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与哥特文学
哥特文学起源于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发展兴盛,其带有恐怖特色和魔幻色彩的书写使这一类型的文学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死亡、虐待、鬼神等是哥特文学书写的主体,这使哥特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主流文学批评者也对哥特文学的恐怖化倾向提出抗议,但随着哥特文学家的不断努力,这种体裁的文学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流传开来。②霍桑与哥特文学结缘于席卷北美的“新英格兰文艺复兴”浪潮之中,在这场文艺运动中,霍桑大量地接受并吸收了哥特文学的创作精华,同时也摒弃了哥特文学之糟粕,将恐怖从单纯的画面、场景布设转向了对人类内心世界恐惧感和人性善恶之上,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特的“哥特罗曼司”创作风格。
在霍桑的有生之年,其“哥特罗曼司”式创作并未获得应有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对于其小说的研究才逐渐增多,此时美国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霍桑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象征主义手法和其中孕藏的宗教思想,大多评论者均认为霍桑的文字晦涩。事实上,这种晦涩是霍桑有意而为之,如前文所述,霍桑继承了哥特小说中的恐怖化倾向,但却将这种恐怖发展为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关照,书写精神层面的恐怖使霍桑多采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也就具有隐晦的特点。这种隐晦特点与哥特风格使霍桑在中国的研究十分滞后,在改革开放后,霍桑才受到了国内文艺批评界的重视,其研究的切入点大都为霍桑小说的哥特色彩,在此类研究中,对于霍桑小说的哥特式的创作风格研究主要停留在其文字表面的恐怖特点,总的来说研究不够深入。近年来,国内对于霍桑独特的“哥特罗曼司”创作风格的关注程度大幅上升,研究深度也不断增强。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细读霍桑的代表作品,以著名长篇小说《红字》为重点,解读霍桑小说所展现出的独特的哥特性。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