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府民歌的生存危机及对策研究
“西府”乃陕西人对宝鸡地区的泛称。陕西西府民歌是陕西宝鸡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尤其是凤县、宝鸡县西山、眉县、陇县民歌的蕴藏量最多、地域特点最突出。西府民歌的发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历经数千载的发展,保留和记载着西府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民风。但是伴随着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趋势,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于受到流行音乐的冲击,加上现代传媒手段的巨大影响,不少青年人不再接受以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西府民歌,西府民歌的传承受到了巨大的挑战。此外随着科技经济的进步,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元文化娱乐消费形式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和文化消费理念,人们文化生活和审美情趣发生了转变,民歌的需求日以减少,民歌艺人生存艰难,民歌收集整理的专业人员及资金严重短缺,目前宝鸡各县区的民间歌曲正濒临失传的境地。
1、凤县民歌
凤县民歌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是目前宝鸡全市十三个县区蕴藏量最丰富的民歌,其数量占半数以上。凤县的地理位置确定了凤县民歌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凤县民歌主要流传着四大类,一是流传于凤县的三岔、南星、温江寺等乡镇属巴蜀韵味的“下江调”(湖广口味浓),其传承人是凤县三岔镇酒铺村68岁的村民王永杰;二是流传于凤县的张家窖村和唐藏镇区域近似于“陇南调”的“花儿”调山歌,其传承人是凤县双石铺镇张家尧村79岁的村民张克勤;三是流传于凤县的平木、岩湾、河口等乡镇一带有西秦曲调的“上江调”,其传承人是凤县河口镇东沟河村66岁的王兴和凤县岩湾乡塘沟村71岁的王三军;四是流传于平坎镇河口镇和凤州镇一带有地方“土著”特色的山歌,号子“土著”调,其传承人是凤县坪坎镇银母寺村61岁的潘光元。目前凤县民歌的几位传承人平均年龄在70岁,若老一辈艺人离世,目前凤县民歌有代表性的年轻艺人几乎没有,形成了传承上的最大隐忧。
2、宝鸡县西山酒歌
宝鸡县民歌主要是西山酒歌。西山酒歌可能源于宫廷,流传于民间,盛行于两汉,无历史记载。由于宝鸡西山酒歌是宝鸡西山地区的男子们在聚餐或者聚饮时为了彼此劝酒而演唱的歌曲,因而酒歌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看法、认识和感受,主要是当地民间小曲的延伸。目前宝鸡西山酒歌已经处于濒危的尴尬境地。分析其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失传过多。由于酒歌属群众性的自娱自乐文艺形式,采取口授心记、代代传唱的形式往下流传,而近些年当地许多擅长演唱西山酒歌的几代老艺人相继过世,后代人在传承记忆中往往有所丢失,造成了诸多酒歌曲目的失传;其二后继乏人。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逐渐提高,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及现代先进文化娱乐形式的普及,使传唱的人越来越少。而西山酒歌无道具无乐器伴奏,仅采用陕西关中方言清唱的这种形式已很难吸引年轻人,使得酒歌的传承缺乏后备力量;其三传承随意性较大。由于西山酒歌采取的是口传心记的天然传承方式,而酒歌词曲随意性大,唱腔灵活多变,整理记录难度大,而老一代艺人文化水平及专业理论水平有限,搜集整理工作艰难,仅靠喝酒唱酒歌旁观者凭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记忆曲目来自然传承的方式太过随意,这使得许多曲目被冷落遗忘,没有达到酒歌传承的效果;其四欠缺发展的动力。由于宝鸡西山酒歌的演唱多起到沟通、助兴等作用,而没因为经济原因去迎合听众的趣味走向庸俗和低俗境地,这样使得宝鸡西山酒歌没有发展、改进的动力,到目前还维持着陈旧的面孔。
3、眉县民歌
眉县民歌等形式的音乐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杨家村编钟的出土考证,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眉县民歌风格。其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孝歌、宗教歌等。 眉县民歌很多都是外传过来的,眉县真正当地民歌是以叫卖为主的民歌,如《买豆腐》、《货郎担》》等。眉县民歌也是以方言为主的,和凤县民歌有相似之处,但不如凤县民歌因地理位置而有丰富的表现形式。眉县本地民歌主要在眉县营头、齐镇、撗渠及眉县小法义等村镇。目前眉县民歌因没有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当地有关部门如县文教局、县文化馆没有采取积极的保护开发行动,也没有确立民歌传承人,从而致使眉县民歌数量少,临近失传、消失的频危状况。
4、陇县民歌
陇县地处陕甘宁交界处,自古以来受甘肃、宁夏等少数民族歌曲和陕西西府民歌方言的影响,形成了陇县民歌独特的风格韵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陇县民歌的代表陇州小调就已广为流传,它成了陇县人民最喜欢的一种文化生活。但目前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陇县能唱陇州小调的人已很少了。陇县民歌目前仅留有一部《陇州小调歌曲集》,该集是原陇县县委常委、公安局长王安义花了一年半时间寻访当地200多名老艺人,对传唱在陇县的民间小调、山歌进行搜集和整理而编写的。陇县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尚未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注意,陇州小调没有确定的传承人,陇州小调这一传统民间文化濒临失传境地。
二、“非遗”保护背景下陕西西府民歌保护发展现状
