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发展研究—以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为例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近几年,阅读已不仅仅是承继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家风传统,更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纷纷探索建设城市阅读空间,拓展公共阅读服务、深化全民阅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宁国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建立健全全民阅读工作机制,从2022年启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
一、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建设现状
(一)突出以文化人,功能定位多元化。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标准、分级负责,公益普惠、多能合一”的原则,确定“1+3+N”的服务功能,即:提供免费阅读这“1”核心服务功能,具备文化展示、文化活动、文化休闲“3”个基本服务功能,选择文创空间、市民活动室、便民服务等“N”个特色服务功能。
已建成的职工书苑使用面积400平方米,分为两层,一楼是运营方经营的书店,提供咖啡奶茶等饮品服务,并设一间朗读室,以满足读者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二楼为职工阅读场所,设置阅览桌、卡座,拥有党建研究、政治法律、人文科学、历史文化、少儿教育等图书近万册,能够满足职工多样化阅读需求,并配有电子阅览室、心理咨询室、法律图书角,致力于成为群众的“加油站”和“蓄能池”。
宁聚里·南山党群活动中心于今年5月份开始建设,9月份基本完工投入试运营,中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分两层,设置9个功能区,能满足老、中、青、幼各年龄段服务需求。内设的城市阅读空间“南山书苑”共有书籍5000余册,涵盖党建类、生活科普类、少儿益智类、文学著作类,全力满足党员群众阅读需求。
(二)突出“四个统一”,建设管理标准化。按照便利、开放、共享的要求,整体策划,形成“四个统一”的工作机制。一是统一规划选址。优先考虑人口集中区域,尽可能让城市阅读空间服务的群众最大化。2022年,建成华贝书苑、宁阳书苑、宁图书苑、华贝书苑4个城市阅读空间,均已投入使用。2023年,新增四个城市阅读空间,城中书苑和南山书苑已经投入使用。这些城市阅读空间都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环境温馨优雅。二是统一建设标准。城市阅读空间设计风格整体协调一致、突出“书香宁国”主题。明确馆内功能区,严把设计关,统一采购装修板材,确保标准高、质量好。三是统一图书调配。由市图书馆会同新华书店统一配送城市阅读空间的图书。四是统一信息管理。委托宁国市建投云计算中心统一实施智能化建设,打造图书业务管理系统平台,对进馆人数流量进行实时监控。
(三)突出开放共享,社会参与广泛化。宁国在城市阅读空间建设过程中,鼓励社会力量出场地、出资源、出服务。在场地来源上,秉持新建不如改建的原则,利用已有资源改善阅读环境。宁国的城市阅读空间全部利用现有资源如单位配套用房、社区闲置用房、公园管理用房等改建而成,如华贝书苑依托社区管理用房,宁阳书苑依托公园管理用房,职工书苑则是与社会团体合作,实现“盘”出来的是资源、“改”出来的是精品。在运营模式上,采取由社区、社会化团体、纯公益等不同运营主体进行运维管理。在服务项目上,大力整合各类资源,积极引入各类文化群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进书屋”、“读书分享”、“共读经典”等系列活动,丰富城市阅读空间的服务内涵,提升公共阅读服务质量。
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基本情况一览表(1-11月)(作者自制)
序号 | 场馆名称 | 面积(㎡) | 日开放时长 | 书刊数量 | 服务人数(万人次) | |
1 | 城市书苑 | 华贝书苑 | 380 | 8:00-20:00 12小时 | 5000册 三级党报 | 1.57 |
2 | 宁阳书苑 | 106 | 8:00-18:00 10小时 | 5000册 三级党报 | 1.90 | |
3 | 宁图书苑 | 500 | 8:00-18:00 10小时 | 5000册 期刊460种 | 7.78 | |
4 | 职工书苑 | 380 | 8:00-18:00 10小时 | 5000册 | 1.19 | |
5 | 城中书苑 2023年6月开馆 | 105 | 8:00-18:00 10小时 | 5000册 | 0.54 | |
6 | 南山书苑 2023年11月开馆 | 384.95 | 8:30-11:30 2:00-17:00 6小时 | 5000册 | 0.21 |
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开展活动情况一览表(作者自制)
序号 | 牵头单位 | 活动主题 | 活动内容 | 活动频次或时间 |
1 |
职工书苑 |
职工阅读分享会 | 每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座,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引领全民阅读,提升职工文明素养。 |
基本每月一期 |
2 |
新图书苑 | “共读经典”经典阅读推广 | 每月号召读者共读一本经典书籍,邀请李萍语文名师工作室的老师开展这本书的导读赏析分享会。 |
