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回族文化的变迁、融合与碰撞——以北川、安县为例

作者:杨颖宣来源:《视听》日期:2015-11-19人气:3620

一、北川、安县回族概况

(一)历史起源和人文地理环境

回族在四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北川、安县等地属于丝绸之路的范围,回族有可能是丝绸之路开启之后进入四川的。历史上有资料可查,四川回族起源于元明清时期,多数是迁徙到这里定居。

北川和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受汶川大地震影响最大的灾区中的两个,灾后进行了重建。当地居民生活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瓜果等,回族同胞聚集的地区,多数以经营餐厅为主,大部分青年人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他们不吃猪肉,所食用的牛肉都是当地回族自己养牛提供。

(二)当地清真寺状况

目前两地有四座清真寺,安县境内有花荄清真寺和塔水清真寺,北川境内有永昌清真寺和擂鼓清真寺。四座清真寺都有阿訇主持,清真寺规模大小不一。

这四座清真寺是北川、安县境内仅有的四座,都按照清真寺的风格修建。每座清真寺都设有管委会,管委会成员都在寺内的公告栏上展示,一目了然。这几座清真寺的管委会一般由阿訇及其家人、当地较有成就的回族同胞组成。阿訇负责清真寺日常事务,管委会其他成员负责组织活动、打扫杂物等,各司其职。

二、当地回族文化变迁

北川、安县两地的回族同胞大多数是五六十年前从甘肃等地迁徙进来的,多数人是来当地做生意。经过五六十年的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都有了一些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生活变迁

我国唐宋时期是封建社会相对开放发达的时期,与世界各地交往较多,很多来自大食、波斯的穆斯林商人在我国从事象牙、茶叶、珠宝、材料等生意。到了元朝时期,随着成吉思汗西征,中东、西亚等地的商人纷纷来华,他们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明清时期也有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商人、学者、宗教人士等来我国,这些人是回族族源的一部分。

历史上的回族几乎都是经商为主,生活在北川、安县境内的回族也大多数以务农、经商为业。当地最大的清真餐厅、清真酒店等,都是回族同胞自己开办的。这些餐厅老板的妻子,有的留在家里带孩子,有的拥有自己的工作。塔水镇回族同胞以务农为主,经商为辅,喜欢玩,受巴蜀文化影响;花荄的回族同胞以经营餐厅和烧烤为主,也有人在当地单位工作;永昌镇和擂鼓镇的回族同胞,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也有经营餐厅的。

(二)风俗习惯变迁

传统的回族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体现在头饰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无檐小圆帽。妇女多戴盖头,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少女及新婚妇戴绿色的,中年妇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节日或遇有红白喜事时,喜戴白色小帽,妇女则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后面披垂于肩头。

在北川、安县两地,回族男人戴小圆帽较多,回族年轻女人外出的时候一般不再戴盖头,年龄较长的妇女戴盖头的情况较多。在饮食和娱乐方面也有一些改变,当地回族男人饭后有时候会喝酒,也会打麻将,而回族的传统习俗是禁酒禁赌的。

这里的回族同胞与外族通婚几率很高,汉回通婚情况较多,在花荄镇,百分之八十都是汉回通婚,而传统的回族基本上不与外族通婚。如果结婚的外族信仰伊斯兰教,就会举行入教仪式。经过五六十年的生活,年轻一点的回族同胞与当地居民的外貌已经变得很相似。

(三)宗教信仰变迁

在较为传统保守的穆斯林地区,回族的小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要去经学堂上课、念经,宗教节日的时候会集体去清真寺做礼拜等。但北川、安县的四座清真寺经学堂都没有真正办起来,只有其中的擂鼓清真寺和塔水清真寺开过几次班。塔水清真寺每年都会办一个经学堂学习班,但是来学习的人极少。擂鼓清真寺会办寒假学习班,只有几个孩子能坚持四五天。所以北川、安县的回族同胞大多没有接受过经学堂教育。

当地回族同胞除了宗教节庆日外一般不去清真寺做礼拜,信仰比较纯粹的人平时就在家里自己做。清真寺大多数时候只有几个人跟着阿訇做礼拜。这些阿訇是政府出资请的,斋戒时候会每家每户去挨着念经。

当地清真寺的阿訇一直严守宗教规矩,在宗教节庆日的时候会组织宰牛、杀鸡、礼拜等活动。几个地方的回族穆斯林也会聚在一起过节日,尤其是圣纪节,参加人数可能会达上千人。每年斋戒期间,清真寺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大家都会按规矩斋戒,甚至一些不需要斋戒的老年人也是如此。

(四)思想观念变迁

回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宗教信仰纯粹,宗教意识强烈。但我国大多数地区宗教信仰淡薄,尽管四川境内多个宗教并存,却没有宗教可以影响到教外四川人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川、安县的回族思想观念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年轻一辈身上。他们对宗教信仰热情不高,很多习惯都和汉族一样,宗教意识也偏向淡薄。

三、综合分析

对于文化变迁,西方有很多相关理论,比如“连锁反应学说”提到的,在某一文化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通常会引起其他部分相应变迁。“文化变迁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永恒因素”观点认为,文化变迁进行在每一个地方和一切时代。它是由社区内部因素和力量自发地产生,或者可能通过不同文化的接触而发生。在第一种情形下,它采取独立发明的形式;第二种情形在人类学构成过程中通常被称为传播。

笔者认为北川、安县回族文化变迁的原因主要在于回族文化与当地文化相比处于弱势地位,回族的文化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比如当地回族妇女出门不再戴头盖,回族孩子上当地学校,回族人在当地喝酒、打麻将等,这些都是当地文化影响的结果,回族同胞的很多风俗习惯在刻意或者不自觉中就慢慢被当地居民所同化了。

文化变迁有融合也有碰撞。每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都有其进步的地方和相对落后的地方。传统回族穆斯林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女人几乎都是依赖男人生存的。男人养家,女人则在家里带孩子,照顾男人。在当地,回族妇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融合的同时也有过激烈的文化碰撞,据清真寺阿訇说,在最初的时候,回族同胞和汉族同胞也经常发生冲突,主要在于文化宗教信仰方面的不同,比如回族不吃猪肉,只吃自己的不注水的牛肉。

文化传播的范围或借用的程度决定于两个民族之间接触的持续时间和密切程度。文化变迁是一个渐行不息的长程,既有对传统的粹取与摈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吸收。像北川、安县的回族这样从一个传统的环境迁徙到一个截然不同的环境里,如果没有外部的支持,随着时间的流逝,回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可能会慢慢地改变甚至消失。毕竟宗教信仰很多时候来自于文化认同,老一辈渐渐逝去,年轻一辈又是从小在汉族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很难发自内心地去遵守传统文化相关习俗和宗教礼法等。笔者认为某个地方外来的传统文化应该引起大众关注,因为传统文化在变迁的过程中可能会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也有可能就此消逝,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多样性应当尽量长久地保存下去,而不是彻底地同化。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