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媒体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模式

作者:安英全来源:《视听》日期:2015-11-25人气:1604

    在互联网普及和媒体发展的基础上,各大媒体广播迎来了新的问题。随之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队伍面临的问题也非常严峻。现在为媒体高度融合的时代,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来适应需求,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需要培养怎样的播音员、主持人,已成为媒体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笔者介绍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模式。

一、培养模式和市场需求间存在的矛盾

(一)教育模式单元化而市场却需要多元化人才

    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台需要能够熟悉本地区文化的多元化播音主持人才,较为缺少双语和三语人才。而现在从高校走出来的人才一般只掌握一种语言。例如:英语虽然为必修课,可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生却不多。这样就与多元化人才的需要发生了矛盾。

    笔者认为,在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模式应该为1+N模式。即在教学中以一种语言作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自由的对少数民族语言进行选修,可以为一种也可以为多种,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需求[1]。

(二)高校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广播电台工作节奏间存在着矛盾

    高校培养学生模式主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较宽松的管理,这样大学生就没有较大的压力,校园气氛非常的安逸。学生较为松散、个性较为张扬、团队意识薄弱。而现实生活中广播电视却有着不一样的工作氛围。所有的播音、主持、摄像、编导等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尤其是目前出现的“主持人、播音员中心制”“编导播音员”等模式,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2]。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但要具备专业素质,还要有驾驭团队的能力,能够高效的完成节目任务。所以,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模拟电视台的一系列工作环节。让学生能够掌握广播电台的实际工作程序,这样才能更好的步入社会,走入工作岗位。

二、播音主持人知性较为重要

    在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和播音员就是此媒体的形象代表。因此受众对其素质的要求较高。例如:电视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自然条件符合受众的要求虽然重要,这是影响节目效果的因素之一,但是在节目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其个人的知识掌握能力也会融入到节目当中,这时,对节目整体加以注视,播音员、主持人就会显露其是否知性[3]。因此,受众就会对他们的知识能力做出评价。而受众的评价又联系着他们手中的遥控器和鼠标。

    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员、主持人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针对现如今媒体较多、节目较多的情况来讲,所有媒体逐渐重视聘用知性主播来提高节目质量。在少数民族地区也如此,也需要高质量的节目。

    高校在对多元化人才进行培养时一定要开发既具备少数民族文化又吸引学生的信息资源,使学生的兴奋点得到激发,他们就会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获得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成为知性的播音员、主持人,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新媒体关注上。

    播音员、主持人所表现的知性美从言谈举止、穿着打扮、肢体语言、精神涵养中都可以表现出来。知性就会增加自信,自信就会对场域加以掌控。这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掌控媒体场域,也就掌握了受众的收视。播音员、主持人所具有的知性可以将有效的信源传递给受众。播音员、主持人知性形象的传播与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的认可是互相促进的,同时也以媒体为支点相依相处。

三、播音员、主持人要接地气而不是耍嘴皮子

    在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和经济较不发达。可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广播电视台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针对文化来谈,少数民族地区对传统媒体较为认可。可是,假如传统媒体所具有的竞争能力、传播力不能长时间的与群众传播相协调,传统媒体就会逐渐弱化其对受众的影响力,其喉舌功能会在受众中变得苍白。

    针对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员来讲,接地气主要体现在对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对经济发展加以掌握。国家广播电视台总局长田聪明在调研过程中曾这样说过:“我一定要将事情追究到最后”。如果事情进入自己的眼界,就一定要弄明白,真正做到接地气[4]。

    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现象就是地广人稀,条件较为艰苦。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体急需一批接地气、肯在播音主持行业付出的人才。

    有目共睹,在台面上站着的播音员、主持人灵气是否能够与自己的文化达成统一,这和播音员、主持人的日常经验积累息息相关。如果播音员、主持人在台面上驻留的期间没有对事件的真实性予以发言,时间久了,也就成了摆设。这样就接不上地气,不能权威的报道,主持也就会失信于群众,甚至会断送节目[5]。

    高校在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朴素行为作为教学的主体,结合社会主要教学观念,让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校就能了解社会,对人生进行思考,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可以和百姓站在一个水平线上。

    笔者要从两条路径实现接地气教学:其一,在老师的引导下,要多走多看,能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倾听大部分受众的心声。其二,在老师的带领下和权威部门交流,听取不同声音真正做到接地气。

    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养成接地气的习惯,多与民族群众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知识文化,适应他们的语言,正确的掌握节目内容,这样也就会和受众形成共鸣。

    节目的好坏,不能只依靠包装,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就是表述准确、内容丰富。所以高校要加强少数民族院校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此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播音员、主持人的民族艺术修养

    播音员、主持人所具有的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就是艺术修养。艺术修养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品位提高,并且还可以使节目的内容变得丰富。如果播音员、主持人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不能发现美,颂扬美,这就是媒体工作者失职的表现,例如:内蒙少数民族地区,它有着较为丰富的艺术资源[6]。内蒙古的马头琴、蒙古舞等都为当地的艺术资源,要对其加以保护和传承。传媒人的主要使命就是发扬民族艺术,他们要将当地的民族艺术资源传递到全国各地,在传播媒介中展现民族的文化艺术。而如若能够研究当地的民族艺术资源,可以构建与之相关的艺术知识体系,这样就可以避免主持人无信息传播资源的现象。

结  语:

    在媒体融合的情况下,少数民族地区非常需要多元化的播音员、主持人。少数民族的播音主持人员要具有道德素质,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习惯,开发自己的灵气、提升自己的内涵和才气,亲合受众,传播文化信息,将节目主持好。播音员、主持人培养模式和市场要求间有矛盾存在,在这基础上需要不断探索播音主持人员的培养方式。高校负责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员、主持人,这就要引领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时常净化自己的心灵,调动积极的工作热情、勇于对自我进行挑战。集成这些要素,播音主持人员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播音员、主持人要提高自己的知性水准,加深自己的思想认识,丰富自我,更好的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的播音、支持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