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须从利益文化走向素质文化
2013年,教育部曾为《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两次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关于学生“课业”问题的国家高级领导人重要讲话、指示和教育部级的“减负令”接二连三,但当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并未解决,而且还出现越减越重的“怪现象”。学者们从社会学、博弈论、政策学等多个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而笔者认为,“减负”之途之所以步履维艰,有其深层次的文化根源。
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追求利益为主导性价值取向的“利益文化”一直占据着文化的核心地位,致使人们将权力和财富视为“圭臬”。课业负担问题亦难逃利益文化的禁锢。大部分人认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付考试主要是为了获得稀缺的教育资源、体面的社会地位和良好的社会资格等利益,并获得入学资格和文凭。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社会生存所需的利益,几乎将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课业知识上,因而忽视了素质的多元发展,导致课业负担之疾积重难返。
破解学生“减负”难题,必须从利益文化走向“素质文化”。素质文化以追求素质发展为主导性价值取向,其发展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实现自身的素质发展。人的发展不仅仅是要应付枯燥乏味的功课和考试,而是要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个体素质发展的最优化。
实现利益文化走向素质文化的转变,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教师素质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宗旨,体现“素质文化”的引领性;评价目标的建立、内容的选择和标准的建构应尽量完整,体现“素质文化”的整体性;通过有效交往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体现“素质文化”的交互性;形成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完善机制,促进学生的自主与个性化发展,体现“素质文化”的独特性;研究和运用弹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激励每一个学生发展,体现“素质文化”的包容性。
从“利益文化”走向“素质文化”,并非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转变过程中,还需要批判性地保留“利益文化”中那些有益的成分,例如“利益文化”崇尚竞争,而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