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现状与革新
在我国新闻报道领域,典型人物报道始终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报道形式存在,弘扬着时代主流价值观,散发着真善美的道德光芒,释放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新闻媒体引导舆论、塑造社会皮肤的重要传播形式。正因为具备如此的文本特色,在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各个时期,典型任务报道都肩负着巨大的政治使命,从抗美援朝中保家卫国的黄继光到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种棉模范吴吉昌,再到新时期的徐洪刚、李素丽、徐虎、孔繁森、胡佩兰等等,一大批典型人物报道的推出,传达着党和国家的政治方针,塑造着民族文化精神,堪称一部部催人奋进的民族史诗。然而,遗憾的是在我国新闻宣传的较长一段时期内,新闻媒体人忽视了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一味强调典型人物报道的宣传功能和政治导向,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单面灌输的传播方式,以致于使典型人物报道变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
此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实现了新闻传播呈现出交互性的态势,传统的传播模式出现极大变革,传播权力面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这种交互性、开放性的新型传播模式对当前典型人物报道深具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使当前典型人物报道举步维艰、无所适从。新形势下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以下表征:
媒介环境变化导致典型人物报道数量减少
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促使媒介生态环境变化的革命性力量。20世纪中后期,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它运用数字、网络等技术手段,以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宽带局域网、和卫星等为渠道,向用户(即受众)提供文本、音频、视频等交互式信息和服务。相比于人类传播史上以往的四个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传播使媒介环境和传播生态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传者和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面临颠覆。CNNIC在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12月,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5.8%,中国网民的互联网使用已经从数量的增长转换到使用程度的加深,手机上网的用户规模增长明显。(如下图)
图片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12
图片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2013.12
伴随着新媒体挟新技术之利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城略地,公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思想的日渐多元,过去一元化的舆论导向时代彻底终结,过去以行政力量推动发展的党报党刊在传媒市场格局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而以政治导向为主的典型人物报道在党报党刊的改革中也出现数量日益减少的趋势。
同质化报道模式使典型人物报道可读性降低
近些年,随着都市报、晚报等城市化报纸的日益兴起,新闻报道的式样和手法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伴随着时代和政治而生的典型人物报道具有浓厚的宣传色彩,在报道模式上往往更加注重教育性和政治宣传的功效,因此在历史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典型人物报道缺乏对受众心理和传播机制的研究,以传者为中心,一味拔高典型人物的精神和事迹,甚至不惜运用虚假、空洞的概括性语言进行吹捧,使先进人物脱离了正常人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性,这种僵化刻板、陈词滥调的报道模式大大降低了作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对于典型人物报道的问题,新华社曾经做过一个“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的课题,对典型人物报道的主要问题进行过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 68%的人认为是“都是优点,没有缺点”,61%的人认为是“模式化、概念化”,50%的人认为是“空话、套话多”,39%认为是“对典型人物的个性特点挖掘不够”。
典型人物报道长期积累下的陋习积重难返,典型报道中的程式化和肉麻吹捧严重伤害了人们对报道的信任,也使典型人物报道的可读性荡然无存。《农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典型人物报道——《为老百姓多做实事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记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把湖北省沙洋县委书记黄爱国吹嘘成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好干部。文章刊出后,当地群众认为这是一篇最肉麻的文章,而主人翁黄爱国本人则认为此文严重地影响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看法,造成了大家对自己的误解,在全县范围收缴当天的《农民日报》。
大众文化兴起使典型人物报道传播效果弱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迅速发展壮大,并成为能与代表官方的主流文化、代表学界的精英文化并存的社会主干文化形态。它把视线聚焦在大众日常生活、身边小事和喜乐哀愁,幽默轻松、休闲愉快是它的文化主调,并以其特有的通俗性、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商业性,日渐成了普通受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此外,伴随着受众的网络迁徙,这些过去传播关系中的受者有了独立的思想、有了更强的质疑精神,更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崇尚互动、合作。过去的传播机制显然已经被打破,信息的碎片化,受众逐渐形成小众的圈群,传统的“你说我听”的单项传播模式已经不再符合信息传播规律,这也使以政治导向为使命的典型任务报道传播效果趋于弱化,过去以传者为本位的典型人物报道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众文化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受众口味。
