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社科论文 > 正文

从民俗探索到设计应用:二十世纪以来泥泥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王悦来源:《大河美术报》日期:2025-05-22人气:16

        从现有记载来看,早在1983年,河南周口淮阳就已经开始对泥泥狗相关资料展开系统搜集与整理。早期对泥泥狗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泥泥狗的纹样及其所代表的生育信仰内涵。1987年,李寸松先生认为泥泥狗的出现与伏羲女娲造人传说有关[1],这一研究成果成了泥泥狗神话传说背景研究的重要文献。1989年,王汝印认为泥泥狗与当地的生育信仰有关并详细介绍了泥泥狗的制作流程。这也体现出当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泥泥狗的起源与相关生育信仰。翟尚美、赵腊梅、张鹏、孟庆红等人对泥泥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详细研究。2007年,张鹏认为泥泥狗不仅是原始人类生育信仰的产物,对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也有一定的帮助。这些成果成为早期泥泥狗文化内涵研究的较为全面的文献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人们对于泥泥狗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应用研究。对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20世纪以来对于泥泥狗的研究主要分为泥泥狗的发展史、泥泥狗的文化内涵、泥泥狗的设计应用三个方面。

  泥泥狗的发展史

  人们对泥泥狗的资料梳理和学术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末。1989年,王汝印认为公元前40世纪,太昊伏羲氏在都陈(今河南淮阳)发明网罟,教导部落人民渔猎,画八卦图样,制定了嫁娶制度。伏羲逝世后,各部落为表示对人祖的敬仰,每年都将本部落的图腾群像供奉在人祖陵墓前。当地至今仍流传这一传统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当地人会在太昊陵举行陵庙会,泥泥狗只在庙会期间进行售卖。

  宋兆麟于1989年指出,目前的学界对泥泥狗的性质界定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泥泥狗是供小孩玩耍的玩具,另一种观点则是王汝印所主张的“真图腾”。然而宋兆麟在对淮阳民俗文化进行深入考究后,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泥泥狗的确具有玩具属性,但不是一般性玩具,而是带有一定巫术色彩的特殊物品。人祖陵显仁殿东北角有一个圆洞,俗称“子孙窑”。当地民俗中,求子者都要用手触摸一下该圆洞,从而表达自己生育子女的愿望。泥泥狗的传说表明,泥泥狗发端于抟黄土造人传说和求育巫术。经考据,近代的祭祀活动也保留了运用泥泥狗施行求育巫术的风俗,淮阳人祖庙上的“挂娃娃”就是一突出例证。2007年,赵腊梅对淮阳泥泥狗的性质作出更为清晰的定义,她指出泥泥狗是民俗文化中一种极为罕见且典型的民间艺术,记录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反映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相互渗透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泥泥狗的制作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主要通过口传心授来传承这门手艺,但制作的泥泥狗与古老的典籍记载相似度极高。

  通过梳理以上几位学者对泥泥狗资料的研究,我们得以对泥泥狗的定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但这些研究多侧重于泥泥狗的起源与定义,对泥泥狗的文化内涵的探寻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泥泥狗的文化内涵

  泥泥狗之所以能够历代相传,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密切相关。多位学者围绕这一方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泥泥狗的文化内涵作出了巨大贡献。1994年,翟尚美指出泥泥狗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因为泥泥狗蕴含了图腾崇拜、生殖崇拜、阴阳五行哲学,这些文化含义是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愿景最朴实的表达[6]。远古时期的人们只能通过图腾崇拜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将对自然的向往和敬畏融入泥泥狗的形象。生殖崇拜反映了原始人类对生命延续和种族繁衍的渴望。阴阳五行哲学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运用在泥泥狗的创作中,体现出古人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思考探索。

  泥泥狗与其他地区的泥塑最显著的区别是,泥泥狗都要染上黑色底色。泥泥狗的尚黑风俗有深厚的文化渊源。2007年,赵腊梅发现《路史后记·太昊》中记载了太昊伏羲氏的尚黑特质,这种古老的习俗在淮阳民间至今仍然流传。农闲之时,淮阳当地农民常戴着一顶黑帽,捏制歌颂伏羲女娲的泥泥狗。泥泥狗的图案以女阴纹为主,这些图案不仅是装饰,更是生殖崇拜的具象化表达,进一步强化了泥泥狗的文化内涵。2008年,杨晓坤也认为泥泥狗以黑色打底再用赤白青黄色点画的色彩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蕴含着“五行相生,五行相胜”深刻哲学思想。泥泥狗的色彩运用也反映出创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深刻表达。

