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文学论文 > 正文

“侠”“任侠精神”与唐边塞诗

作者:孟永国来源:《魅力中国》日期:2021-05-06人气:4639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诗歌往往是诗人情感、心理状态、社会思潮的真实反映。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对游侠的赞美如奇峰突起,《全唐诗》中仅以“少年行”为题的就有近60首,提到“侠”字的诗不下百首。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李白的《侠客行》,以山水田园诗著称的王维也写过《少年行》四首。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是随着“侠”的升华和社会发展的文化交融形成的时代风尚。本文试从侠的源起、任侠、任侠精神与唐边塞诗等方面作粗略探究。

一、“侠”“游侠”“任侠”

“侠”是我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起源于西周、春秋的“士”。“士”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春秋时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其成员多为“士”,往往身怀绝技,却不甘为统治者驱使,特立独行,同情弱者,以实际行动扶弱抗强,这大概就是“侠”的兴起。战国时期,“侠”得到长足发展,《战国策》浓墨重彩记载了众多侠义之士,如豫让,荆轲,聂政,专诸等。秦汉时期,“侠”仍很活跃,出现了如朱家、郭解等大侠。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将“侠”定义为 “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侠”被肯定下来。

“侠”、“游侠”、“任侠”密不可分。《韩非子·五蠹》篇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许慎《说文解字》云:“侠,俜也”,俜也作甹“甹,侠也。三辅谓轻财者为甹”;《韩非子·八说》篇云:“弃官宠交谓之有侠,“人臣肆意陈欲曰‘侠’” ,“‘有’‘游’古今音皆近,‘有’或本作‘游’”,“有侠”即为“游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集解引如淳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汉书•季布传》颜师古注曰:“任,为任使其气力。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任侠,又称为“尚义任侠”、“为气任侠”、“使气任侠”,即“附带意气,以侠义自任”之意。简言之,“侠”和“游侠”是作为一种“实体”的社会集团而存在的,“任侠”除了指代特定人群外,它更多的扩展意义在于精神追求、行为指向以及集体的社会风尚、民间风气。

二、“任侠精神”

“侠非义不成,义非侠不立”。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由于法制不健全,社会治理能力不强,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公平正义及救助,侠义行为不断升华为一种社会品德,成为一种民间力量对国家制度或法制裁判出现空白后的补救,并与儒家倡导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和文人士大夫宣泄抑郁不平的愿望相结合,成为“任侠精神”,内容大致包括为人道主义:表现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抱打不平、疾恶如仇、乐善好施;殉道主义:表现为重然诺、轻生死、义气相尚;自由主义:表现为不拘礼法、冲决罗网、以暴力方式实现个人意志;个人英雄主义:表现为为敢作敢为、崇尚英雄气质、具有阳刚之气(参见阎福玲《汉唐边塞诗研究》P188)[1]。所有这些,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后人亦归结为“任侠精神”,他们和时代一起进步,与现实相结合相渗透,成为一代风尚。

三、任侠精神与边塞诗

唐边塞诗以其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慷慨悲凉的英雄气概,注解了“盛唐气象”,形成了盛唐诗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主题既有立功边塞的进取精神、尚武轻儒的价值取向、经世济国的家国情怀、大漠边关的绮丽风光、“乡愁”、“边愁”、“闺怨”的倾心诉说[5],还有敢作敢为、崇尚英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任侠精神。最能体现任侠精神的当属《侠客行》《少年行》系列等。

李白《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是李白侠义衷肠的淋漓尽致的体现。开头四句描绘了侠士装束、兵刃、坐骑等外貌特征,接下四句侠士的刚毅果敢淡薄功名气质,中间借信陵君与朱亥、侯嬴二位侠士慷慨义举,歌颂任侠,表达抱负,最后四句表达了对任侠精神的评价,反衬侠客精神的崇高和伟大。此诗为任侠精神的概括性写照[1],成为后人对照、模仿的样本。

王维《少年行》四首

其一: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其二: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其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其四: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其一写少侠豪宕气概、俊爽风致、重义疏财[2];其二写少侠出征边塞,立功边关理想追求;其三写少侠英武矫健,勇冠三军;其四写赐宴论功行赏封侯。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

卢照邻《刘生》

刘生气不平,抱剑欲专征。报恩为豪侠,死难在横行。翠羽装刀鞘,黄金饰马铃。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诗人借刘生书写重然诺、轻生死、义气相尚、英武豪迈的侠士形象,侠士英勇无畏,感情激昂慷慨,从军边塞的壮举,在边塞诗人胸中引发共鸣,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王昌龄《少年行》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诗人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突出了少年游侠仗义豪爽的勇武性格,豪气干云,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李颀《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诗人写少年英勇豪侠刚勇狂悍、虎虎有声,渴望建功立业,不惧生死,把一个从军边疆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4]。结尾听歌落泪,诗风豪壮而苍凉。

任侠精神能够成为一个主题得以在唐边塞诗中体现,究其原因,一是边塞诗人尚武轻儒的价值取向与敢作敢为、崇尚英雄气质的任侠精神相同[3]。唐人尚武,唐代统治者起于关陇集团,具有强烈的北方游牧民族传统。自唐开国以来,不少宰相都有过出塞经历,以军功入朝为相,传统文人追求的“出将入相”的人生理想在唐代变成了现实。许多士人在科举不第和升迁无路的情况下,开始鄙视寻章摘句的陈腐儒学,高扬经世致用儒学,投笔从戎,走向边塞,“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希望以边功开拓新路。唐人尚武的价值取向与传统任侠的豪荡使气相融合,提升了唐人立功边塞实现安邦济世理想的价值追求,丰富了边塞诗的主题内涵。

二是边塞诗人经世济国的情怀与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任侠精神相通[3]。唐诗人具有“济天下”的“士意识”,喜欢以侠士自命,其典型的代表是李白,以致后人有“诗侠”之称。“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李白《白马篇》)。“白刃仇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杜甫《遣怀》)。唐代诗人的任侠行为,提升了边塞诗昂扬向上的生机和侠义色彩。

三是边塞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与英武豪迈、风流倜傥的任侠形象相似。他们汲取游侠中的积极部分,摒弃士人的书生迂腐之气,以图建功立业。“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炯《紫骝马》)。边塞诗人个性张扬,推崇自我人格,蔑视传统礼法,崇尚英雄气质,提升了边塞诗的贞刚气质。

四、结语

“侠”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化追求人的精神品德,重义轻生,敢于对抗强暴,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追求公平的世界观和不畏强权的价值观,突破儒家思想的规范和牢笼,与“士”的精神交织,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边塞诗对任侠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光芒,表现了唐代代特有的精神风貌,是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本文来源:《魅力中国》:https://www.zzqklm.com/w/wy/25805.html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