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陶渊明与隐居群体

作者:夏能权来源:《芒种》日期:2015-07-12人气:1311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隐士这一团体,史家褒贬不一,因为其中有沽名钓誉的“假隐者”,也有真正的隐士,而这一群体的人数实际上是庞大的,其中也有与陶渊明惺惺相惜者,例如在陶渊明的《咏贫士》中,就表达了对东汉著名隐士张仲蔚的称赞:“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南朝的范晔在《后汉书•逸民传序》中总结这一群体为:“彼虽有类硁硁沽名者,然而蝉蜕囂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②直接指出了那些令人鄙夷的假隐者的存在,可以说算得上较为客观。而陶渊明则是一个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践行真隐的人。陶渊明为六朝乃至后世的隐士做出了一个艺术与人生,自由与逍遥相结合的榜样,他隐居于田园,又做到了对田园的超越。在陶渊明以后,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意境中大量出现隐士所隐之处,隐士所存之心,前者往往被文人描绘成心灵世界的乐土,一个充满诗意的天地,而后者则与许多美好的品格相联系,陶渊明也因此而与老庄并列,甚至与陶渊明相关的菊花也成为了隐士的代表意象:“在采菊之际,诗人抬头凝视远处的南山。这一姿态不仅已经成为陶渊明的标志,而且后代读者往往把篱畔的菊花看成诗人高尚节操的象征。”③

除了陶渊明之外,仅就对文人而言充满了无法消解的痛苦的魏晋六朝而言,也出现了颇多隐士,例如孙登、孟陋、沈道虔等人,但是他们与陶渊明主要有两处差异,首先是他们选择的归隐地点主要是在山林水泽处,其生活环境的恶劣很难说不在陶渊明之上,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同时未免带了几分做作与虚伪。其次,他们并没能像陶渊明那样真正从“我”出发进行写作,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与陶渊明相去甚远,也很少有人能像陶渊明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所写的那样“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索。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来为自己的全真保身进行辩护,倒反是身居庙堂高位的张华《招隐》对隐士心态写得比他们更真切:“隐士托山林,遁世以保真。”

综上,陶渊明诗歌中的归隐倾向,包含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在晋宋更迭之际,陶渊明心系前朝,将自己归为晋朝遗民的行列,拒绝与刘宋合作。在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中,陶渊明澹泊心、自由心彻底觉悟,只有归隐才是他最终的去处。陶渊明也为后世文人的归隐提供了一个范本,不管是想归隐者,还是借归隐抒怀者,都能从他这里汲取到力量。包括苏轼等在内的文人在个人理想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在“归”的理想与“仕”冲突时,只好将他们的“我”寄托在陶渊明身上,来满足他们神游万里,终极自由的愿望。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