  2007年,张鹏认为泥泥狗的形象不仅表现了手艺人对艺术的追求,更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泥泥狗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符号意义的民间手工艺品,寓意着人们对生命和生育信仰的追求。张鹏通过深入分析,发现泥泥狗对中华姓氏文化的研究也有积极意义。2010年,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中国已知最早的姓就产生于伏羲氏时期,伏羲之后为风姓,这是中国第一个姓。太昊伏羲文化被视为华夏文明的源头,所以对泥泥狗文化内涵的研究既关乎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又是研究人类学和民俗学的重

  要资料。

  2009年,孟庆红认为泥泥狗与淮阳人对人祖的生殖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不以实用为目的,而是具有超越物用的非功利性特点,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精神上的实用”,以达到愉悦心情的目的。据《淮阳县志》记载,当地有一首关于泥泥狗的民谣广为流传:“老斋公,恁慢走,赶会捎个花灵狗,恁老活到九十九。”一些孩童会对前来供奉人祖的香客唱这首民谣。赶会回来的大人为图吉利,就会将泥泥狗撒在地上让小孩子哄抢。泥泥狗的相关习俗通过暗示和象征的手法,巧妙表达了吉祥如意、生命崇拜、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寄托了普通劳动人民对生活美好愿景的期许。

  泥泥狗的设计应用

  过去不少学者热衷于研究泥泥狗的文化内涵或者艺术语言,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人们对泥泥狗的研究则更侧重于设计应用。现代研究者热衷于通过挖掘泥泥狗的应用价值,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泥泥狗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潜力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人从设计应用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探索这一民间艺术的创新路径。

  桑林罗列出了泥泥狗在2010年以前的发展现状:1987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在淮阳举办了民间玩具专题研讨会。1994年,淮阳泥泥狗古文化研究会成立。2006年周口市文联举办了周口首届泥泥狗艺术大赛。2010年春节前夕,淮阳泥塑艺术博物馆开馆。这本应对于泥泥狗的售卖与宣传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桑林走访调查发现,随着太昊陵景区的规划与治理,售卖泥泥狗的摊位很多都被清理,导致制作与售卖泥泥狗的民间艺人大幅度减少[11]。他认为,当地有关部门规划地区发展时,忽视了泥泥狗的生存空间,导致当地人的传统生命信仰逐渐淡化。太昊陵是为纪念人类始祖所建的文化场所。泥泥狗作为供奉始祖的产物,更应该放在陵园售卖,促进产业的创造性转化。2013年,武高飞也指出,庙会期间园区附近虽有许多售卖泥泥狗的商家,但泥泥狗大多被随意摆放在桌子上,很少有包装。这些产品价格低廉,销量也极低,导致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传承这门手艺,使该手艺的传承出现了断代现象。

  近些年随着文创产业迅速发展,泥泥狗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泥泥狗在多个领域的设计应用逐渐盛行。其中包括衣服、书包、水杯等物品上的图案,还有相关动漫形象等。2021年,杜亚滨和钱江认为在国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趋势下,相关部门应打造泥泥狗相关文化产业链,根据当前文创产品发展前景不断探索泥泥狗的现代化转型道路[13]。泥泥狗是之前祭祀所用的产物,而如今祭祀功能正逐渐消失,要让这些非遗手艺活在当下,就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高子晗不仅注意到泥泥狗作为一种文化形象的社会性、文化性,也重视其商品性和市场性。当下研究者将民间美术元素引入包装设计,既可以提升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结语

  泥泥狗作为河南淮阳地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美术,已被列入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学术界对泥泥狗的研究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框架,包含历史渊源调查、图腾崇拜研究、文化内涵解读、形象延伸设计等多个方面,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之处,例如泥泥狗的起源尚无确切的时间考证,泥泥狗图腾尚黑与古老的五行说的直接关联并没有史料记载进行佐证等。泥泥狗造型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化进程对其产生的作用,以及衍生的对民间美术的保护等问题都有待人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更多专业人士能够将这些命题作为研究方向,为泥泥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基础,推动民间美术在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  《大河美术报》  https://www.zzqklm.com/w/qk/35647.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