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日语精读课程中的文化导入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原创日期:2014-06-20人气:1334
一.序言

日语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它贯穿于大学日语教学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基础。从时间上来说,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日语精读课程在课时上的安排专科为每周6个学时,本科为每周8个学时,远远超过日语专业其他课程的课时安排。因此可以说如果精读课教学效果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课程教的学效果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于如何上好精读课的问题,长期以来相关研究都是从语言基础知识出发,讨论学生如何才能更好的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单词或者语法。并且从实际教学来看,大多数教师或者学生也默认对语言法则或者句型的机械记忆。诚然,固定的词汇或语法是必然要求学生记忆,但是如果能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一些词汇或者语法的成因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因素,那么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也能更加的得体,从而减少语用失误。

二.日语与日本文化

语言产生于文化,然后承担起传承文化的重任,因此也必然会如实的反映文化中所包含的风土人情、民族性格,心理特征等。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他的《语言》(1921)一书中曾经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学家帕尔默的《现代语言学导论》(1936)也提及“语言是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有许多文化学者曾指出日本文化为“岛国文化”或者“箱底文化”。“岛国文化”既有大陆文化那种对内的强大凝聚力,又有海洋文化的对外开放性。那么日本文化中对内的强大凝聚力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以及单一民族的国民性格。日本四面环海,南北狭长,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长期与外界隔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多民族国家相比要简单的多,彼此之间可以用最省力的语言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日本文化中对外的开放性在日语中则体现在日语本身对外来语的吸收上。可以说日语本身就是在“外来语”——汉语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当然,现代日语已经不把汉语看作是外来语了。但是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日语中常用词汇5个有1个是外来语,其中包括英语、德语、俄语等。

由此可见,精读课堂上晦涩难懂的语法跟其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精读课堂教学结合文化导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法及文章,反过来也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了解日本。

三.日语精读课中的文化导入

(一)入门阶段的文化导入

总所周知,日语是从汉语发展而来,在日语入门阶段体现的尤为明显。首先从文字符号上来说,日语的假名与西语系的字母相比,中国人在学习上更占有优势。例如:安→あ  寸→す   世→せ 像这样日语音标的基础五十音图都是有对应的汉语汉字的,那么在入门阶段的日语精读课中可以引入汉字草书和偏旁的概念,既可以减少初学者天生的对非母语的排斥感同时也可以在读音和书写方面有所帮助。

同样对于单词的学习可以一开始就引入音读和训读的概念,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为什么同样的汉字在日语和在汉语中的读音不一样,为什么同样的单词在日语和在汉语中的意思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尽量减少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出现的“望文生义”“想当然”这样的语言负迁移影响。

(二)语法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

精读课上的语法讲解一般来说有演绎法和归纳法。归纳法即通过例句,让学生归纳出句子中的语法规则,其优点是归纳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深刻的理解语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开放性思维等。但是由于归纳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对所使用例句要求也比较高,并且对于日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所掌握的词汇和句型有限,课堂教学不可能实施归纳法。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采取演绎教学法,即将新的语法的用法、意义先进行讲解再进行训练。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节约讲解时间,可以给学生留做练习的时间,并且教师可以很明确的指出语法的重点、难点,相应的前期准备会简单些。但是,其缺点就是课堂容易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的形式,并且记忆不深刻。

故本文主张在语法讲解时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文化导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例如,在讲解敬语时可让学生先通过短片了解公司或者家庭或者公共场所的礼仪礼节,使其能够亲眼看到对于不用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敬语方式,然后再具体讲解不同敬语的使用场合,最后还可以通过编、演的形式使学生亲身感受不同敬语的不同含义。

另外,特别是对于中日差异比较大的地方,更需要通过文化的导入使学生理解后再掌握。例如日语中的人称。汉语会话中经常会出现“你……”,这在日语中一般不直接用“あなた……”,而是直接用对方的名字或者职务。其实,这和日本文化也是相关的。日语中“你”的表达形式有很多,并且从各个时代从数量上到所包含的其他意义都有所不同,尤其是在敬意表达程度和男女使用上有所区别。发展到现代日语,第二人称代词已经不是可以充分表达对对方敬意的词了,在使用中如稍有不慎便会产生误解,因此人们对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越来越谨慎,甚至尽量避免使用。

(三)读解中的文化导入

精读中的读解文包括叙事类、说明类、议论类、寓言类等。如果说日语发音和词汇中还有大量的汉语的影子的话,那么文章则能真正体现日本人的心理以及日本文化。

例如新编日语第一册第二十课的会话中有这样的对话:

――ええ。私の家は新上海人ですから、旧正月には、やはり北国の習慣でギョーザを食べます。今日は何もありませんが、たくさん食べてください。

――はい、じゃ、遠慮なくいただきます。

以上对话时节选本课会话的一部分。主人说“今天什么也没有准备,请多吃一些”,既然“什么也没有准备了”,客人怎么“多吃一些”呢?说话人的语言中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但是,对此不合理的情况听话人并没有提出疑问,而是说“那我就不客气,放开吃了。”似乎听话人在回答的时候知道说话人话外的意思。也就是说看似不合理的会话中还有话里没有说出来的彼此之间都明白的意思。那是什么呢?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难理解,那就是主人在劝客人多吃点时所说的“今天什么也没有准备”其实是自谦的意思,也就是说对自己准备的东西没有信心,会担心客人不喜欢,因此说准备的东西其实没什么。

另外,此段会话中还有这样的对话:

――こちらの留学生活をどう思いますか。

――とてもいいと思います。

――なぜそう思いますか。

――楽しいからです。もちろん、問題もいろいろあると思いますが……

――たとえば?

会话是中国人问日本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生活感觉怎么样。日本留学生说感觉很好,因为过的很愉快。但是也有很多问题。此时日本留学生用了以“が……”结尾的省略句。此句话如果用汉语翻译的话,最后的助词“が……”会很难翻译出来,这就容易使学习者不明白为什么加上一个“が……”,因为无论是否有其翻译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一点,可以从日本人说话习惯上来解释。日本人说话比较暧昧,喜欢一些委婉的表达。“もちろん、問題もいろいろあると思いますが……”这句话很明显是个省略句,作用就是能够不直接说明在中国留学生活中不好的一面。

当然,日语精读课程中还有很多地方和日本文化密切相关,本文只是概括性的从入门、语法、读解三个部分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日语精读课程中导入文化因素的必要性。在精读课程中进行文化导入可以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也可以,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著作:唐磊,林洪主编.日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74

[2] 期刊:张晓希.《基础日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1).12-14

[3] 期刊:任利.《语言教学中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日语精读课教学法初探》[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2) .28-30

[4] 期刊:张添羽.《高校日语精读课授课模式初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10-13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