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萨北某区萨尔图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作者:晓宁来源:《美与时代》日期:2014-04-12人气:1490
一、沉积背景
松辽盆地的上白垩统有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地层沉积,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面。青一段和嫩一段在沉积时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湖侵,在青一段的底部和嫩二段的底部发育有大面积稳定分布的油页岩,因此这两个层段是全盆地良好的生油岩和区域性盖层,同时也是全盆地一级地层对比标志层。青山口组-嫩江组的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地层厚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呈逐渐增厚的趋势。松辽盆地发育了三套含油组合:上部为黑帝庙油层含油组合;中部为萨、葡、高油层含油组合;下部为扶杨油层含油组合。中部的含油组合发育萨、葡、高三套油层,该三套油层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坳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回返和充填时期,即从青山口组水退旋回的晚期到姚家组—嫩江组水进旋回的早期。此三套油层的沉积相属早白垩中期松辽盆地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3],沉积总厚度约为380米。本文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
二、沉积微相类型
研究区平均单井钻遇84.5个单砂层,砂岩厚度为108.16m,有效厚度为58.19m。纯油层平均单井钻遇74.1个单砂层,砂岩厚度为98.78m,有效厚度为55.68m。研究区的萨尔图油层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1],其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砂[2]。
1.水下分流河道:研究区的分流河道微相主要由大型复合型曲流河砂体组成[4-5]。分流河道微相特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特征相似,区别在于砂体厚度较三角洲平原稍小,从2.5米到6米不等,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层理规模也较三角洲平原小,主要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
2.主体席状砂:此类砂体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中,为水下沉积,受波浪作用和河流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粉砂岩组成,单砂体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下。岩性组合以不对称的复合旋回为主,下半部厚度较大,为旋回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向上变粗的反渐变层序,代表着三角洲不断向湖盆推进,湖水逐渐变浅的进积过程。岩性构造自下而上由水平层理过渡为小型的波状层理,测井相曲线形态为不对称的锯齿形。
3.非主体席状砂:主要发育在离湖岸线较远的三角洲外前缘。由于离湖岸线较远,河流作用几乎对其没有影响,仅由波浪作用形成。岩性主要由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构成,砂体厚度基本全部小于2米。这类砂体的沉积层序与主体席状砂的沉积层序十分相似,均为明显的反渐变层序,不同的是其顶部缺乏正渐变段,砂岩向上突变为水平层理的暗色泥岩;另外其砂岩中的钙质含量有明显增高。测井相曲线形态为高频率的锯齿状。
三、沉积微相分布
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的上部为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中下部以三角洲内前缘沉积为主,部分层段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来自于工区的北部。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有三种特征:第一种是呈窄条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和两种席状砂为主,分流河道主要形成于工区的西北部以及中部,如S25+6b小层沉积微相;第二种是以大面积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间砂伴生于河道边部为主,如S21+2b小层沉积微相;一种是呈片状分布的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形成的大面积砂岩,相对于高台子油层来说此类砂体覆盖整个工区,如14+5b小层沉积微相。
四、结论
(一)通过岩心描述与分析,确定研究区萨尔图油层为三角洲陆下沉积,是河流入湖后的延续,受河流作用和湖泊作用的共同影响,其微相由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构成。
(二)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掌握了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三种展布特征,一种是以窄条带状的分流河道和两种席状砂为主,分流河道主要发育于工区的西北部、中部;一种是以大面积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间砂伴生于河道边部为主;一种是呈片状分布的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形成的大面积砂岩。
【参考文献】
[1]朱春岭.萨尔图油田北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5):33-35.
