼翱翔,以及“点火仪式”的设计思路等,对应了用户对于开幕式焰火幕后故事的好奇。
叙事风格。由国风、蜀韵特别是大熊猫宝宝们掀起的大运会热潮刚刚开始,各种题材和不同呈现方式的短视频就刷爆了手机,人们从各个角度获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各种细节,这反映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赛事报道进一步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与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方式不同,大运会短视频采用柔性化的情感叙事方式。这种方式强调了用户的情感认同和价值共鸣,有助于消除传受隔阂,进而凝聚社会共识。
从熊猫盼盼到福娃,从冰墩墩到蓉宝,熊猫作为中国举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吉祥物已经积聚了大量的人气,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央视体育出品的《大运会开赛花花喊你看“果赖”》,虽然没有开幕式的画面剧透,但凭借短视频编创者的巧妙构思,轻而易举地让大熊猫界的“顶流”花花为大运会开幕式成功引流。央视频推出的系列节目《不一Young的成都》也伴随大运会而走红网络。该节目采用Vlog形式呈现,通过内容融合、文化融合以及传播融合的方式,展现了独特的巴蜀文化以及比赛背后故事。面对当代的成都风貌和潮流文化,记者不仅向观众介绍了深受成都年轻人喜爱的滑板运动和腰旗橄榄球运动,而且沉浸式地进行体验与互动。该节目通过文化的融合,不仅展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独特品格与风貌,同时也传递了开放包容、
赓续创新的精神和理念。此次大运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利用故事化叙事完成了与受众的情感链接,改变了以往固有的报道角度与方式。
叙事情感。相较于传统的报道方式,短视频叙事它的优点是可以呈现最抓人眼球的故事片段,短时间内带观众抵达故事高潮部分。虽然大运会短视频叙事主题各有侧重,但综合来看,主流媒体总体叙事的情感基调是一致的,即积极正向的,报道基本聚焦于以下三大方面:
在家国情怀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发布的《双喜临门!大运会夺冠现场的求婚甜度超标》。这则短视频在叙事视角由“国”到“家”。在梁婕/刘思玥组合入场时,引导员高举着印有“China中国”的入场牌,此时以全景镜头铺展的是运动健儿为国争荣,角逐赛场的“国”视角。而随着一个运动员空翻升格镜头的巧妙转场,扣人心弦的“赛场”叙事自然地过渡到了温情感人的“爱情”叙事,全景镜头逐渐推近,画面中的梁婕不仅与男友胡明达紧紧相拥,更在看到婚戒后喜极而泣。“国”视角悄然切换到“家”视角,现场本用来记录赛场实况的转播机位变成了饱含温情与祝福的见证镜头,为二人营造出浪漫而温馨互动空间的同时,极具代入性的镜头语言也感染着受众的心理情绪,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双喜临门的喜悦。在家人亲情方面,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官方账号发布了短视频《邹敬园成都大运会双杠夺金,给他颁奖的是他的父亲》迅速引爆流量。视频仅用22秒的时间为用户提供丰沛的情感价值,BGM选择了《簇拥烈日的花》,在副歌段落的歌词中将父子间的情感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意境外化出来,这让用户的情绪随之走向高潮,内容行云流水且一气呵成,在同题材的众多短视频中脱颖而出。在人性光辉方面,央视频-多角度看大运发布的短视频《跨越八千公里一场关于球拍的友谊》,该短视频讲述了在大运会羽毛球项目男子单打1/32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正行向乌干达选手赠送球拍的故事,以精巧的构思和制作方式体现暖心场景,让“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成为竞技场的佳话。
叙事价值。1.个人价值层面。运动会既是展现个人实力的舞台,也是提升自己、挑战极限的机会。在这个国际性的赛事中,运动员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同场竞技,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还能拓宽视野、增进友谊,对运动员个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经历。咪咕体育《距离领奖台只差一点点,解说:栗慧琳参加了一场立体马拉松》、央视新闻《青春有许多种模样,有的是可爱明媚,有的是意气风发,有的是一往无前.......在大运会的赛场上,踔厉奋发就是青春最美的样子》等短视频,呈现了运动员自我价值的突破。同时,还有对赛事幕后各类工作人员的叙述,让每一份付出都被看见,尊重各方的价值。
2.国家价值层面。成都大运会,聚集了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六千多名运动员,彰显了一股强大的“和平与团结”力量。在此次的体育盛会上,我们不光能够看到来自全世界各个地方、不同肤色的大学生表达对大运会期待、对东道国的好奇,同时也能看到他们带来的异国风情和多元文化。在CGTN记者团发布的短视频《尼日利亚代表团跳舞》中,身着绿白相间国旗色的运动员们,伴随着现场BGM《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跳起了民族舞,各种文化交融汇聚;人民日报《当大运会掀起中国风》,记录下每晚大运村里的“夜市”都热闹非凡,各国大学生运动员在里面学习点花钿、打太极、演皮影戏、学蜀绣,从细微处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