尽管典型人物报道在新时期面临巨大挑战,但在这个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开放化的社会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仍担负着重要的舆论引导和精神塑造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新时期如何改进与创新典型人物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要要掌握第一手材料,力求真实客观
过去,典型人物报道的主观色彩泛滥,报道中媒体往往一哄而上,报道的先进人物要么没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是一心扑在事业上、不顾家庭、不顾身体的超凡脱俗的圣人,要么完美无瑕,情感单纯,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应变能力。报道的人物典型高高在上,甚至完美到令人无法信服的地步。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报道首先要遵循的规律就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典型人物报道更要事实求实,用细节来塑造人,用真情来打动人,靠事实来说话。
在典型人物报道中,记者要深入采访调查,掌握扎实丰富的材料,体现人物个性,抓住人物特点,选取人物身上与众不同之处,选准角度,立足个性,把人物写活,切忌千人一面,刻意拔高。一般来说,那些个性鲜明、细节鲜活的人物事迹在传播中的说服力更强,起到的带动作用也就更大。在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地方,可感性较强、叙述的节奏应当尽量舒缓些,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渲染,把有血有肉的部分凸现出来。在进行感情的渲染和传递中要注意客观性,记者要把观点观点蕴含在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之中,让受众自己去体味并得出结论。
典型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要想继续发挥示范和引领的喉舌作用,避免引起传播的逆向效应,根本就是要创新。
首先是思维的创新。在个性表达的多元化社会中,人们已对单纯的说教早已经失去兴趣,对于报道的教化作用要尽量淡化,媒体一定要摒弃居高临下的传播理念,媒体要把目光更多的投向身边的平凡人,注重典型人物身份的多样化,让普通人成为宣传的主角,用其曲折的经历打动人,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吸引人,用闪光的品质感染人。
其次是主题的创新,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化,典型人物报道的主题要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化,媒体记者要与时俱进,把报道的视角和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反映不同行业和阶层的人们身上的时代精神和生活追求。
再次是形式上的创新。传统的典型人物报道的方式总显得太直接、太硬,表达手法也也十分单调,没有考虑传播的艺术和受众的感受。当前新媒体传播的渠道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给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和发展契机。在典型人物报道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实时互动、视听画合一的特征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也可以邀请先进人物做客网络演播室与受众面对面交流,比如人民网《强国论坛》请来了任长霞的妹妹任丽娟与网友交流,访谈期间在线浏览人数超过三万人。此外,还可以运用微信、博客等即时交流工具进行议程设置,通过媒体联动树立典型、培养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舆论意见领袖,为典型人物建立微博、微信,有效的利用微媒介传播,打造典型报道的创新性和可读化,实现新时期典型人物报道的华丽转身。
典型人物报道要反映平民视角、更要体现时代精神
典型人物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种报道形式担负着坚定不移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任。要想使典型人物报道重新焕发活力,广泛影响社会主流人群,干预社会生活,就必须要注重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选取生动鲜活的基层百姓的生活细节和视角来反映重大的主题,要从小处着手、深入浅出,寻找到典型报道高起点与低落点的最佳契合点。其中,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典型人物报道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媒体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普通人的生活空间,把人物评选的焦点集中在一批普普通通人的身上,重在突出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芒,关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自身的命运和价值。他们也许是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也许是积极从事艾滋病防治和宣传的公益人士,也许是扬名世界但时刻胸怀祖国的巨星,也许是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的农村妇女,也许是挺身而出扑向客车救出学生的教师,也许是照顾瘫痪女友34年的普通市民……。他们之所以能感动亿万中国人,就在于及时在这个价值取向多元化、崇尚个性的现代社会,人们仍然有对真、善、美的追求,有对崇高精神的崇拜和向往,这种共同的价值标准为公众一直认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丰碑。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仍会作为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长期存在,关键是如何改进典型报道使它更符合新闻规律,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要求媒体在认清社会主流思想的情况下,要认真面对受众的多元化,推出多元化的典型,积极做好新闻策划,真正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