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旅游规划理论研究初探
生态旅游规划在国外起步较早,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研究目前主要在三大块:理论、方法和实践。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体现,也有有部分学者将生态足迹理论和旅游环境容量理论应用到生态旅游规划上;实践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针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生态旅游规划的基础性理论,如含义、目标、原则、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讨。
一、生态旅游规划的含义
旅游规划是从区域规划理论中衍生出来的,生态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个分支。关于其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也没有一种规范的说法。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
田喜洲、宋然然等认为生态旅游规划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
吕永龙从实践的角度将此定义进行了扩展,指出生态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规划理论,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以寻求生态旅游业对环境保护和人类福利的最优贡献,保持生态旅游业永续、健康的发展与经营。目前这一定义得到了广大学术研究者的认同。
陈秋华,陈贵松将生态旅游规划定义为:在对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对生态旅游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及为实现该目标所做出的一系列谋划和安排。
乌兰、李玉新将生态旅游规划定义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一般旅游规划理论相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环境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生态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配置以及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的合理布局,为生态旅游制定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高峻、张建萍将生态旅游规划定义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规划理论与生态学的观点,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通过对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状况的构想与安排,将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与环境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环境上进行合理布局,寻求生态旅游业对环境的保护和对人类福利的最优贡献,保持生态旅游业永续、健康的发展与经营。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尽管表达方式各异,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的前提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体是围绕生态旅游资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生态学和旅游学的原理和方法,将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开发项目和产品、旅游活动和路线纳入生态旅游这一总体理念中,通过对未来生态旅游发展状况的构想和安排,把生态旅游活动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生态旅游保护环境、增进旅游目的地居民福利和使得各方面得到生态环境教育等各项功能,寻求生态旅游区环境、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 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
学者们普遍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目标即保护旅游对象,重视自然科普知识的宣传,强调趣味和可参与性。也有学者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目标是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 首要目标就是要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此外还要注重社区经济的发展(石金莲、李俊清)。但部分学者却提出不同的观点,张建萍提出生态旅游规划应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陈玲玲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业,结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康宏成,李永文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互协调、各利益相关者公平地分享旅游收益、相关各方都得到生态环境教育是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乌兰、李玉新,陈秋华,陈松贵等认为生态旅游规划总的目标就是为了指导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保证其符合科学规律,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其有序发展,避免盲目性。它的三大目标是:生态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旅游开发者与社区居民实现利益分享、公平发展(社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业,具体体现在:1、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旅游对象等利益相关者的保护;2、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发展相互协调;3、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收益保证;4、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环境教育;5、生态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体验。
三、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关于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学者们认为除了要遵守旅游规划中资源依托、市场导向、宏观与微观结合、依法规划和科学管理、体现特色性的原则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旅游的特点,遵循生态旅游规划特有的原则。但学者们却对特有的原则观点不一,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石金莲、李俊清提出保护性开发原则、特色原则、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市场经济需求的原则等的四大原则;陈洁,王力峰,章昌平提出保护先行和适度开发原则、保持生态和文化的原真性原则、各方参与和利益共享的原则、环境教育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五大原则;陈秋华、陈贵松认为生态旅游规划应遵循综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优先与稳步发展原则、多方参与和利益共赢原则、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原则、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等五大原则;乌兰、李玉新提出整体性协调原则、保护优先原则、旅游产品的生态特色原则、多方参与原则、低碳环保与清洁生产原则、环境教育原则等六大原则;张建萍认为生态旅游规划原则应包括综合性和整体性原则、相似性原则、主导因素原则、旅游中心和交通便利性原则、区域社会经济原则、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的原则、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等七大原则。康宏成,李永文提出适度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性原则、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原则、各方参与原则、.旅游设施生态化原则、环境教育原则、目标市场导向原则、法制监督原则等八大原则。 陈玲玲则认为生态旅游规划的目标是生态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重要目标是社区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强调平等性和保护优先原则、生态与文化真实性原则、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环境教育和法制监控原则、安全与健康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六大原则。
张红梅在硕士论文《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一文中认为开发生态旅游至少应遵循以下六个主要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承载力控制原则、.生态与文化原真性原则、环境教育原则、社区参与原则、法制监控原则。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其共同的原则是:保护性原则、环境教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等三大原则,在三大原则的基础上,在承载力控制原则指导下,生态旅游规划必须以目标市场导向为主,体现市场经济需求,并保证社区参与,保持生态和文化的原真性、体现自然与文化的原汁原味的特色原则,各方参与且利益共享有的原则,最后要求旅游设施生态化、法制监督常态化原则来保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 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
生态旅游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于它的内容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而且规划的层次不同其内容也不一样。对于生态旅游规划的层次划分,有学者认为按内容性质划分的“发展、建设二分法”,分为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也有学者认为从范围和层次划分全国性、区域性、目的性、景区等层次规划。不同层次的生态旅游规划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
洪剑明认为生态旅游规划作为旅游规划的一部分,在规划框架上同一般的旅游规划相一致。卢云亭指出生态旅游规划内容包括: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开发战略;活动范围及面积的圈定;旅游项目和产品设计;资源的科学评价;设施的限制性规划;营销方案的制定;导游培训和居民安排等七个方面。
乌兰、李玉新认为生态旅游规划内容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综合评价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全面分析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科学预测市场规模,合理确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确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的关系;确定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措施;根据生态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适度把握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陈玲玲认为生态旅游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生态旅游业的性质与开发战略;生态旅游活动范围及面积的圈定;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设计;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对生态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作出限制性规划;生态旅游容量标准的制定;生态旅游营销方案的制定;导游培训规划;生态旅游区的居民安排和规划。
对此,张红梅依据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和功能,将生态旅游系统分为需求子系统、供给子系统、保障子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来进行规划和研究,并据此归纳构建出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
高峻沿用吕永龙、刘峰、贾党辉的生态旅游规划内容体系观点,将生态旅游系统分成客源市场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出游子系统、支持(保障)子系统、社区参与子系统、监测子系统等六个子系统来进行规划和研究,并归纳构建了生态旅游规划的内容体系,二者的区别在于张红梅将监测子系统纳入了保障子系统中,缺少了社区参与子系统,其它内容相似,无大的区别。
综合以上学者的各种观点,结合生态旅游规划的实践,笔者较赞同将生态旅游规划形成内容体系的观点,在运用的过程中,利用动态的监测体系,来进一步探讨、挖掘和完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 田喜洲,论生态旅游规划[J],农村经济,2003.12:88—89
[2] 陈吉韵,浅析生态旅游规划[J] 价值工程, 2012.2:106--107
[3] 石金莲.李俊清. 生态旅游规划方法[J] 林业实用技术.2002.3:42
[4] 陈洁,王力峰,章昌平.生态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J]大众科技,2012.3:78--80
[5] 康宏成,李永文.浅论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问题与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91-94.
[6] 张建萍.生态旅游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4
[7]乌兰,李玉新,生态旅游[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11
[8] 陈玲玲,严伟,潘鸿雷,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9
[9] 陈秋华,陈贵松,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7
[10] 张红梅, 生态旅游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以长治市为例[D],太原理工大学,2008:5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