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合唱艺术中文化功能的体现
作者:李金波来源:原创日期:2014-02-27人气:1923
一、合唱艺术和文化功能
合唱,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的意思,其实不然。真正的合唱艺术并不是仅仅是唱歌的人数的多与少,而是不同音色、不同音量、不同音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最终使这些元素都能和谐一致地组合,产生美的感觉。它是一种群体艺术形式,在同一个作品中,合唱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男女生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伴唱、齐唱、对唱、轮唱、多声部唱等等,这些合唱形式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以及合唱团体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在合唱团中,一般要有凝聚力和团结力。真正的合唱应该能够传达音乐之美、音乐的魅力的,并非单纯人的组合。合唱本身是一种严肃的、声势浩大的艺术,它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并且对于倾听者音乐素养的提高、情操的陶冶都有着重大作用。
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整个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一般指人在精神领域中的创造的产品,比如宗教、文学、音乐、教育、政治、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艺术、科技成果、各种制度等等。文化是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他还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二、合唱艺术的起源
1、希腊合唱起源于祭祀。在古希腊戏剧中,最早出现了以合唱的形式来演绎戏剧。而这些戏剧的创作素材则是古希腊的酒神颂。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有着传奇神秘的身世,他也是希腊人最喜欢的神之一。在祭祀酒神的过程中,人们精心化妆打扮,喝着葡萄酒,唱着酒神颂,载歌载舞,来敬拜他们喜爱的酒神。
2、西方合唱起源于宗教敬拜。这是学界普遍认为的观点。在基督教中,有诗篇、箴言等用来歌唱的章节。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中,神圣的敬拜活动必然要以庄严的方式体现,。故而,在教会中,有专门的唱诗班,他们用合唱的方式来赞美上帝。今天的教会也沿用了这种形式。
3、中国的合唱起源于夏商时代,当然也是用于祭祀,但是中国的合唱艺术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中国合唱艺术更大程度上是在20世纪西学东渐时,有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中国。
三、合唱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合唱艺术包含于文化中。合唱作为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它可以体现人类特有的情感、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生活状态,并且能够帮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高雅和魅力。而音乐有属于精神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部分,它是一种视听艺术。所以合唱艺术也属于精神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它也是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
2、合唱艺术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它的发展也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客观存在物,它的传播和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合唱艺术就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通过合唱,文化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都可以表现出来。例如,国家要宣传某一项政策或者某一项措施时,经常要举办晚会或者歌舞会来传达这一信息,而这些晚会中大多都有合唱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国民能够在愉快欢乐中了解国家政策和信息动态,同时也可以提高音乐水平,一举两得。
四、中国合唱艺术的文化功能
1、中国合唱艺术的审美功能。合唱艺术一般是由专业或业余的合唱队表现出来的。因为人数众多,且合唱者穿着统一,声音的高低一致、站姿端庄,所以总体上合唱给人一种庄严和谐之美。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厅中,有专门的奥地利皇家合唱团,几乎每一个进入大厅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庄严和神圣。而在中国歌剧院,也有专门的合唱团,他们一般是在大型晚会或者重大庆典中才会出现。合唱团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在指挥的带领下,可以完美地演奏,声音和谐统一,同时又错落有致。通过合唱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传达音乐的庄严和神圣,在安静的环境中,倾听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2、中国合唱艺术振兴民族的功能。这种功能在20世纪的中国尤为明显。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一系列的创伤和苦难使得闭关多年的中国人茫然焦虑。在这一时期,有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汉奸、有报国无门的有志青年,也有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猥琐国民,还有打着各种旗号为自己谋取权利地位的官僚军阀,更有私欲膨胀,发国难财的商人。形形色色的人群,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已然丧失。在这时,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黄河大合唱》,为迷失了多年的中国人点亮了方向。“风在吼,马在啸。”残酷恶劣的环境中,中国人逐渐找到了民族都应该有的气节和精神。《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国人,也唤醒了迷惘的中国人,合唱艺术对民族的振兴有很大促进作用。
3、中国合唱艺术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合唱本身就具有传达文化的作用,并且这种传达方式更加比文字更加快速有效。在2008年9月1日,彭丽媛和戴玉强在维也纳歌剧院,以歌剧的方式为西方人演绎了中国的《木兰诗篇》,虽然合唱队的人大多是奥地利皇家合唱队的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合唱队一般在两幕之间向观众传达花木兰的身世,参军原因,并且唱词全部依照《木兰诗》原文。这种形式让很多外国的朋友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笑道、中国男女之间朦胧委婉的爱情、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愿望。
结语