西府民歌凝结了历代宝鸡人民的心血智慧,是广大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它渗透在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今天,政府高度重视宝鸡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主要采用将西府民歌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方式进行保护,例如对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凤县民歌和西山酒歌制定了较长期的保护计划。凤县民歌在2005年县文化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民歌艺人进行了调查摸底造册;2006年制定了五年保护工作计划,撰写普查报告并编辑凤县民歌集;2007年出版凤县民歌集,开展民歌的传承教学;2008年建立凤县民歌创作队伍;2009年搜集、整理凤县民歌集,编辑凤县民歌集第一卷,2010年创建凤县民歌演唱队。针对宝鸡西山酒歌的濒危状况,当地有关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在2005年制订了五年保护工作计划,成立以主管区长为组长,专业干部、专家参加的西山酒歌保护领导小组。2006年,全面普查、挖掘、整理西山酒歌的渊源、传承、沿革等,建立以凤阁岭毛家庄村为主的西山酒歌研究会,列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单位。2007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宝鸡西山酒歌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并确立宝鸡市陈仓区风阁岭镇毛家村的农民赵玉明先生为代表性传承人,负责西山酒歌的传承、保护工作。2008年,组建了一支10人左右的区级西山酒歌表演推广团队,进行宣传与传授。2009—2010年对西山酒歌进行推广宣传,撰写、出版专著。
目前宝鸡其它县区的民歌保护工作还未纳入保护计划,宝鸡凤县民歌和西山酒歌的这些保护计划及目标也并未完全实现。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力有限,投入精力不够,西府民歌推广宣传的市场没有完全打开,后继乏人。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短缺,不能长久的持续下去,因此西府民歌的生存濒临失传的境地。
三、陕西西府民歌保护对策思考
1、加强对本土音乐的重视、推进西府民歌的相关研究
乔建中研究员在《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中提到“中国音乐有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不要建立这样的理论体系?我们有没有能力建立起这样的体系?……我对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1]]现在西府民歌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对其研究的缺乏,有的仅是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在将来的研究过程中应继续细化西府民歌的研究内容,如西府民歌的音乐理论分析、歌词语言分析、文化学分析、社会民俗分析、人类学分析等等,进一步推进西府民歌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西府民歌这种有着渊源历史的民间音乐。
2、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是解决西府民歌现存问题的重要因素
政府应在西府民歌的保护发展上投入更多的经济资助来改变它濒临失传的境地,以持续的经济扶持确保西府民歌的生存与发展。凤县政府部门在扶持和引导凤县民歌方面就起到了带头作用:如在1984年县文化教育局就对全县民歌艺人进行了调查摸底造册,对凤县民歌进行摄影、录像、制片、整理资抖,制作专题片,2011年正式成立了凤县张家尧民歌传习所,目前由凤县文化馆馆长牵头和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西府民间音乐研究所联合,将对富有特色的凤县民歌进行进一步收集、整理、用文谱的形式保存下来,在此基础之上将其传承。
3、努力培养民歌手、做好传承
人员素质是影响地方民间音乐发展的关键因素。现在西府民歌的人员数量本身就不多,要形成一支农民自己的民歌演唱队伍,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热心的民歌人才,才能使民歌具有相应的民间传承人,保护和发展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可以通过在各县区建立民歌传习所的办法,让民间歌手们在传承人的训练和带领下,在春节、节日庙会、祝寿、红白喜事等传统节日里进行表演,让广大群众了解和喜爱西府民歌,同时使一批批优秀歌手脱颖而出,让西府民歌这些珍贵的民间音乐新的一批传承人在老艺人的精心培养下发展、壮大,把西府民歌这首用生活谱曲、用劳动填词、传唱千年的艺术奇葩继续保护和传承下去。
4、拓宽民歌普及渠道
传统的民歌普及离不开民俗歌会和节庆迎神赛会等的传唱通道。陕南紫阳一年一度的茶文化节是紫阳民歌传承发展的一个很好平台,那么凤县每年一届的中国古凤州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节也可成为凤县民歌传承发展的一个平台,宝鸡就是一个旅游城市,我们可以效仿这一传承模式将西府民歌与本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更好的培养、寻找民歌手。
5、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相结合
发挥民间传承与学校传承相结合优势,促进西府民歌的良性发展。几年前北京地区就进行了在中小学开展“京剧进课堂”的尝试,以发扬传承我国的国粹。目前也有学者对陕北、陕南民歌进课堂进行了试点和研究。这一传承、保护模式也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可以把适合中小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健康向上的民歌作品的录像、现场演唱,加入欣赏课的内容,让他们对我们民族民间的本土音乐艺术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是从“根本”上抓起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极好方式。
参考文献:
[1]乔建中..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资源[J].音乐研究,2003(2).
[2]文怀沙,邵盈午.中华根与本—宝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3]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4]贺星,张熔,豆军红.“西府民歌”的考察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1(4).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