每月1次 |
“亲近自然”科普阅读推广 | 邀请贾成刚综合性学习名师工作室老师为读者讲解身边植物,推广科普读物。 |
每月1次 | ||
“大手拉小手”公益小课堂活动 |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图书馆公益小课堂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各科学习和阅读兴趣。 | 每年暑假开展不少于12场 | ||
“施妈妈”讲绘本故事 | 每年暑假开展绘本共读营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荐幼儿主题绘本。 | 每年暑假10 场次,公众号绘本推荐每周1次 | ||
“世界读书日”系列活 动 | 每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围绕世界读书日主题开展系列阅读推广活动。 | 每年四月底至五月底 | ||
宁阳读书会系列活动 | 城市阅读空间围绕社区居民阅读服务,开展读书分享会、知识讲座等阅读推广活动。 | 已建成城市阅读空间每月不少于1次 | ||
“江淮读书月”系列活动 | 按照省图书馆联盟总体安排,开展线上阅读推广,线下巡展、讲座、阅读分享、“书香九进”、长三角阅读马拉松等阅读推广活动。 |
每年9月至10月 |
二、宁国城市阅读空间存在的问题
(一)统筹规划不够合理
1、城市阅读空间个性不足。城市阅读空间的设计由政府统一要求,在设计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每家店的实践特色,有共性无个性。
2、财政资金保障不足。城市阅读空间是一个几乎不盈利的公益性建设,但其建设和运营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宁国2023年度财政预算资金250万,仅能保障2023年四个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投入及2022年已建成馆的日常基本运营(人员工资、水电网络费用、运营管理等费用)。按照规定,城市阅读空间内的图书每半年要流通更新一次,但由于资金尚未保障到位,为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二)运营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1、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人才。目前,宁国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人才主要由运管商选拔、培训,渠道单一,能否达到工作要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2、缺乏专业知识型人才。宁国城市阅读空间的工作人员按照要求学历都在专科及以上,但工作内容大多是提供基础的服务,缺少图书管理相对专业的人才。
(三)服务形式不够多样
1、馆藏资源服务形式单一。宁国城市阅读空间上架的书籍绝大多数由政府统一从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购买,极少部分由市民捐赠,读者凭借阅证就可以在各个阅读空间通借通还。但由于配套资金等问题,去年已建成馆内的书大多没有实现及时更新,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2、阅读推广服务形式单一。阅读推广活动是扩大城市阅读空间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宁国已建成的六个城市阅读空间推广活动各有侧重,图书馆阅读空间大多侧重青少年,职工书苑大多偏向成年人,目前普遍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的活动或是特色活动。
3、人工服务形式单一。在六家城市阅读空间调研时,我们发现了两个问题:当城市阅读空间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较多时,仅有的一两名工作人员往往会因为监管过来,而让阅读空间的秩序出现失控的现象;与此同时,城市阅读空间的工作人员较少主动为读者提供服务。
(四)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城市阅读空间”项目建设自2022年在全省推广后,目前在宁国尚处于建设、运营摸索阶段。宁国城市阅读空间的监督考评是按照省里统一下发的测评文件,这种考评模式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日常运营中的问题。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都是委托第三方聘请,政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日常管理考核都有一定的局限,管理水平及日常考核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三、发展和完善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议
(一)优化政府统筹规划 满足群众需求
1、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城市阅读空间还是一项民生工程,其建设的主体或是主导者还得是政府,城市阅读空间这几年大量新建的费用和老馆的维护都需要政府视情况拨付专项资金。资金投入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在政策上有一定的倾斜,对于承担城市阅读空间建设和运营的机构可以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助推城市阅读空间更好发展。
