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研究
作者:林峰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08人气:2316
我们的视野通常是很多的视觉要素如不同的形态、尺寸、色彩、材质等共同组成的。这些要素既有实体也有虚体。室内空间这一大的虚体就是人运用实体形态要素限定出来的。实体要素构成了空间界面,为空间限定出形状。空间的尺度、比例及基本形态通常会受到实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尺度、比例的影响。实体要素的表情部分还决定了空间的性格和氛围(如材质、色彩、形状及样式等)。因此,实体要素和空间形态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空间的相互关系及限定方式更是与实体要素密切相关。显然,实体要素的造型、尺寸、色彩、材质、方位等都可能影响到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以下就是利用空间形态的构成模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
交错空间就是利用两个或者多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空间也成为穿插空间。城市中的立体桥上下穿插,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多层次的结构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早就不满足于封闭的“方盒子”空间和规整、精致的空间形态,在设计中也常见将室外空间的城市立体穿插模式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态的设计中,在有序的组织人员流动上颇为相宜。在交错穿插空间,人们上下活动交错穿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情趣,也给室内空间的整体氛围上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错落方向的空间流动,具有扩大空间和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功效。从而使空间变得活跃、富有动感,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设计时,水平方向采用垂直护墙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穿插交错,左右相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形成的空间相互界限的模糊,使空间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二、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
一般我们将室内或者公共空间某一墙面或者构成的局部角落凹入的空间称之为凹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室内设计和布局中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式,特别在住宅空间设计中运用比较普遍。由于凹入空间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受到干扰较少,形成安静隐秘的一块空间。例如将天棚在设计时进行一定的拉低,造成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式。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的大小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如在住宅中利用凹入空间布置床位,创造出最理想的私密空间。在饭店等公共空间中,利用凹室可避免人流穿越的干扰,获得良好的体息空间。在餐厅、咖啡室等处可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在内廊式的建筑,如办公楼、宿舍等可适当间隔布置凹室,作为体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 外凸空间,凹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外凸空间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凸室。大部分的外凸空间希望将建筑更好的伸向自然、水面,达到三面临空,饱览风光,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或通过锯齿状的外凸空间,改变建筑朝向方位等。外凸式空间在欧式古典建筑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如建筑中的挑阳台、阳光室等都属于这一类。
三、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
地台,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地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
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时十分醒目突出,为众目所向。因此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处于地台上的人们具有一种居高临
下的优越感、视线开阔,趣味盎然。适用于引人瞩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如将
家具、汽车等产品以地台的方式展出,创造新颖、现代的空间展示风格。现代住
宅的卧室或起居室可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产生简洁而富有变化的
室内空间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可降低台下空间用于储存、通风换气等功能,改善
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地台抬高高度为30-50厘米。下沉空间,是将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空间产生出一个界限明确,富于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要低,因此具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同时随着视线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对室内景观会产生不同的变化,适用于多种性质的空间。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可设计不同的下降高度,也可设计围栏保护,一般情况下,下降高度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进入底层空间或地下室的感觉。
四、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是相对而言,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用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它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可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和扩大视野。在使用时开敞空间灵活性较大,便于经常改变室内布置。在心理效果上开敞空间常表现为开朗、活跃。在对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收纳性的和开放性的。封闭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心理效果: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
五、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
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开放的公共社交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共享空间由波特曼首创,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别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共享空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它在空间处理上,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融合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母子空间,人们在大空间一起工作,交流或进行其他活动,有时会感到彼此干扰,缺乏私密性,空旷而不荀亲切。而在封闭空间中虽避免上述缺点,但又会产生工作中的不便和空间沉闷、闭塞的感觉。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的手法在限定出小空间,将封闭与开敞相结合,在许多空间被广泛采用。通过将大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在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人与空间的统一是室内设计的进步。由于母子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大空间相互沟通,闹中取静,较好的满足了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
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和多样性,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有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即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
1、动态空间的特点:
(1)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
(2>组织引入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3)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
