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空间句法视域下泰安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文旅转型研究

作者:王珲玲来源:《文化产业》日期:2025-04-07人气:106

山东省泰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安市“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岱庙—通天街”属于其中的南段,长期以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保护历史、传承文脉作为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抓手,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工作。2024年上半年,市政府相继制定了《泰安市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重要文件;7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要求“稳步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提出了“聚焦重点文旅项目,激发街区发展新活力”的历史文化轴文旅提升项目方针。在此背景下,街区文旅融合绝非简单的功能置入,而应在深入解析街区演变规律、诊断问题的基础上,从空间结构优化、业态布局、慢行系统、环境塑造等方面入手,系统性地提升街区的文旅体验感和获得感。透过空间句法的视角解构街区肌理,厘清建筑、街道与广场等要素的耦合关系,对于把握街区空间演变的逻辑,评判当前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改造的效果,进而精准施策。本文以泰安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区段为例,从空间句法的角度切入,系统梳理其在历史变迁中的肌理嬗变,客观评估当代街区景观环境的现状,分析空间句法指标与文旅功能的关联性,剖析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空间句法的文旅空间优化策略。

1.泰安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文旅资源特色

泰安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肌理与山东中部独特的区域文脉息息相关。自汉武帝封禅泰山,在此建藏祭祀之所起,岱庙就是举行封禅大典的核心场域,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岱庙规模扩展,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代时形成了前殿后寝的布局。明清两代,岱庙达到了鼎盛时期,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如今的主要格局。与之相伴的通天街在明清时期亦是商贾云集、香火鼎盛之地,作为泰山封禅大道的前端,亦是串联起皇权空间世俗空间的纽带。

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全街区现存3处文物保护单位、5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文物古迹承载着街区发展的历史印记,彰显着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除文保单位外,原泰安艺术馆、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西门等历史建筑,以及老县衙大院、沿街传统风貌建筑等也是珍贵的建筑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街区的另一重要底蕴所在,目前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6项,涵盖传统封禅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多个门类,其中尤以泰山皮影”“泰山面塑”“传拓最富特,通天街两侧的古槐是街道的标志性景观,见证了泰城的岁月更迭。街巷的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特征等,共同构筑起街区的传统景观意象,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犹如一部立体而生动的泰安城市发展史册。

街区集中体现了泰安独特的区位文化价值和文旅资源优势。作为展示泰山封禅文化的核心区域,从空间形态到人文内涵蕴藉着天人合一”“天地君亲师的儒家理念,天堂仙境人间闹市的序列变化,体现了山、城、庙三位一体的营建思想。通天街作为连接岱庙与泰山的重要通道,承载了泰安三重空间人间闹市的角色,是感知泰山历史文脉的必由之路。街区还是非遗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民俗活动,正着力打造集非遗传承、体验、展示、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同时,特色商业文化街区的打造,如泰山夜市、通天街文化大集,凸显了传统商业民俗与时尚休闲的创新融合。古槐婆娑、明清风貌与现代商业交相辉映,再现了通天街作为泰山封禅之路”“商贾通衢的历史情景。通天街还是泰山+文旅资源整合的关键一环,串联起泰山与泰城的人文景观,成为登高、探源、静心、行远、灯火、风味、康养、洗礼八大主题线路的重要交叉节点。

2.历史街区文旅空间转型的理论基础

历史街区的文旅空间转型涉及保护与更新、延续与活化等多重辩证关系。保护的核心在于对历史遗存价值的延续,强调修旧如旧理念,尊重历史原真性,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而更新则着眼于赋予历史空间以当代价值,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置入新的业态和功能,激发街区活力。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新兴业态引入历史街区,有助于唤醒街区的文化记忆、活化传统资源,在创造就业、拉动消费的同时,让历史文化得以创新性传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多赢目标。此外,文旅融合发展能够丰富历史街区的时空间景观,通过白天与夜晚的业态互补、古建筑与新业态的交相辉映,塑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时尚活力的独特氛围。文旅开发对于历史街区的活化具有全方位、多层级的正向带动作用,是历史街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3.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空间句法解析

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定量描述、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社会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方法,对于解析历史街区空间演变规律、揭示空间肌理的深层逻辑具有独特优势。空间句法可以通过轴线图分析等方法,刻画历史街区在城市空间网络中的相对位置、层级关系,以及主导路径、次级路径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而揭示街区内部的可达性、通达性、聚集度等空间流动规律。笔者基于近代以来的本地历史地图,运用DepthMap软件对历史时期街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测度。