繁荣于西方的合唱艺术,在与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合中,逐渐发展成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并且,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合唱艺术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进一步丰富发展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合唱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庄严和谐的魅力,以及它具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必将促进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合唱,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的意思,其实不然。真正的合唱艺术并不是仅仅是唱歌的人数的多与少,而是不同音色、不同音量、不同音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最终使这些元素都能和谐一致地组合,产生美的感觉。它是一种群体艺术形式,在同一个作品中,合唱可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男女生合唱、男声合唱、女生合唱、混声合唱、童声合唱、伴唱、齐唱、对唱、轮唱、多声部唱等等,这些合唱形式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以及合唱团体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来完成。在合唱团中,一般要有凝聚力和团结力。真正的合唱应该能够传达音乐之美、音乐的魅力的,并非单纯人的组合。合唱本身是一种严肃的、声势浩大的艺术,它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并且对于倾听者音乐素养的提高、情操的陶冶都有着重大作用。
文化,从广义上来讲,就是整个人类共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讲,一般指人在精神领域中的创造的产品,比如宗教、文学、音乐、教育、政治、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艺术、科技成果、各种制度等等。文化是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他还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二、合唱艺术的起源
1、希腊合唱起源于祭祀。在古希腊戏剧中,最早出现了以合唱的形式来演绎戏剧。而这些戏剧的创作素材则是古希腊的酒神颂。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有着传奇神秘的身世,他也是希腊人最喜欢的神之一。在祭祀酒神的过程中,人们精心化妆打扮,喝着葡萄酒,唱着酒神颂,载歌载舞,来敬拜他们喜爱的酒神。
2、西方合唱起源于宗教敬拜。这是学界普遍认为的观点。在基督教中,有诗篇、箴言等用来歌唱的章节。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会中,神圣的敬拜活动必然要以庄严的方式体现,。故而,在教会中,有专门的唱诗班,他们用合唱的方式来赞美上帝。今天的教会也沿用了这种形式。
3、中国的合唱起源于夏商时代,当然也是用于祭祀,但是中国的合唱艺术并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中国合唱艺术更大程度上是在20世纪西学东渐时,有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传至中国。
三、合唱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合唱艺术包含于文化中。合唱作为一种音乐的表现形式,在性质上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它可以体现人类特有的情感、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生活状态,并且能够帮助人们享受到音乐的高雅和魅力。而音乐有属于精神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部分,它是一种视听艺术。所以合唱艺术也属于精神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它也是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
2、合唱艺术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它的发展也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抽象的客观存在物,它的传播和发展必然需要一定的载体,而合唱艺术就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通过合唱,文化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所要传达的信息,都可以表现出来。例如,国家要宣传某一项政策或者某一项措施时,经常要举办晚会或者歌舞会来传达这一信息,而这些晚会中大多都有合唱的存在。通过这种方式,国民能够在愉快欢乐中了解国家政策和信息动态,同时也可以提高音乐水平,一举两得。
四、中国合唱艺术的文化功能
1、中国合唱艺术的审美功能。合唱艺术一般是由专业或业余的合唱队表现出来的。因为人数众多,且合唱者穿着统一,声音的高低一致、站姿端庄,所以总体上合唱给人一种庄严和谐之美。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厅中,有专门的奥地利皇家合唱团,几乎每一个进入大厅中的人,都能感受到音乐的庄严和神圣。而在中国歌剧院,也有专门的合唱团,他们一般是在大型晚会或者重大庆典中才会出现。合唱团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专业的音乐培训,在指挥的带领下,可以完美地演奏,声音和谐统一,同时又错落有致。通过合唱这种形式,可以很好的传达音乐的庄严和神圣,在安静的环境中,倾听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
2、中国合唱艺术振兴民族的功能。这种功能在20世纪的中国尤为明显。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等,一系列的创伤和苦难使得闭关多年的中国人茫然焦虑。在这一时期,有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汉奸、有报国无门的有志青年,也有麻木不仁、愚昧无知的猥琐国民,还有打着各种旗号为自己谋取权利地位的官僚军阀,更有私欲膨胀,发国难财的商人。形形色色的人群,纷纷扰扰的尘世,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已然丧失。在这时,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黄河大合唱》,为迷失了多年的中国人点亮了方向。“风在吼,马在啸。”残酷恶劣的环境中,中国人逐渐找到了民族都应该有的气节和精神。《黄河大合唱》鼓舞了中国人,也唤醒了迷惘的中国人,合唱艺术对民族的振兴有很大促进作用。
3、中国合唱艺术具有传播中国文化的作用。合唱本身就具有传达文化的作用,并且这种传达方式更加比文字更加快速有效。在2008年9月1日,彭丽媛和戴玉强在维也纳歌剧院,以歌剧的方式为西方人演绎了中国的《木兰诗篇》,虽然合唱队的人大多是奥地利皇家合唱队的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合唱队一般在两幕之间向观众传达花木兰的身世,参军原因,并且唱词全部依照《木兰诗》原文。这种形式让很多外国的朋友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笑道、中国男女之间朦胧委婉的爱情、同时也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爱好和平的愿望。
结语
繁荣于西方的合唱艺术,在与中国文化的不断融合中,逐渐发展成为符合中国人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并且,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合唱艺术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进一步丰富发展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合唱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庄严和谐的魅力,以及它具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必将促进中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