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化学习题教学-教学论文
摘要:基于传统习题教学的弊端,探讨了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习题教学的各种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认知水平 知识整合
学习是一个循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使此过程能更加高效,每单元结束后,习题课是不可缺少的。如何使习题教学在完成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融会贯通新旧知识,提升思维,发展能力,笔者在最近几年中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指导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
“最近发展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首先提出,他认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分为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所谓现有水平,是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潜在发展水平,是那些尚处于形成的状态,表现为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可以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通过模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的智力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通俗的来说就是学生中的多数手举起的高度和弹跳所能达到的高度之间的一个空间领域。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
传统习题教学主要服务于“双基”,注重知识方法介绍→典型例题分析→学生模仿→巩固知识和方法这种被动构建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习题教学往往是就题论题,到最后演变变为题海战术,无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能力,而且会使学生表现出厌倦情绪。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设问,追问环节,进行知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和联系。问题设置层层递进,引起学生思考,制造矛盾的冲突,形成对比,获得新知识。习题选择上考虑典型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发散性和创新性,其一般可以用如下流程来表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下的习题教学策略
1、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启发点拨
习题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内化,将学生的潜在发在水平要变为现有水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教师应该精心挑选化学习题,抛弃那些过难的、过繁的偏题和怪题,紧紧围绕重点知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中,使之融会贯通(即同化过程),让学生适当的修改或重建原有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来同化新的知识(即顺应过程)。在学生思维发展产生阻碍和迷茫之时,给以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启发学生醒悟,发展现有的认知水平。
例.由乙醛和乙炔组成的混合气体,经测定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72% ,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
A.32.0% B.22.65% C.19.56% D.2.14 %
笔者第一次给学生做此类型的习题时,学生思考时间较长,不知如何动手,更有学生以为条件不够无法计算。此时,笔者点拨学生将乙醛的化学式变形,写成C2H2·H2O,这一点拨,学生很快的找到解题问题的方法:即混合气体由乙炔和水组成, 由已知碳的质量分数可以乙炔的质量分数,然后求得水质量分数,再计算氧即可得到答案。
2、及时整合,多题归一,融会贯通
教学过程中,经常听学生说:许多题目,只要经老师稍一讲解,就觉得挺简单的,但如没有老师的提醒,自己拿到题目后就不知如何下手。化学试题不计其数,通过习题的分析,及时梳理各种类似知识,实现知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逐步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重组的规律,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和优化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模式。如下面的三个例题:
例1.3.84g铜和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时的气体2.24L,若把装有这些气体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需通入多少升标况下的氧气才能使集气瓶充满溶液?
例2.用两支惰性电极插入500mL AgNO3溶液中,通电电解,当电解液的pH从6.0变为3.0时,电极上析出银的质量?
例3.10g 铁镁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当金属完全反应后,收集到标况下4.48LNO气体(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得多少克沉淀?
尽管表面看起来形式并不一致,但它们的求解思路都可以利用电子守恒思想解题。通过此类习题的训练可激发学生将分散、零乱的“点的记忆”变为“线的记忆”,有点到面,逐步形成知识的立体结构,增加学生的“弹跳力”,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3、注重拓展,触类旁通,实现迁移
学生一旦将新知识成功的转化为内在的认知,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新能力后,原有“最近发展区”变为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自然的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最近发展区,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使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质的飞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习题教学中,问题要层层递进,有简单到复杂。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其此思想和方法运用到同类性质的习题中,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迁移,不断地打破“最近发展区”。
例在设计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习题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习题组:
〖问题〗等物质的量的钠、镁、铝投入到过量的盐酸中,求放出氢气的体积比?
变式1 等质量的钠、镁、铝投入到过量的盐酸中,求放出氢气的体积比?
变式2 等物质的量的过量的镁、铝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中,求放出氢气的体积比?
变式3 将钠、镁、铝投入到过量的盐酸中放出等体积的氢气,求消耗盐酸的质量比?
变式4 各3mol的钠、镁铝各投入到含溶质1mol的盐酸中,放出氢气最多的是哪一种?
4、加强交流,重视反馈,提高实效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隐性的概念,而且是不断变化的。教师除了对学生要有较为全面、正确的认识之外,课堂上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获得反馈信息,深入挖掘学生的疑问、提问和反问,合理引导和启发,突破“最近发展区”。
例如:下列气体不能可以被浓硫酸干燥时是( )
A、NH3 B、HBr C、SO2 D、CO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多数同学认为答案是AB而有个别同学认为A,认为HBr是可以被干燥的。笔者先让选择B的学生解释为什么HBr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同学说出了如下的方程式2HBr+ H2SO4=Br2+SO2+2H2O,没有选择B的同学也“针锋相对”给出了方程式
Br 2+SO2+2H2O = 2HBr + H2SO4。同学们开始糊涂了,这两个方程式都看到过,它们是可逆反应吗?针对学生的疑问,首先让学生回忆可逆反应的定义,分析上述两个方程是否完全符合,有什么差别?根据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而稀硫酸没有现有认知,获得溴单质的氧化能力处于浓、稀硫酸之间的新知识,从而掌握上述两个方程都能进行的实质,同时推广到不同物质在不同环境下氧化或还原能力有所不同。
总之,就如维果茨基所说教学要建立在个体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之上,而不是迁就于现有的发展水平。教学的指向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就算是班级之间整体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习题教学时,要对学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寻找合理的生长点,进行隐性的分层次教学。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建构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2.2
于海强.例谈创设最近发展区开展习题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7
陆庭銮.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习题教学[J],化学教育, 2008.6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