近代轴线分析结果表明:(1近代街区的核心轴线由东西向的红门路和南北向的通天街构成,呈现出典型的十字型骨架结构,全局整合度(Integration-Rn)最高值为1.32反映出岱庙-通天街”一段在近代至少已经是泰安城的核心区域,在整个城市空间网络中占据枢纽地位,街区空间结构经历了由外向型、贯通性的骨架结构向内向型、趋同性的网络结构的演化。(2凸空间分析显示,近代凸空间数量整体保持稳定,平均尺度在60-80m,方差较小,广场尺度在历史上保持了良好的宜人性。虽然近代以城门广场为主,现代逐渐转向岱庙、玉皇阁等文化节点,但始终保持了从南至北的序列分布,串联起沿街主要建筑,形成富有节奏的开放空间体系。

进一步使用空间句法评判当下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轴线图分析显示:(1当前街区的核心轴线仍由通天街为主,全局整合度最高值达1.67,高于近代,但分布更加集中,主轴线与岱庙之间的联系减弱。局部整合度均值为1.54,高于历史时期,但过于均质化,次级路径的整合度普遍偏低,缺乏层次感。当前街区可能过度依赖主干道,内部路径仅有全福街、灵芝街等,贯通性、可达性有待加强;(2凸空间分析聚焦于节点广场,当前广场数量减少,平均尺度超过100m,场所的尺度感和围合度不及历史时期。同时,广场空间零散化、碎片化现象明显,未能有效串联起街区整体。3街区整体的视觉整合度均值为4.91,高于历史水平。但从分布上看,大面积高视域区主要集中于次干道,支路、小巷等的视觉通透性、开放性不足,导致步行的趣味性降低,缺少空间变化街区东西两侧的视觉联系也不够紧密,主次空间、前后院落的尺度秩序有所混乱。

将空间句法指标与实地调研获取的多源数据结合,全局轴线分析表明,街区核心区的整合度与游客签到量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达0.62,餐饮业态的相关性最强,决定系数为0.74。凸空间分析表明,游客在节点广场的平均停留时间随凸空间面积呈倒U型,即广场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游客驻留。其中尺度40-90 m2的广场平均停留时间最长,与历史时期街区的广场尺度分布基本吻合。街区轴线结构与岱庙文旅项目的耦合度仅为0.48,表明大量文旅资源尚未被有效整合到核心游线中,存在冷热不均的问题。综合分析,当前街区虽在主轴沿线商业活力较足,但内部空间的人气导入不足,许多历史街巷沦为暗空文旅潜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4.基于空间句法的文旅空间转型策略

4.1 优化街区整体空间的结构

空间句法分析表明,当前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的商业化过度依赖通天街主轴,次级路径的贯通性、活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街区的整体空间结构。基于轴线图、视域分析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主次干道之间的链接,打通内部堵点,形成由主轴向周边渗透的路网体系。如在红门路与环山路之间增设东西向的次级通道,强化南北向主轴与外围环路的联系。二是结合文旅项目布局,在主轴两侧形成承载不同主题的次级游线,丰富游览体验。如以泰山皮影戏为主题,串联皮影戏非遗研习所、皮影文创工坊、皮影剧场等特色节点,打造皮影文化体验线。三是提升支路、小巷的空间品质,塑造宜人尺度。通过立面改造、铺装提升、小品布置等微更新措施,突出传统民居、历史街巷的韵味,让游客走进历史穿越时空。四是加强东、西、南个出入口的空间引导,提升街区与泰城的联系。如在入口广场设置导视系统,铺设特色地面,强调通天街作为泰山登山第一街的地位。通过优化路网肌理,完善主次游线,打造特色节点,强化游线引导,构建层次清晰、主次分明、贯通畅达的整体空间结构。

4.2 提升重要节点的空间景观

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拥有多处承载着重要历史记忆、人文内涵的节点空间,如门楼、牌坊等。句法分析表明,当前这些节点的视觉通透性、场所精神不足,公共活动较为匮乏未来应充分挖掘各节点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串联文旅游线的重要支点。以岱庙为例,作为通天街街区尾段的核心地标,其周边空间形态单一,广场界面缺乏吸引力,难以彰显其作为封禅大典舞台的历史地位。凸空间分析表明,岱庙前的开敞空间面积过大,缺乏围合感应利用灯光照明、铺装提升等手法,强化岱庙建筑立面与广场空间的呼,塑造庄严的历史文化氛围,同时结合交通疏解,加强街区与岱庙之间的视线引导,构建连续、有层次的空间序列可在广场周边的衔接段布置文化景墙、主题雕塑等,通过空间装置将历代帝王封禅、文人骚客游览的历史场景再现,沿游线布置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五岳独尊等主题小品,结合街区商铺的文化主题微改造,融合历史文化与商业休闲。重要节点的空间景观提升,应立足于场所自身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空间尺度、界面形态、业态导入、科技应用等多个维度系统施策,最大限度还原历史风貌,再现传统场景,激发街区活力。

