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新潮美术运动及其历史逻辑——艺术论文
觉醒
追述并不漫长的中国当代艺术史,一幅《父亲》摆脱了文革时期红,光,亮的人的摸样,我们终于开始回到了常识,回到了艺术本体。在这片土地上,人是苦难的,个体是挣扎的,人的面容曾经是红色的,现实中却是褐色的,与汗水纠缠在一起是劳累的。同样是在早些时候“伤痕绘画”代表画家王川的作品《再见吧,小路》中,面容苦涩的女孩,传达出的不仅仅是分别的哀愁,需要让人思考的是,在那个年代的我为什么会有小路上的分别,是什么左右着青年的相聚和分离?此时,借助个体苦难的悲情色彩所传达的现实,已经与起初北岛诗中的控诉和悲怨不同,是站在自我批判角度的反省和自明。觉醒还在继续,从每一个观看的角度体会,“我”在此时已经不由自主的开始辐射到我们。就像批评家高明潞所述,正当“伤痕”画家开始深入反思,“我和我们”的社会性、民族性和人性的不同侧面,从而跨入新的、深层的人的境界中去的时候,却突然转入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即在平淡自然之情下的,超我意识和普遍人性。
具体来说另外一个层面的觉醒,体现在对艺术本体的争论上,当时画家吴冠中首先在《绘画的形式美》中提出对旧理论具有挑战和冲击的观点,由此而引发了美术界关于内容与形式、具象与抽象问题的讨论。余波所至,画家“自我表现”问题的讨论,导致对画家个体表现的肯定;对什么是“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导致人们对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实践和理论认识两个方面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美术功能和本质等问题的讨论,实现了艺术本体最大程度的解放。
黄山会议
’85新潮运动的初期,从当时理论家、艺术家的讨论和创作的情况来看,深负突破的勇气,也开始尝试具体的建构方法。以1985年4月下旬的黄山会议为端绪,从创作自由与观念更新和今后艺术发展的方向两个并行的角度出发,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早期多元的局面的形成。“题材决定论”的否定,对艺术的多样化的提倡使画家重新回到审美;对“油画民族化”的质疑,打破了所谓民族的界限,并考虑艺术活动中创造的世界性;对解放创作的个性的追求的讨论,使画家从“人”的本质需求出发,探索个性的价值;
两股潮流
在一代人的渴望和不可阻挡的求变中,’85新潮运动的拉开帷幕。一种新的艺术倾向之所以能被称为运动,除了与时代背景有关,更重要的是参与者的自觉自醒,还体现在运动本身的所形成的力量,这种力量具有争议性的对抗空间(对旧观念而言),也具有持续而广泛的影响(对生成现场和之后发展而言)。即便作为运动的主体,参与者会自发形成的团体,但我认为团体的基础在于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理解,’85新潮运动正是在普罗个体的会聚中形成狂潮。
从整体来看,在绘画(指油画)方面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两股潮流,以理性和感性两个维度显影,在中国画领域也有关于传统和现代之间不同选择的争议。
理性维度以北方艺术群体(王广义,舒群等),红色·旅(超现实主义团体),池社(张培力,耿建翌等),上海非群体的个人探索(李山,陈箴,余友涵等),吴山专,谷文达,为主。这股理性之潮,从理论来看,按照批评家高明潞总结阐释,以人文理性、本体理性、思维理性三个层面交错展开。他们大多以理性的角度为出发点,崇尚人类精神,在宗教哲学、伦理哲学、生命哲学的认知基础上,以知觉空间表现时间的永恒性。感性维度(生命流)以西南艺术群体和江苏“新野性画派“最具代表性,参与者遍布大江南北。他们大多以直觉即是艺术创作的本能为出发点,崇尚生命意志,在生命哲学、泛神论的认知基础上,表现生命运动的张力。另外需要补充一下,此时我们谈到的理性与感性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判断、推理等活动与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相对立。根据具体的创作形态两者具有相关性也有差异性,简言之,生命流是在具备了理性的人文意识之上的感性。理性绘画也是在具备了感性的生命本体意识之上的理性。
’85之后
1986年的“珠海会议“在’85之后的历史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是一次会聚各地新潮美术参与者的会议,期间播放了从全国各地1100多张作品幻灯片,选出342张,在观摩作品的同时进行学术讨论,参会的青年群体代表介绍和阐述了各自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主张。从内容上看,这次会议是新潮美术一次交流、反思和升华。
这个时期的艺术活动是实践和批评良性互动的结合体,批评家栗宪庭站在理论层面发表的《重要的不是艺术》一文中,指出’85美术运动是“伤痕”和“乡土”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而非新起的现代艺术运动,因为个体意识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性,美术界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个体意识的潮流,共同的社会意识使他们的作品太过相似。另一方面,他也认为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看“借西方现代艺术的外壳,来寄寓自己软弱的、神经质般的纯粹精神”使作品显得“思想无力”,这也是’85美术运动的悲情之处。“我们可以从许多作品看出,他们的焦虑,他们的茫然,都是在对以人的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各种观念的重新思考,所以他们更喜欢西方现代哲学……这标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开始进入哲学的层次。但并非现代艺术运动自身,充其量只是一个思想准备阶段。因为科学、经济的落后,使他们愈加走进沙龙;哲学的贫困,使他们不得不去冒充哲学家;思想的无力,使艺术作品不得不承担它负担不起的思想重任,这正是当代中国艺术的骄傲,然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艺术的可悲。”提出这样的看法是站在反思角度而言的,具有浓重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有批评家指出:“珍惜、发展传统必先反传统,要超越现代主义必先实现现代主义。为了前进,只能苦心建立再破坏”对’85运动表达鼓励的态度。
小结:
’85新潮美术作为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站在过程论的角度来讲,每一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一个特定的具体运动过程,没有抽象的过程,’85美术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特定的一个过程,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不可能仅仅抽象的看成共同的社会意识统领一切,个体意识也是需要建立在具体的个体觉醒前提之上的。从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来看,’85美术运动是整个个体觉醒和当代中国艺术发展大过程的一个阶段,一个环节。
’85之后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还在继续。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