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性实验也可挖掘探究性思维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其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念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手段。然而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将之绝对化,认为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唯一途径,而把验证性实验当作探究性实验的一个对立面,其实不然,验证性实验也可挖掘和培养探究性思维。
探究的最基本特征不在于姓“探”还是姓“验”,关键看学生的实验是否具有探究性,看学生发挥了多大的自主性。为此,验证性实验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并引导其思考、讨论和交流,同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在实际教学中,最好把握的教学手段就是把验证性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这一内容时,教材中设计的实验为: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第二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这样的实验指导虽然简洁明了,但学生却很容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若该过程改用探究方式来呈现,则效果会好很多。
师: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若出现蓝色,是否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生:不一定,可能原来就有。
师:那么该怎么排除这种可能?
生:可以将植物在黑暗的地方放置一昼夜,把原来的淀粉消耗掉。
师:那怎样才能证明淀粉是在光下产生的呢?
生:可以设立对照实验,叶子一部分遮光,一部分见光。
师:还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排除色素对实验的干扰呢?
生:可以用酒精溶解,先去除叶绿素。由此可知,原本验证性实验因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而变得生动有趣,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情趣。这也启示我们,在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恰当时机设置教学“留白”,也可以巧妙地将验证性实验探究化,以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例如,教材直接告知学生在实验室用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₂时。我们不妨设置“留白”,提出几个小问题:为什么不选用碳酸钠?为什么不选用稀硫酸?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后会弄明确:选用碳酸钠会使反应太剧烈,选用稀硫酸则因生成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行。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