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剥离联合皮下搔刮术根治腋臭-医学论文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23例、年龄17-40岁;有家族遗传史者23例(60.52%);有油性耳耵聍者18例(47.37%)过去治疗史者20例(52.63%其中酒精或中药皮下注射7例,激光10例,电针2例)。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双上肢外展上举,屈时掌心向上置于枕部,备皮在腋毛分布区边缘用甲紫溶液沿腋毛外缘0.5cm标记术区周线,固定。常规消毒、铺巾后,取2%利多卡因溶液20ml,生理盐水稀释至60ml,浓度约7%,加肾上腺素0.2mg,行局部皮下浸润麻醉,在腋中线中部或腋后缘中部做一纵形切口长2.5-3cm直达皮下,用腋臭刀将腋毛分布区的皮肤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仅含少量皮下脂肪颗粒的全厚皮瓣,并用刮勺彻底刮尽皮下脂肪、毛囊和部分汗腺组织,范围应超出腋毛边缘10-15cm,腋区皮瓣厚约0.2-0.3cm;两侧完毕后将积血自小切口挤出。检查皮下无活动出血后,用0/3丝线缝合切口1-2针,棉签压迫.“8”字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双肢制动,3天换药,12天拆线。
疗效标准:
治愈:出汗后腋部20cm内无臭味,腋汗明显减少;显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无臭味,腋汗明显减少,患者恢复正常社交工作;有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明显减少,腋汗减少,不妨碍患者恢复正常社交工作;无效:出汗后腋部20cm外臭味无好转,腋汗无明显减少,妨碍患者正常社交工作。
结果:
在本组38例中,除1例因右侧皮瓣下因出血,伤口延期愈合外,其余病例均Ⅰ期愈合。38例患者经过6个月至3年的随访,治愈36例(94.47);显效2例(5.26%)。伤口愈合良好,无皮肤坏死、感染等;腋窝切口疤痕不明显,外观良好,双上肢活动不影响。
讨论:
腋臭是由大汗腺分泌过多引起,而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真皮下及皮下组织浅层,去除大汗腺既能治愈腋臭。根据目前腋臭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既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而非手术治疗如药物外用及局部注射、冷冻、电解、激光、脂肪抽吸等,常常不能根治腋臭;而手术治疗采用多“Z”或单“Z”成形、传统的菱形切除术等,因能彻底切除腋毛区域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和腋毛区域皮下毛囊及汗腺组织,疗效较肯定,但因术后瘢痕较大,影响美观,甚至因瘢痕挛缩影响关节功能,或复发率及并发症高等,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
该术式将皮下及皮肤深层的大汗腺分离,切断大汗腺管道,并破坏毛囊及部分汗腺,从而达到去除腋臭的目的。小切口皮下搔刮术因能象非手术疗法那样基本不留瘢痕(瘢痕轻),又能象手术疗法那样彻底切除真皮下和皮下组织内的大汗腺组织。疗效确切,创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腋臭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
1.行皮下浸润麻醉时,将麻药注入真皮下层与皮下组织浅层之间,这样麻醉效果好且易于分离。
2.切开皮肤直至皮下,皮下分离范围易超出腋毛缘0.5cm,分离
层在脂肪浅层紧贴真皮下层,以防层次不一或过深,至术后出血或
复发。
3.皮片修剪成无脂肪颗粒的全厚或中厚皮片,并对周围散在毛
囊进行搔刮,否则易于复发或疗效差。
4. 创面彻底止血,观察,防治死腔。术后“8”字绷带加压包扎,双肢制动。
参考文献:
杨晓惠 李健宁 主编 实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2.
孙福田 美容外科手术技巧和并发症的防治 青岛出版社出版 1995.322.
陈言汤 主编 美容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40.
赵景华 罗旭松 于 蓉 等 局部切除连续多Z成形手术治疗腋臭【J】 华西医学 2000.15(1):86
丁芷林 主 编 美容整形手术并发症 北京:北京出版社出版1994.77-78.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