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企业规模角度分析小微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作者:章玲玲来源:原创日期:2014-01-13人气:2030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族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朗咸平教授提出的。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西部10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160万户,占全国企业实有总户数的16.16%;中部9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22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22.24%;东部12省市的小微企业超过6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61.6%。这些约1000万家小微企业主要密集在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福建省等5个省市。此外加上尚未纳入官方统计口径的超过3 000万的个体工商户,共同构成了中国小微企业群体。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小微企业呢?下面我将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分析小微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1 小微企业有其存在的范围和空间
无论经济发展呈什么样的水平,小微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大中小微企业的并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间分工的要求,是提高效率的要求,也是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经济学维纳通过对成本曲线的经典考查,认为小微企业有存在的原因,其核心观点就认为小规模经营是最优规模。
下面我就用成本曲线来考查小微规模企业存在的范围和空间。现在我们来看两个简单的图形:
图1显然是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对于所有q>0,平均成本AC总是在下降,尽管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小。西方经济学解释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存在规模经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AC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如果对任何n个产出q1,…,qn,有∑■■C(qi))>C(∑■■qi),我们认为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即指一起生产各种不同产出比分别地生产它们所花成本更低,也就是说大规模的生产是有效的。AC总是递减的,而且存在着成本次可加性,所以自然垄断的行业属于大规模的企业。我们知道在这种自然垄断的格局里,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p1,产量为q1,价格明显高于边际成本,从而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未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p1作为垄断的高价,使得垄断企业以低于最优产量进行生产。这样为了填补了这块产量的空白,小微企业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图2显示了U型的AC曲线。AC一直下降到MC相交的最低点,即“最有效规模(most efficient scale)”点MES后,开始上升。该曲线由各种产生规模经济性和规模不经济性的因素共同决定。从图中易知,无论是低于或是高于MES点,单位生产成本都会增加。显然,任何一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都会选择或追求U型曲线的谷底作为实际生产规模。下面我们把AC区分为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SAC体现在资本存量固定条件下,单位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LAC是无数条SAC的包络线,它表示厂商能够建立所希望的任何规模的工厂时,生产某一产量时的最低平均成本水平。我们假定有2个可能工厂规模,相应的变量有SAC1、SAC2和LAC,这样我们把图2发展为图3。当我们把工厂规模1变成工厂规模2时,LAC向下倾斜,都存在规模的经济性,从理论来讲,q2就是最优化规模。但是是否选择q2作为工厂的规模,还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技术上是否能建成和预期的产量。一般来讲,现在大企业在任何地方建厂,技术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它的成本就低于中小企业了。但是最终是否选择q2,还要取决于预期的产量,当企业预期的产量为0到q1时,就应该选择工厂1的规模,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工厂1的成本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小规模的企业来生产q1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大规模企业来生产,就会存在资源的浪费或利用不足。其实预期产量是与市场需求的波动因素相关的,也正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使得厂商往往无法按一个固定的数量进行生产,使小规模企业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总而言之,即使存在大企业的规模经济,小微企业也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当然小微企业也并不一定要从属与大企业,它也是可以与大企业平起平坐的。它也可以通过自己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经济学家钟朋荣曾经用“小狗经济”来描述小微企业的规模经济,这种“小狗经济”的经济模式有三层意思:其一,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中与单个企业的环节集中的统一;其二,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产权合作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其三,既争取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又保留了家族体制的优势。