3.文化建设价值。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大运会注入了中国特色、巴蜀韵味,向全世界呈现着一场独具魅力、别样精彩的青春盛会。在开幕式上的“太阳神鸟”等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赛场之外,鲜香麻辣的火锅中,沸腾了几千年的成都烟火气。盛夏的青春之火,与成都火锅热辣之火相遇,加之成都人的热情好客与安逸的公园城市生活让大运会外国青年发出由衷的好评。大运会期间,央视网、央视新闻推出的《“川味”满满!110秒读懂大运会开幕式的天府元素》《我要把熊猫茶罐带回澳大利亚!》、《九天开出一成都把成都3000年彩蛋做成拼图》等短视频以丰富的视觉生产呈现出成都厚重的城市文化图景,制造巴蜀文化认同感,并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都城市形象,同时,海外运动员们的体验与言说,可助力中国城市形象宣传和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成都大运会短视频的叙事策略分析
微叙事引发情感共鸣。在当今碎片化、情感化的网络环境中,媒体逐渐采用了以微叙事为主的叙事策略,与传统的宏观叙事相比,这种策略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通过以微观视角的小切入点开始,媒体能够逐步展开故事,通过小细节、小视角打动用户、触动内心,从而反映出我们所处的时代精神。故事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主要在于它们具有情感触发的力量,这种触发往往源自于故事中共通的生活体验或记忆。在本次大运会短视频叙事中,主流媒体通过以普通人的视角表现故事内容,采用更贴近人心、更具亲和力的叙述方式,从而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如央视网体育发布的《大运赛场温情一幕凉山母女热泪相拥》,成都大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57公斤级比赛,四川凉山女孩杨均丽摘得铜牌,组委会特地邀请了小杨的妈妈来到现场。面对这份久别重逢,母女俩热泪相拥,让人动容。
沉浸式体验拓展叙事模式。媒体技术的创新为体育赛事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技术的力量已成为促进体育传播的重要推动力。在大型体育赛事的传播中,通常采用侧重于某一特定领域,并辅以全媒体传播和智能应用服务的方法。如CMG观察发布《#8K超高清的大运会#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网球首个比赛日,总台信号制作团队首次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以全8K模式进行公用信号制作!》,充分运用CMG云、自由视角等前沿技术,赋能大运会的传播,使用户有了沉浸式、个性化的震撼视觉冲击和逼真体验。
立足青年视角创新表达方式。大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之间的友谊交流平台,展示大学生青春活力和体育风采的舞台,各种新型报道形式对青年群体天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今年的大运会融媒作品中,国内主流新闻媒体充分考虑到青年人的喜好和口味,全方位创新打造了系列充满文化韵味的融媒体产品。人民日报推出的《带感!最酷炫大运会MV来了》,观众跟随着国宝熊猫射出的一支“跨时空光箭”抵达天府之国,穿越城市历史地标和大运会赛场,体验成都传统文化与超感竞技项目的激情碰撞,以及川味rap和元宇宙场景的热血融合;央视网的融媒体作品《九天开出一成都把成都3000年彩蛋做成拼图》,以动画的形式呈现,把成都3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做成一张“城市拼图。
结语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任何社会都会感到,它有必要按时定期地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这种精神的重新铸造只有通过聚合、聚集和聚会等手段才能实现,在这些场合个体被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而一道加深他们的共同情感,于是就产生了仪典。”大运会集合了定期性、仪式性、典礼性等特点于一身,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广泛的参与度,是塑造社会共鸣、建立文化认同的重要机会和有效途径。在这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赛事中,主流媒体因其本身的导向作用,在这些重大赛事报道中,有义务创新叙事策略,使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叙事风格和语言,采用多样化的叙事主题和观点,以触及更广泛的受众,助力传播效果。
文章来源: 《声屏世界》 https://www.zzqklm.com/w/xf/24481.html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