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坚持人民中心理念的乡村治理逻辑探究

作者:李朝晖来源:《河南经济报》日期:2024-12-12人气:235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实现这一宏伟图景,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是关键。完善乡村治理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人民中心理念

坚持乡村治理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坚持乡村治理为了人民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在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坏。目前个别偏远乡村,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乡村成为只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空心村”,有的乡村产业匮乏,乡风文明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有效的乡村治理来解决,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乡村治理点多面广,包括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环境、医疗卫生等,党员干部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谋划工作,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贯彻落实到乡村治理全过程。二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乡村治理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到开展“厕所革命”、义务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房前屋后的道路等,都要为人民群众着想,为人民群众谋利。三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并不是要把乡村建成千村一面,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文化传统,因地制宜,把乡村建设成人民群众心目中满意的理想模样。

坚持乡村治理依靠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才能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乡村治理需要多方参与,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生力军,要始终坚持乡村治理依靠人民。一要建好乡村党组织。“村看村、户看户、农村发展看支部”。我们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努力把农村党员群众的思想、行动、力量和智慧凝聚到乡村治理上来,引导全员参与乡村治理。我帮扶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部署,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组建党员先锋队,打造“党建+教育+产业”党建品牌,引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二要建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大力推选党性强、为人正派、办事公道、年富力强、众望所归、带头担当作为的村民担任村委会干部。我帮扶村的党支部书记大多数是80后年轻干部。他们与老一辈村党支部书记相比,具有学历较高,头脑灵活,工作思路开阔,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他们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效果显著。我们的帮扶分别荣获自治区“四星级”党支部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村。三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人民群众最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最容易发现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能够创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人民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始终把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乡村治理也一样,需要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党员干部要多向人民群众学习、求教和问策。我驻村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经常走村串户,走进田间地头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先后结合各村实际,把扶贫致富项目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经济效益显著。

坚持乡村治理造福人民。时代是出卷人,中国共产党能否交出合格的答卷,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即是根本标准。同样,乡村治理是否有效,评判的标准要看是否实现了乡村美、农业强、农民富,金杯银杯,不如人民群众的口碑,乡村治理的成效应由人民群众说了算。然而,个别地方,在乡村治理中急功近利,追求“造势一时”,而不是造福一方,应坚决纠正。坚持乡村治理造福人民,一要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我们的帮扶村在乡村治理中坚持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逐渐实现乡村生产发展、村民生活富裕、乡村自然生态良好局面。二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守望相助、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等文化滋养民心,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我的帮扶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等村民组织,推动移风易俗。还常态化开展“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评比活动,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三要坚持民生优先的价值导向。我们所在的帮扶村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乡村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村级产业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强村富民。在帮扶主推蛋鸡养殖项目,目前蛋鸡养殖规模达到17000多羽,仅该项目一年就可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将近70万元;除此之外,各村还发展种桑养蚕项目、养牛项目、食用菌项目等。还通过联动筹建村史馆,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乡村。加强和完善乡村治理在思想理念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逻辑上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这是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的关键一步。


文章来源:  《河南经济报》   https://www.zzqklm.com/search/?/%u6CB3%u5357%u7ECF%u6D4E%u62A5/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