2 小微企业存在的小规模优势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相关,这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久远话题。我们理解规模报酬包括组织和管理的规模报酬。我们知道,大规模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效果,但是规模的报酬总是有限度的,除了自然垄断的行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外,如图1自然垄断的情况,AC一直在下降,其他的行业都改变不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即都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如图2超过MES点,AC开始上升。这种规模不经济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出现的。
一方面,企业扩大后,组织结构必然变得复杂,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的收益递减和管理的成本上升,出现了诸如经营才能之类的稀缺问题,从而使得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上了日程。这时企业有两种方法来提高管理,一是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从市场上重新觅得管理人才。这两个方法当然都会加大成本。我们先不考虑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而是从市场上寻找管理人才,我们知道经理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市场上寻找经理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搜寻信息成本,我们也知道经理人和一般的劳动者是不一样的,经理人在市场上出售的是自己的企业家能力或在经营中实现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人力资本的出售,这种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与所有者的不可分性。由于经理市场的不完善性,企业在挑选经理时就会花费比较大的信息搜寻和谈判成本。而且从经理人的角度来讲,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会出示自己能力的凭证,比如一些资格证书等,然而为了获得这些资格证书,经理人员必须事前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求学获得理论知识或参与工作获得实际知识等,这同样构成了谈判成本。这样在订立合同时,企业必须考虑到种种因素,自然就增加了拟定和制定契约的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膨胀,一方面企业人员必然增多,使得成本加大,不仅包括工资成本还包括对员工的监督管理成本。卢卡斯及普里斯考特和维斯彻建立了一个调整成本使企业膨胀减慢的模型,他们把调整成本和了解雇员联系起来,企业要花时间观测雇员,才能慢慢发现每个人最适合哪项工作,因此必须要权衡快速成长但在工作安排中出错与较慢地成长需从雇员比较优势的较精确的信息中得益这两个方面。因此当企业成员比较少的时候,观察他们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德姆塞茨与阿曼·A·阿尔奇安合著的论文“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中指出,企业的实质是团队生产,而“团队生产是这样一种生产:①使用若干资源;②产出并不是每一类合作资源单独产出的加总;③这时只要再增加一个因素,就产生了团队组织的问题,即团队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资源并不属同一个人”,所以他们认为团队工作滋生了“搭便车”,导致了个人的偷懒行为,当团队成员越少时,“搭便车”的情况就越少,管理和监督的成本也就越低。
3 小微企业特有的家族式管理优势
对于小微企业,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是合一的,家族企业正具有这种特征,虽然世界上也不乏大型的甚至跨国的家族企业,但其规模普遍是比较小的,这也与家族企业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微企业就是家族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下面就行为经济学来分析小微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行为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它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决策问题,充分考虑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其核心是研究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在特定心理规律驱使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200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通过调查和实验收集了许多关于个人行为的研究成果,就认为人也有非理性的倾向。
①家族内部具有利他主义倾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市场交易中自私自利的假设曾经非常有利,但用它理解家族企业则不然,事实上“……家庭内部的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义务确定的,……”。他还认为这种利他主义是节约交易成本的根源。②家族内部是信任和忠诚的。他们一般不会面临集体主义的逻辑,不会有机会主义的倾向。他们之间这种非正式的网络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此外他们之间这种情感上可以划到非家族成员的,使得非家族成员融入到家族成员中。这样在工作中可能负担比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③家族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家族成员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成员之间凝聚力强。家族成员把企业视为家族财产,把企业的业务看作是家族事务的一部分,他们能够为家族利益相互配合,与企业共进退共存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④家族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长远观点。家族成员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为别人打工,所以更专心致志的从事自己的事情,他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他们注重家族的延续性,有长远观点。
