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包装中视觉心理的冲击
人们观看物象,当距离远时只能看到大致轮廓,这被称之谓“消失透视”。因此,画面上的物象会出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利用这一点艺术家常把距离远的物景画得模模糊糊,一幅画面的空间也就这样的在二维空间中体现出来了。物象由大到小,有时往往表示由近到远。因此,包装设计师为了表现包装的视觉特效,往往利用这一点,如若画面出现了从大到小,从宽到细的设计元素时,就会给人一种从近到远的心理感觉。再如,产品外包装正面的扭曲变形,可以使整座包装形态看上去蕴含着巨大的张力。
倾斜的物象可以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张力。在包装设计上,人们经常利用视觉心理,进行包装平面的各种形式构图。如:“黄金分割”式、“S”形式等。
所以笔者认为人从产品包装尤其是精心设计的作品中受到的感动是普遍性的。艺术的感动不应是特定的哪一个观赏者,而是每一个观赏者所共有的。可是在这个共同感的必然性中,由于观赏者在观赏过程中是把自己的经验重新组织出来,而且,也能够“经验地”采用那种关联关系。因此,精心设计的包装作品的感染力成为了与时间和条件相适应的,为我们所共有的经验性根据。
二、结语
考虑到人们的视觉心理,对于美的事物的满足是普遍的,比如敦煌壁画在现代人的眼里仍然是美的。但是,包装设计之美的普遍性,是因为它在每个人经验之中,具有促使自己不断重新自我认识的心理压力。由于这一点,而使得许多人在观赏中去关注美好的事物。反过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只要不具新意的包装设计作品,就不具有普遍性意义了。所以才会有很多包装设计大师的作品与众不同,成为精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永世被人们所珍藏。
参考文献
[1]卡洛琳·M·布鲁墨. 视觉原理 [M]. 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72.
[2]张同道. 艺术理论教程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杨改学. 艺术基础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4]王令中 视觉艺术心理 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5]向海涛 视觉表述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