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引入国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发展探究

作者:马 瑶来源:《视听》日期:2015-11-25人气:2165

我国电视娱乐节目滥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万象更新的文化发展背景下,电视娱乐节目开始步入百姓视野,开创了我国电视时代的新纪元。电视娱乐节目从开创到引进,成为各大电视台提升频道竞争力的重要电视形态,节目的研发也从“拿来主义”发展为当下的真金白银购买境外节目版权、节目团队联合制作的制作方式,特别是在2010年之后,各大卫视购入境外节目版权呈现密集化趋势,这就引出了本文将要讨论的重要内容,就是海外电视娱乐节目的引进,制作、播出、运营如何扎根于国内传媒沃土。国外电视娱乐节目具有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因而“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这就需要对这一舶来品进行本土化改造。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而是适应本土文化特色、满足国内观众收视习惯、遵守中国电视媒体播出要求、适应中国电视广告商投资要求的二次创作。

一、引入国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历程

我国电视媒体引入国外娱乐节目经历了复制模仿到改造研发两个阶段,逐渐走向国际化团队合作和海外版权运营。1983年的春晚把电视娱乐传递给中国观众,落后数十年的电视娱乐节目开始变革中国电视传媒。1990年央视的《文艺天地》(后来的《综艺大观》)开创了中国综艺节目先河,随后的《东西南北中》和《曲苑杂坛》都获得较高收视率。1993年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成为最早从国外引入的电视节目。1998年12月央视开播的《幸运52》源自英国的益智博彩节目《Gobing》,并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了本土化的微妙调整,自此国内电视媒体开始“拿来主义”复制克隆海外娱乐节目。2000年7月央视的《开心辞典》源自英美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节目的本土化改造更进一步,节目主持风格和奖品设置都具备中国特色。1997年7月湖南卫视开播的《快乐大本营》源自香港《综艺60分》,成为经久不衰的代表作。2002年之后,国内各大卫视开始大量引入真人秀节目,当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获得万人空巷的收视率之后,各类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推出,包括《我型我秀》《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2010年后东方卫视购入《中国达人秀》海外版权,拉开了国内卫视媒体购入国际电视节目商品的帷幕,随后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等纷纷引入海外当红娱乐节目。

二、引入国外电视娱乐节目的本土化发展策略

《中国达人秀》和《非诚勿扰》的成功引发了各级卫视娱乐节目创作热潮,2010年以来全节目版权引入海外节目的形势愈发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广电总局出台的“限娱令”:2011年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对各卫视的娱乐节目严格控制。2013年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一个。电视媒体引入国外节目不得不周旋于国内电视市场和相关法规,娱乐节目研发由单纯的全版权引入向借鉴融合、自主创新等多方面发展。

(一)传递中华传统文化

引入境外版权的娱乐节目大多来自欧美、日韩国家,比如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来自英国Fremantle Media的Got Talent,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来自英国BBC的Tonight’s The Night,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来自韩国MBC。在购入海外节目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的合理性,以湖南卫视2013年播出的《爸爸去哪儿》为例,本土制作团队在遵照条约规定的前提下,对节目进行了本土化的二次生产。在地点的选择上,西至沙漠、北至雪乡、南至海岛,展现了我国瑰丽的地质风光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韩版的《爸爸去哪儿》更多的展示父子间游戏的娱乐性,而中国版将重心放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传递了中华传统文化,内含更高,教育意义更强。每一次三天两夜的录制所展示的“新中国式教育”,不但将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也是对养育子女之道全新的理解和诠释。

(二)注重节目形式的本土化创新

引入的海外节目在形式上要进行加工改造,以迎合国内观众的审美,突出民族性特色和审美差异性,比如在舞美设计、背景音乐、主持风格、拍摄手法、剪辑手段等方面突出国人的表达方式,还要做好节目市场价值链的开发。以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为例,弱化了竞争的残酷性,更多体现的是歌手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多元共生、和谐共存、包容宽厚中享受融洽的比赛氛围。《我是歌手》率先与万达影视合作,采用5.1杜比立体环绕声和高清摄制技术,率先将真人秀节目搬上电影荧幕,将第一季度的总决赛进行电视和影城同步直播,赢得满盆满钵,投资回报率达到了275%。

(三)注重节目的版权保护

当前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因原因除了电视台竞争白热化之外,最主要原因还是国内电视节目版权保护的法律空档。电视媒体在巨资引入境外版权节目后,不就就被国内平行卫视跟风抄袭,比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一炮打响之后,国内迅速出现了一大批“好声音”,包括《中国好歌曲》《声动亚洲》《我为歌狂》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浙江卫视马上制作播出了《爸爸回来了》。法律的缺失让节目研发难、山寨复刻现象严重,以此恶性循环。因此,完善相关法律填补法律空白是保护和发展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当务之急。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xf/9501.html 视听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