总之家族行为能避免“共地的悲剧”。一块公共的草坪,每人都养一头牛,牛可在草坪上自由的吃草。假如有人多养了一头牛,由于草坪是有限的,他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对其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即他们的牛吃草的范围减少。此时如有人想对这个多养牛的人进行惩罚的话,他会放弃自己想惩罚的念头。结果是对于有人多养一头牛,大家的反应都是自己也多养牛,于是有限的草坪上,牛越来越多。我们可把这块共地比作一个家族企业,把使用共地的养牛者比作家族成员,行为经济学人的行为动机是多样性的,所以自然可以假设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非经济因素。此外我们还做一个转换,牛在草地吃草的行为变成家族成员劳动的行为。这样的转换是合理的,牛在草地上吃草就像家族成员在企业里工作一样是很正常的,养牛者出于利己的动机多养牛和家族成员出于非经济的动机多劳动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二者行为的结果确实截然相反。
1 小微企业有其存在的范围和空间
无论经济发展呈什么样的水平,小微企业都有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大中小微企业的并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间分工的要求,是提高效率的要求,也是经济运行的本质要求。经济学维纳通过对成本曲线的经典考查,认为小微企业有存在的原因,其核心观点就认为小规模经营是最优规模。
下面我就用成本曲线来考查小微规模企业存在的范围和空间。现在我们来看两个简单的图形:
图1显然是属于自然垄断的行业,对于所有q>0,平均成本AC总是在下降,尽管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小。西方经济学解释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即存在规模经济,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固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很小,所以AC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如果对任何n个产出q1,…,qn,有∑■■C(qi))>C(∑■■qi),我们认为成本函数是严格次可加的,即指一起生产各种不同产出比分别地生产它们所花成本更低,也就是说大规模的生产是有效的。AC总是递减的,而且存在着成本次可加性,所以自然垄断的行业属于大规模的企业。我们知道在这种自然垄断的格局里,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p1,产量为q1,价格明显高于边际成本,从而导致经济的低效率,未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p1作为垄断的高价,使得垄断企业以低于最优产量进行生产。这样为了填补了这块产量的空白,小微企业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图2显示了U型的AC曲线。AC一直下降到MC相交的最低点,即“最有效规模(most efficient scale)”点MES后,开始上升。该曲线由各种产生规模经济性和规模不经济性的因素共同决定。从图中易知,无论是低于或是高于MES点,单位生产成本都会增加。显然,任何一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都会选择或追求U型曲线的谷底作为实际生产规模。下面我们把AC区分为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SAC体现在资本存量固定条件下,单位产品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LAC是无数条SAC的包络线,它表示厂商能够建立所希望的任何规模的工厂时,生产某一产量时的最低平均成本水平。我们假定有2个可能工厂规模,相应的变量有SAC1、SAC2和LAC,这样我们把图2发展为图3。当我们把工厂规模1变成工厂规模2时,LAC向下倾斜,都存在规模的经济性,从理论来讲,q2就是最优化规模。但是是否选择q2作为工厂的规模,还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技术上是否能建成和预期的产量。一般来讲,现在大企业在任何地方建厂,技术方面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它的成本就低于中小企业了。但是最终是否选择q2,还要取决于预期的产量,当企业预期的产量为0到q1时,就应该选择工厂1的规模,因为在这个范围内,工厂1的成本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由小规模的企业来生产q1是明智的选择,如果大规模企业来生产,就会存在资源的浪费或利用不足。其实预期产量是与市场需求的波动因素相关的,也正是由于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使得厂商往往无法按一个固定的数量进行生产,使小规模企业获得了生存的机会。
总而言之,即使存在大企业的规模经济,小微企业也能够在夹缝中生存。当然小微企业也并不一定要从属与大企业,它也是可以与大企业平起平坐的。它也可以通过自己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经济学家钟朋荣曾经用“小狗经济”来描述小微企业的规模经济,这种“小狗经济”的经济模式有三层意思:其一,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产业集中与单个企业的环节集中的统一;其二,用市场交易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产权合作关系,代替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其三,既争取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又保留了家族体制的优势。
2 小微企业存在的小规模优势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相关,这是产业组织理论的久远话题。我们理解规模报酬包括组织和管理的规模报酬。我们知道,大规模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的效果,但是规模的报酬总是有限度的,除了自然垄断的行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外,如图1自然垄断的情况,AC一直在下降,其他的行业都改变不了规模报酬递减的规律,即都存在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如图2超过MES点,AC开始上升。这种规模不经济是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出现的。