(4)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5)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引入自然景物。
(7)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
(8)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2、静态空间的特点:
(1)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
(2)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
(4)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5)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6)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
七、结语
本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一、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
交错空间就是利用两个或者多个相互穿插、叠合的空间所形成的一种复杂空间也成为穿插空间。城市中的立体桥上下穿插,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多层次的结构显示出一个城市的活力。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也早就不满足于封闭的“方盒子”空间和规整、精致的空间形态,在设计中也常见将室外空间的城市立体穿插模式引入到室内空间形态的设计中,在有序的组织人员流动上颇为相宜。在交错穿插空间,人们上下活动交错穿流,俯仰相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不但丰富了室内景观情趣,也给室内空间的整体氛围上增添了生气和活跃气氛。交错、穿插空间形成的水平、垂直、错落方向的空间流动,具有扩大空间和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的功效。从而使空间变得活跃、富有动感,便于组织和疏散人流。在设计时,水平方向采用垂直护墙的交错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穿插交错,左右相宜,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形成的空间相互界限的模糊,使空间关系变得更为紧密。
二、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
一般我们将室内或者公共空间某一墙面或者构成的局部角落凹入的空间称之为凹入空间。凹入空间是在室内设计和布局中局部退进的一种室内空间形式,特别在住宅空间设计中运用比较普遍。由于凹入空间通常只有一面开敞,因此受到干扰较少,形成安静隐秘的一块空间。例如将天棚在设计时进行一定的拉低,造成清静、安全、亲密感的特点。是空间中私密性较高的一种空间形式。根据凹进的深浅和面积的大小不同,可以作为多种用途的布置,如在住宅中利用凹入空间布置床位,创造出最理想的私密空间。在饭店等公共空间中,利用凹室可避免人流穿越的干扰,获得良好的体息空间。在餐厅、咖啡室等处可利用凹室布置雅座。在内廊式的建筑,如办公楼、宿舍等可适当间隔布置凹室,作为体息等候场所,可以避免空间的单调感。 外凸空间,凹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外凸空间对内部空间而言是凹室,对外部空间而言是凸室。大部分的外凸空间希望将建筑更好的伸向自然、水面,达到三面临空,饱览风光,使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或通过锯齿状的外凸空间,改变建筑朝向方位等。外凸式空间在欧式古典建筑中运用得较为普遍,如建筑中的挑阳台、阳光室等都属于这一类。
三、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
地台,室内地面局部抬高,抬高地面的边缘划分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
由于地面升高形成一个台座,在和周围空间相比时十分醒目突出,为众目所向。因此其性格是外向的,具有收纳性和展示性,处于地台上的人们具有一种居高临
下的优越感、视线开阔,趣味盎然。适用于引人瞩目的展示和陈列或眺望。如将
家具、汽车等产品以地台的方式展出,创造新颖、现代的空间展示风格。现代住
宅的卧室或起居室可利用地面局部升高的地台布置床位,产生简洁而富有变化的
室内空间形态。在设计过程中可降低台下空间用于储存、通风换气等功能,改善
室内环境。一般情况下地台抬高高度为30-50厘米。下沉空间,是将室内地面局部下沉,在统一的室内空间产生出一个界限明确,富于变化的独立空间。由于下沉地面标高比周围要低,因此具有一种隐蔽感、保护感和宁静感。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小天地。同时随着视线的降低,空间感觉增大,对室内景观会产生不同的变化,适用于多种性质的空间。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可设计不同的下降高度,也可设计围栏保护,一般情况下,下降高度不宜过大,避免产生进入底层空间或地下室的感觉。
四、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
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是相对而言,开敞的程度取决于有无侧界面、侧界面的围合程度、开洞的大小及启用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也有程度上的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它取决于房间的使用性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视觉上和心理上的需要。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型的,限定性和私密性较小,强调与空间环境的交流、渗透、讲究对景、借景、与大自然或周围空间的融合。它可提供更多的室内外景观和扩大视野。在使用时开敞空间灵活性较大,便于经常改变室内布置。在心理效果上开敞空间常表现为开朗、活跃。在对景观关系上和空间性格上,开敞空间是收纳性的和开放性的。封闭空间: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起来,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具有很强的隔离性。心理效果:领域感、安全感、私密性。
五、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
共享空间是为了适应各种频繁、开放的公共社交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旅游生活的需要。共享空间由波特曼首创,在各国享有盛誉。它以罕见的规模和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别出心裁的手法,将多层内院打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从空间处理上,共享空间是一个具有运用多种空间处理手法的综合体系,它在空间处理上,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内中有外,相互穿插,融合各种空间形态,变则动、不变则静,单一的空间类型往往是静止的感觉,多样变化的空间形态就会形成动感。母子空间,人们在大空间一起工作,交流或进行其他活动,有时会感到彼此干扰,缺乏私密性,空旷而不荀亲切。而在封闭空间中虽避免上述缺点,但又会产生工作中的不便和空间沉闷、闭塞的感觉。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二次限定,是在原空间中用实体性或象征性的手法在限定出小空间,将封闭与开敞相结合,在许多空间被广泛采用。通过将大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小区,增强了亲切感和私密感,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这种在强调共性中有个性的空间处理,强调人与空间的统一是室内设计的进步。由于母子空间具有一定的领域感和私密性,大空间相互沟通,闹中取静,较好的满足了群体和个体的需要。
六、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
动态空间或称为流动空间,具有空间的开敞性和视觉的导向性,界面组织具有连续性和节奏性,空间构成形式富有变化和多样性,使视线从一点转向另一点,引导人们从“动”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将人们带到一个有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第四空间”。开敞空间连续贯通之处,正是引导视觉流通之时,空间的运动感即在于塑造空间形象的运动性上,更在于组织空间的节律性上。
1、动态空间的特点:
(1)利用机械、电器、自动化的设施、人的活动等形成动势。
(2>组织引入流动的空间序列,方向性较明确。
(3)空间组织灵活,人的活动线路为多向。
(4)利用对比强烈的团和动感线性。
(5)光怪陆离的光影,生动的背景音乐。
(6)引入自然景物。
(7)利用楼梯、壁画、家具等使人的活动时停、时动、时静。
(8)利用匾额、楹联等启发人们对动态的联想。
静态空间,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空间比较封闭,构成比较单一,视觉多被引导在一个方位或一个点上,空间较为清晰,明确。静态空间一般来说形式相对稳定,常采用对称式和垂直水平界面处理。
2、静态空间的特点:
(1)空间的限定度较强,趋于封闭型。
(2)多为尽端房间,序列至此结束,私密性较强。
(3)多为对称空间(四面对成或左右对称),除了向心、离心以外,较少其他倾向,达到一种静态的平衡。
(4)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
(5)色彩淡雅和谐,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6)实现转换平和,避免强制性引导视线。
七、结语
本文利用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知识从六个方面分析了交错空间与穿插空间;凹入空间与凸起空间;地台空间与下沉空间;开敞空间与封闭空间;共享空间与母子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得出了空间形态在室内设计中的构成模式相关方法和设计原则。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