4.3 沿街建筑界面的更新利用

通天街两侧保留着大量具有传统风貌特色的建筑,是展现泰安地域特色、彰显历史文脉的重要界面。空间句法分析表明当前建筑风貌参差不齐,缺乏整体协调性,且部分建筑的商业外溢严重,侵占了公共空间。未来应严格基于建筑保护等级,塑造整体协调、个性鲜明的街区风貌。一是统筹协调立面改造。遵循传统尺度和建筑语汇,对新建筑立面进行风貌引导,采用坡顶、小青瓦等元素,对简易棚、违章搭建等进行拆除,修复传统街墙。二是加强建筑的修缮维护。对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修旧如旧;对历史建筑进行必要修缮,增设文物说明牌;对一般建筑进行外立面整治,体现整体协调性。三是盘活建筑内部空间。在风貌协调的前提下,鼓励建筑内部改造,引入文化体验、特色餐饮、民宿客栈等业态,传统空间焕发新活力。四是加强建筑夜景照明。利用传统花格窗、屋顶等细部,进行重点照明提升,结合泰山上、下两部分的夜景,形成错落有致、灯火通明的夜间观景体验。总之,通过沿街界面的微更新,能提升街区的环境品质,彰显传统风貌,优化文旅体验。

4.4 优化布局特色文旅业态

句法分析表明,当前街区的文旅业态品质不高,特色不足,缺乏国际化品牌和文化创意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因此,未来应基于街区的人流分布特征,结合文旅项目的空间指向性,进行特色业态的优化布局。一是做优做精文化体验项目。利用文化大集、文玩早市等重要文化节点,导入皮影戏、泰式面塑、宫廷菜等非遗项目,打造沉浸式文化场景。二是丰富文创产品种类。在通天街沿线布局文创集市、创意工坊,引入以泰山”“岱庙IP为创意元素的伴手礼、纪念品,满足游客的文化购物需求。三是完善高端酒店布局。开发精品民宿、文化主题酒店,提供配套餐饮、康养、会务等服务,提升游客住宿品质。四是加强商业业态分区引导。合理配置餐饮、零售、娱乐等业态比重,避免低端化、同质化竞争。在岱庙周边布局中高端餐饮,优化“珍元居”“会芳园”“同和春”等“老字号”酒楼,进一步打通通天街街区与福全路“福全里”夜市市集的商业联通,彰显食在泰安特色,沿线在支路、小巷布局文化餐吧、清吧,营造慢生活氛围。

4.5 完善慢行系统与公共服务

空间句法表明,岱庙-通天街街区的文旅融合不够深入,可达性、渗透性有待加强,步行环境品质不高,游客集散存在瓶颈。未来应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完善慢行系统,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一是优化慢行路径。基于游客行为路径分析,梳理主要参观线路,完善铺装、街具,提升步行舒适度。探索开发文化主题巷道,设置互动装置,串联沿线文化景点。二是加强游客集散疏导。利用岱庙、鲁班门等重要节点,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提供讲解、咨询、餐饮等一站式服务。优化公交站点、出租车蓄车点布局,引导游客有序进出。三是提升街区标识系统。在主要节点、路口设置导视系统,突出泰山文化元素。在重要景点增设语音讲解、电子导览等智慧化手段,用科技手段拉近古建筑与游客的距离。四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合理布局旅游厕所、休憩设施、母婴室等,为游客提供舒适便利的游览体验。

5.结语

泰安岱庙-通天街历史街区作为彰显泰山封禅文化和传统商业民俗的核心区域,在泰安乃至山东地区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通过系统梳理街区的历史变迁过程,可以看到其空间肌理经历了由外向型、贯通性的骨架结构向内向型、趋同性的网络结构演变。演变规律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营城思想和审美理念,也凸显了街区在社会变迁中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内生动力。当下,街区要在新时期焕发生机与活力,必须立足历史文化底蕴,通过优化内部空间结构,塑造特色文旅业态,激发文化体验的互动性与沉浸感,让游客在深度感受“泰岱古韵”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