一方面,企业扩大后,组织结构必然变得复杂,使得企业内部管理的收益递减和管理的成本上升,出现了诸如经营才能之类的稀缺问题,从而使得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提上了日程。这时企业有两种方法来提高管理,一是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二是从市场上重新觅得管理人才。这两个方法当然都会加大成本。我们先不考虑对现有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而是从市场上寻找管理人才,我们知道经理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市场上寻找经理人员需要花费一定的搜寻信息成本,我们也知道经理人和一般的劳动者是不一样的,经理人在市场上出售的是自己的企业家能力或在经营中实现自己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人力资本的出售,这种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与所有者的不可分性。由于经理市场的不完善性,企业在挑选经理时就会花费比较大的信息搜寻和谈判成本。而且从经理人的角度来讲,他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往往会出示自己能力的凭证,比如一些资格证书等,然而为了获得这些资格证书,经理人员必须事前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求学获得理论知识或参与工作获得实际知识等,这同样构成了谈判成本。这样在订立合同时,企业必须考虑到种种因素,自然就增加了拟定和制定契约的成本。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的膨胀,一方面企业人员必然增多,使得成本加大,不仅包括工资成本还包括对员工的监督管理成本。卢卡斯及普里斯考特和维斯彻建立了一个调整成本使企业膨胀减慢的模型,他们把调整成本和了解雇员联系起来,企业要花时间观测雇员,才能慢慢发现每个人最适合哪项工作,因此必须要权衡快速成长但在工作安排中出错与较慢地成长需从雇员比较优势的较精确的信息中得益这两个方面。因此当企业成员比较少的时候,观察他们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德姆塞茨与阿曼·A·阿尔奇安合著的论文“生产、信息成本与经济组织”中指出,企业的实质是团队生产,而“团队生产是这样一种生产:①使用若干资源;②产出并不是每一类合作资源单独产出的加总;③这时只要再增加一个因素,就产生了团队组织的问题,即团队生产中使用的所有资源并不属同一个人”,所以他们认为团队工作滋生了“搭便车”,导致了个人的偷懒行为,当团队成员越少时,“搭便车”的情况就越少,管理和监督的成本也就越低。
3 小微企业特有的家族式管理优势
对于小微企业,大多数是私营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基本上是合一的,家族企业正具有这种特征,虽然世界上也不乏大型的甚至跨国的家族企业,但其规模普遍是比较小的,这也与家族企业的特点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微企业就是家族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下面就行为经济学来分析小微企业的家族式管理的优势。
行为经济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它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决策问题,充分考虑心理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其核心是研究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在特定心理规律驱使下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200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通过调查和实验收集了许多关于个人行为的研究成果,就认为人也有非理性的倾向。
①家族内部具有利他主义倾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认为,市场交易中自私自利的假设曾经非常有利,但用它理解家族企业则不然,事实上“……家庭内部的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义务确定的,……”。他还认为这种利他主义是节约交易成本的根源。②家族内部是信任和忠诚的。他们一般不会面临集体主义的逻辑,不会有机会主义的倾向。他们之间这种非正式的网络使得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高,此外他们之间这种情感上可以划到非家族成员的,使得非家族成员融入到家族成员中。这样在工作中可能负担比较低的心理契约成本。③家族内部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家族成员以血缘关系为核心,成员之间凝聚力强。家族成员把企业视为家族财产,把企业的业务看作是家族事务的一部分,他们能够为家族利益相互配合,与企业共进退共存亡,形成较强的凝聚力。④家族成员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长远观点。家族成员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在为别人打工,所以更专心致志的从事自己的事情,他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他们注重家族的延续性,有长远观点。
总之家族行为能避免“共地的悲剧”。一块公共的草坪,每人都养一头牛,牛可在草坪上自由的吃草。假如有人多养了一头牛,由于草坪是有限的,他的这一行为必然会对其他人产生负面影响,即他们的牛吃草的范围减少。此时如有人想对这个多养牛的人进行惩罚的话,他会放弃自己想惩罚的念头。结果是对于有人多养一头牛,大家的反应都是自己也多养牛,于是有限的草坪上,牛越来越多。我们可把这块共地比作一个家族企业,把使用共地的养牛者比作家族成员,行为经济学人的行为动机是多样性的,所以自然可以假设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非经济因素。此外我们还做一个转换,牛在草地吃草的行为变成家族成员劳动的行为。这样的转换是合理的,牛在草地上吃草就像家族成员在企业里工作一样是很正常的,养牛者出于利己的动机多养牛和家族成员出于非经济的动机多劳动也是很正常的,只不过二者行为的结果确实截然相反。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别被这个老掉牙的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误导了!最新核实91个报纸理论版投稿邮箱通道,一次集齐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