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心理描写的文学意义
1.揭示人性的险恶与面临的生存困境
心理描写的表现手法常用于中国现代心理小说中,通常将欲与社会人生的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人性特征的心理描写的作品有很多,小说《沉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要讲述五四那一代青年在理性与性欲间的矛盾与冲突,该小说表达出那代人的心声,非常受当时青年们的喜爱与推崇。与之不同的是,施哲存的小说则拓展了在性方面的阐述方式,主要侧重揭示宗教、种族与欲的矛盾和冲突。张爱玲的小说与之相比,在描绘人性的丰富饱满度上则显得更胜一筹。通过描绘性欲的不能满足而发展成心理变态,展示了人本性的自私、虚伪、虚荣、阴暗和自恋。诸如《沉香屑第一炉香》里为金钱而自愿堕落最后越陷越深的梁太太,《鸿鸾禧》中虚心假意、相互嫉妒的小姑二乔四美和嫂子,这些小说里的人物都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最终他们的人生以自我毁灭的悲剧划上句号,始终无法走出自己的人生困境。就像小说《烬余录》中描述的那种孤独感一样,渴望沟通却无法得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令人无比绝望。
2.丰富描绘人物心理的手法
张爱玲擅长通过自己独特的感觉,用不同于传统的色彩语言,游刃有余地展示笔下人物的苍凉心态和生存状况,其小说丰富了描绘人物心理的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突出人物瞬间的矛盾心理。比如施哲存的小说《石秀》中石秀迷醉于潘巧云的一颦一笑,当他想要接近她时,又突然被杨雄的皂色头帽所提醒,便没有继续靠近,这种突出刻画人物心理瞬间变化的心理矛盾的手法,使小说人物更加鲜活和逼真,让读者脑海里的故事情节如电影般真切。凭借女性独有的细腻和对事物更深切的感知,张爱玲的小说在对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同样也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2)传统表现手法与现代表现手法交相辉映。郁达夫、施哲存的小说在人物心理刻画上,由于深受西方现代作家的影响,偏重使用现代心理表现手法,而不太重视对人物外在活动的深入展开。张爱玲很好地避免了这一不足,借鉴现代西方心理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同时将中国传统手法完美的融于其中,使人物心理活动与其他外在活动一起服务于对人物的细致刻画,没有一点违和之感;(3)独创横向与纵向、参差对照的表现手法。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视角多个方面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以实现多个人物心理活动的鲜明对比和相互衬托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手法上对现实的简单描绘,对社会、人生、物质层面的东西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并且不再仅仅限于对一个人的描写,而是让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展现出来,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饱满。比如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小说主要刻画留日学生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对于其他人物的心理特征,读者无从知道[3]。
3.揭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张爱玲笔下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社会特殊的转型时期,小说中人物所承受的沉重精神负荷都通过对人物性格分裂及其发展过程的细致刻画得以生动的展现。比如《金锁记》中对七巧性格分裂的刻画,爱情和金钱她只能选择其一,哥嫂的贪图钱财使她被迫嫁给了患有软骨病的姜二爷,性本能的无法满足和情欲受压抑的惨痛精神代价使她内心无比煎熬与挣扎,最终也毁了自己;《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的心理冲突也十分强烈,事业和爱情,他最终选择了前者,但其在爱情方面的无法满足使他最后走向堕落,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最终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和家庭。张爱玲写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红玫瑰”和“白玫瑰”,无论振保选择哪一个,他都不会幸福,因为对爱情的追求,人们总是会觉得不曾拥有的才是更好的。这些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两难处境和巨大的精神压力[4]。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