[2]易小会,吴凤.尹太举,和清堂,马晋文.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不同成因砂体储量分布与评价[J]. 断块油气田,2011(05):560-563
[3]姚光庆,马正,赵彦超,等.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1995(01):24-31
[4]葛云龙,逯径铁,廖保方,等.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体连通[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05):77-79
[5]王宝成,白连德.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J].特种油气藏,2008(04):13-16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松辽盆地的上白垩统有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地层沉积,姚家组与青山口组的接触关系为平行不整合面。青一段和嫩一段在沉积时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湖侵,在青一段的底部和嫩二段的底部发育有大面积稳定分布的油页岩,因此这两个层段是全盆地良好的生油岩和区域性盖层,同时也是全盆地一级地层对比标志层。青山口组-嫩江组的岩性以砂泥岩互层为主,地层厚度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呈逐渐增厚的趋势。松辽盆地发育了三套含油组合:上部为黑帝庙油层含油组合;中部为萨、葡、高油层含油组合;下部为扶杨油层含油组合。中部的含油组合发育萨、葡、高三套油层,该三套油层形成于松辽盆地整体坳陷过程中的一个显著回返和充填时期,即从青山口组水退旋回的晚期到姚家组—嫩江组水进旋回的早期。此三套油层的沉积相属早白垩中期松辽盆地北部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3],沉积总厚度约为380米。本文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测井相分析,对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
二、沉积微相类型
研究区平均单井钻遇84.5个单砂层,砂岩厚度为108.16m,有效厚度为58.19m。纯油层平均单井钻遇74.1个单砂层,砂岩厚度为98.78m,有效厚度为55.68m。研究区的萨尔图油层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1],其主要的沉积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砂[2]。
1.水下分流河道:研究区的分流河道微相主要由大型复合型曲流河砂体组成[4-5]。分流河道微相特征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特征相似,区别在于砂体厚度较三角洲平原稍小,从2.5米到6米不等,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层理规模也较三角洲平原小,主要发育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
2.主体席状砂:此类砂体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内前缘和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中,为水下沉积,受波浪作用和河流作用共同影响形成的。岩性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以及泥质粉砂岩组成,单砂体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下。岩性组合以不对称的复合旋回为主,下半部厚度较大,为旋回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向上变粗的反渐变层序,代表着三角洲不断向湖盆推进,湖水逐渐变浅的进积过程。岩性构造自下而上由水平层理过渡为小型的波状层理,测井相曲线形态为不对称的锯齿形。
3.非主体席状砂:主要发育在离湖岸线较远的三角洲外前缘。由于离湖岸线较远,河流作用几乎对其没有影响,仅由波浪作用形成。岩性主要由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构成,砂体厚度基本全部小于2米。这类砂体的沉积层序与主体席状砂的沉积层序十分相似,均为明显的反渐变层序,不同的是其顶部缺乏正渐变段,砂岩向上突变为水平层理的暗色泥岩;另外其砂岩中的钙质含量有明显增高。测井相曲线形态为高频率的锯齿状。
三、沉积微相分布
研究区萨尔图油层的上部为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中下部以三角洲内前缘沉积为主,部分层段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物源来自于工区的北部。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主要有三种特征:第一种是呈窄条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和两种席状砂为主,分流河道主要形成于工区的西北部以及中部,如S25+6b小层沉积微相;第二种是以大面积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间砂伴生于河道边部为主,如S21+2b小层沉积微相;一种是呈片状分布的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形成的大面积砂岩,相对于高台子油层来说此类砂体覆盖整个工区,如14+5b小层沉积微相。
四、结论
(一)通过岩心描述与分析,确定研究区萨尔图油层为三角洲陆下沉积,是河流入湖后的延续,受河流作用和湖泊作用的共同影响,其微相由水下分流河道、主体席状砂、非主体席状砂等构成。
(二)根据岩心微相分析、小层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掌握了研究区萨尔图油层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砂体在平面上主要呈三种展布特征,一种是以窄条带状的分流河道和两种席状砂为主,分流河道主要发育于工区的西北部、中部;一种是以大面积分流河道为骨架,河间砂伴生于河道边部为主;一种是呈片状分布的主体席状砂和非主体席状形成的大面积砂岩。
【参考文献】
[1]朱春岭.萨尔图油田北地区沉积相类型及其识别标志[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15):33-35.
[2]易小会,吴凤.尹太举,和清堂,马晋文.萨尔图油田北三西区不同成因砂体储量分布与评价[J]. 断块油气田,2011(05):560-563
[3]姚光庆,马正,赵彦超,等.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储层特征[J].石油学报,1995(01):24-31
[4]葛云龙,逯径铁,廖保方,等.辫状河相储集层地质模型:泛体连通[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05):77-79
[5]王宝成,白连德.河流相地层层序发育特征及构成模式[J].特种油气藏,2008(04):13-16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