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深度话语的力量
如果说传统电视媒体放下身段,主动适应受众习惯,开始新闻碎片化的尝试,是在与新兴媒体为争夺市场而开展的白刃战,这样的战斗也许是惨烈的,但如果电视新闻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必然要有独特之处,那就是独到的观点和电视化的调查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深度报道+意见性新闻。虽然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传播的速度和数量已经让电视没有了先天优势,但深度话语仍然能够抓住受众,让电视再次焕发荣光,比如柴静的《穹顶之下》就是一个深度话语的典型案例。
众所周知,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的强项,也是特有优势。因为受传播方式和习惯的制约,网络媒体往往对于新闻本身给予关注,但事件背后的故事就很少挖掘了,因为这不符合新闻快餐的特性。但电视新闻则不同,真正坐下来,静心看电视的观众就是希望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个清楚,这也就为电视深度报道提高了发展的空间。此外,电视新闻的线性结构,也有利于调查类深度报道的展示。
其实,深度报道发源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原本是平面媒体对抗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方式,由于市场效果良好,很快被电视媒体学习并采用。196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就推出了第一个电视新闻深度报道《60分钟》,节目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以对各类社会问题和新闻事件做深度调查,节目很快获得了成功。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焦点访谈》等节目的推出,深度报道开始进入中国电视领域,至今《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调查类节目仍然是观众非常喜爱的节目。此外,各大省级卫视中的“大调查”、“大扫描”、“大透视”等深度报道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可以看出,深度报道对受众的吸附力还是挺强的。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深度报道也应有所调整,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改变。
(一)采用板块结构渐次推进
一般来说,一个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时长都在10分钟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60分钟,除非节目非常吸引观众,否则这样长的时间很难让观众一直守在电视旁,是否可以把一个较长的节目,分割开来,成了几个小的板块,每个板块设置各自的兴奋点,像电视连续剧一样渐次展出,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把一个问题展现清楚,这样的播出方式也有点类似此前说的碎片化结构,将更适应观众的收视习惯。
(二)调查与评论相互交融
在最近的一份观众收视情况和收视意愿的抽样调查显示,观众期待度很高的节目类型首先是时事新闻类和热点话题访谈类节目,其次才是影视剧和现场直播。这一调查结果也表明,重大的时事新闻,热点话题,是当前受众之于电视传播的“重中之重”。这两类节目也正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重头戏”。在对于这些新闻大事件,一般观众往往只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加以解读,让观众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样观众观看节目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让新闻节目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运用大数据,实现大屏小屏的互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统计数据可以直接帮助我们得出相关结论、或者判断出某种走势,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既可以直观的看出我们需要的答案,而且这样的答案是更加客观可信的。如今一些数据类的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开始出现在屏幕上,这些深度报道运用大量的数据、可视化的叙事方式,在配上相关的动画图表,让新闻易读性增强、更符合观众的口味。
(四)要有个性化的主持人和观察型记者。
新闻深度报道要想独树一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营造个性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有个性化的主持人、记者。他们独有的语言风格、气质、将成为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做出不一样的深度报道,我们电视媒体要着力打造有鲜明个性的主持人、记者,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个人特色和魅力的舞台,并用他们的个人魅力来塑造媒介形象。
总之,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电视新闻要想突围、要想发展,不做出改变是没有出路的。其实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多元化,新闻的题材是越来越广泛、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也越来越多,但不管怎样,新闻始终是新闻,关键是我们从那个角度、以那种方式去看它,而碎片化、深度化应该是切合电视新闻发展特性的一条可行之路。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