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域:自然的在场与诗意地栖居
在华海的生态诗歌中,自然成了抚慰诗人心灵的力量所在,人与自然已经完全融合为一体。自然的气息不自觉中已深入到诗人的灵魂,并以充满神奇力量的触角抚慰诗人的心灵与感官,仿佛有无数的细胞在自然的伟力面前复活,让诗人忘记了世俗的物质语言,而直接倾听灵魂的诉说写下了自然的心声。自然在诗人眼中不仅具有浪漫色彩、蕴含伟力。
华海对于自然所具有浪漫色彩的领会与表现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对于自然魅力的重新发现,引发读者的自然意识和回归自然的文化冲动,而且还是对于自然所具有的净化心灵、治愈精神病症作用的看重。人与自然的长期疏离造成当代人的迷失自我、精神闭抑等恶果已经显露,而作为疗救之策,诗人主张借自然之力来加以克服和治疗。对于现实生态危机的严峻情形,华海有着自己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怨怪老天为什么不下雨,怨怪河水为什么会断流,其实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疯狂地砍伐森林,暴虐地掠夺自然,肆虐地破坏、污染环境,这一切从整体上破坏了生态平衡,形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操纵这一切的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错位。人和自然本是和谐共生的,但人们从贪欲出发,从‘人类的利益中心’出发,对大自然痛下杀手,而由此酿下的苦酒还得由自己来喝,疯狂与荒唐常是孪生怪胎。”[1](p.11)
在人类追求经济利益和现代化的过程中,自然已经遭到人类毁灭性的打击,这其中既有对于“钢铁的车”的技术迷信,更有对“惯性的车”的文化立场的麻木,最终造成了人类“你们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们”的顽固中心主义立场。在华海的笔下,城市已经成为生态灾难的频发地。在《窗外,飘来怪味》中,诗人对都市中的恶劣生态及其背后的经济、体制、文化因素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窗外,有股怪味飘来……我说:忍忍吧,它有产值、税收,还有奖金……小区住户再不像当初/怒上心头拍案而起/日报上说工厂建立了治污机制/人大督查了,政协过问了/专家也论证怪味并无大害/还有啥好说,专家论证/有益无害 我也信/只能怀疑自己的鼻子[2](p.88-89)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生态灾难面前,人们并非没有对于灾难原因的认识,但是这种正常的认知在经济效益、政治利益面前被遮蔽了,生态环境监督和治理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危机的存在和加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正是人类自身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和对于物质产品的享受,直接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生态灾害生成之后,人们又不愿牺牲自己的既得利益,反而让更多的无辜人群遭受药厂污染物的侵袭。这种唯发展马首是瞻的观念,既造成了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又最终导致了人们成为生态危机的受害者。华海通过一首诗歌形象地再现了破坏自然生态来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内在链条,并对造成生态危机的人类局限表达了愤怒和忧虑。诗人并未停留在环境污染、破坏的表象上,而是深入到了生态危机的社会、人性根源,其批判力度和反思锋芒无疑是深刻的。
在华海的生态诗歌中,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诗人对于诗意栖居理想的追求和勾勒。在作者看来,诗意地栖居不仅关系到现实的生态问题,而且更和人类的精神生态状况息息相关。作为对现代人盲目自信、唯科技是从心理的矫正,重新感悟自然、领悟自然成为文艺家们持续不断努力的方向。只有在自然中,人才能获得身心的慰藉,诗意、健康地栖居在大地上。在华海的作品中,自然具有恢复人们感知能力的神奇力量。在与自然的亲近、熟悉的过程中,诗人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并因此在清远山城的山水之间寻觅到了自己的精神栖居之点。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