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摔伤后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我科对38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8例,女性20例,年龄60~~75岁。均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手术后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样饱和度实行严密监测30分钟一次,待病情平稳可改一小时一次【1】。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黏膜的色泽、温度、湿度,并观察尿量,尿量是一个很实用的指标。
2.2 卧位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给予患肢穿丁字鞋,保持中立外展位,防止患肢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2】,并可在患者双腿间夹软枕。手术两小时后定时翻身,防止压疮,注意翻身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轻柔。
2.3 术处局部情况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肢敷料情况,保持术处敷料清洁、固定。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在切口处置一引流管,一般情况下24~48小时拔管,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脱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正常情况下,术后第一个8小时引流液量≤250ml。
2.4 心理护理
由于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针对患者的复杂心理,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主,制定恰当的心理护理计划,观察患者及家属反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负担,并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联谊会,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建立健康行为,促进康复。
2.5预防并发症
2.5.1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
据文献报导,老年人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与老年人凝血因子增高,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有关【3】。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更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并且严密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周围静脉充盈度,如患肢皮肤发紫,皮温较健侧低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5.2 脱位的预防与护理
向病人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而从思想上提高重视,正确指导患者卧床期间肢体摆放姿势和搬动方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避免过早行高抬腿活动,如一旦脱位,应立即制动从而进一步处理。
3 功能锻炼
3.1 床上训练
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并指导上肢肌练习。
3.2 体位转移训练
术后4~7天,先在床上坐起,取半卧位,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0分钟,每天4~6次。
3.3 步行训练
术后7~8天,可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辅助步行,注意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转身时,如果患者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向健侧转则相反。
4 出院指导
与患者共同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要求每日完成,制定成册,并电话随访。避免坐位时向前倾及弯腰拾物。术后6周勿交叉双腿,勿坐沙发及矮凳。告知患者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病灶,应及时就诊。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5 小结
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经济负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向敏,金伟,谢光明等,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43例[J].广西医学,2008,30(7):1048-1049.
[2]华蕾,宋艳霞,孙燕,34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3]尤奎成,侯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问题认识[J].医学综述,2011,17(3):393.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