2、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城市阅读空间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协同建设。依托家庭教育协会、樊登读书会、宁阳读书会,开展赠送读物、阅读辅导、阅读竞赛等活动,全域播撒“读书种子”。培育线下专业的领读志愿者开展领读活动。召集教师、心理咨询师、党员志愿者,主动认领活动,开展有深度的领读,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组织好“4.23世界读书日”、“江淮读书月”系列活动,创建阅读品牌,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利用社区、书店、学校等资源提供阅读服务。鼓励各家书店对外开放阅读空间,规范完善书店内的现有阅读空间,提供相契合的阅读服务,如自习、自带书籍阅读等。探索高中图书馆对外有限开放。高中图书馆面积大、书刊数量多,结合寒暑假及周末,设置开放时间,免费为群众借阅书籍并提供阅读场所。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有效合作,不仅能让社会力量展现更大的作为与担当,也将有效促进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
3、完善城市阅读空间设备。城市阅读空间可以设置自助图书服务机、配备电子阅报机等设备。城市里还有一些特殊人群,他们的阅读需求也要得到满足。可以在城市阅读空间内建立一个无障碍区域,做特殊设计,保证身体不方便的读者可以自如取书、阅读。除了改进硬件设计,还可以提供盲文和大字版图书。
4、制定配套规章制度。一方面细化对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标准的规定,对于位置选择、内部设计、建设规模、技术标准要有一定的制度要求。另一方面对符合参与城市阅读空间建设条件的社会力量,通过制定鼓励措施吸引他们量参与到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设中来。
(二)加强人员培训 优化团队建设
1、拓宽人才选拔。虽然城市阅读空间的工作人员由运营商来提供,但政府可以进行二次把关,对于拟录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服务意识方面的考核。另外,政府可以鼓励运营单位招聘一些专业对口的应届优秀大学生,这样既能让城市阅读空间的工作队伍专业化,也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2、优化人才结构。目前城市阅读空间大多是固定的工作人员,这样的人才结构缺乏流通性。采取“固定人员+志愿者”的服务模式,面向社会选取有时间、有责任心的人到城市阅读空间做志愿者。
3、提升人才保障。要为城市阅读空间的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人才的晋升机制,对于在城市阅读空间的运营当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可以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达到相应的要求也可以提供编制,提升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
(三)丰富服务形式 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1、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选好工作人员,选取心理比较稳定、服务意识较强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对于平时考核不理想的工作人员,也要采取批评教育、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等方式来对他们的服务工作进行规范。
2、改善服务模式。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园、广场、政府所在地设立24小时自助借还机,让读者不用受城市阅读空间上下班时间的限制,自助借还书;设立VR体验区将书本当中的内容展现出来,让读者体验交互式阅读。
3、提升服务标准。首先,标准的制定应该合理。服务标准的制定应该结合量化与实际,同时加入读者的评价,读者的意见建议可以让服务标准的制定更有针对性。其次,服务标准要落实到位,要经常检查服务标准的执行情况。最后,要做好服务标准的优化。标准要符合实际条件,做到及时优化调整,真实反映工作人员的服务现状。
(四)做好督查考核 建立考核机制
1、优化监督与考评标准。城市阅读空间的考核指标除了服务水平,还需要对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进行考核,如:城市阅读空间工作人员的学历、城市阅读空间合作单位的实力等,都要在城市阅读空间的考核指标中有体现。
2、畅通监督与考评渠道。监督考评应该是多元化的,线下通过专业的考评专家进行实地走访,线上提供读者反馈意见的平台,通过设立网上意见箱、网上留言板、公开投诉热线等方式听取对城市阅读空间的建议,实现运营主体、政府、读者三方信息的顺畅交流。
一座座城市阅读空间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扩大了全民阅读服务网络,让市民享有更好的环境和更好的生活。尽管当前城市阅读空间的发展还存在着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问题的不断解决、政府制度的不断完善,城市阅读空间将会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文化产业》 https://www.zzqklm.com/w/wy/32640.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