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义乌传统艺术对现代生态语言建设的影响

作者:朱萍来源:《芒种》日期:2015-12-25人气:739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内涵、优良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艺术汇聚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及精神财富,其广博性、传承性及巨大的影响力不但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精神支柱,同时也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文化艺术对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系统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 义乌传统艺术概述

    坐落于浙江省中部的义乌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222年便已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极为辉煌丰富的传统艺术遗产,包括绘画、工艺美术、书法、戏曲表演、音乐、舞蹈等等,丰富多彩、种类繁多的义乌民族传统艺术浸润着义乌这个千年历史名城的深厚底蕴,其浓重的地方乡土气息彰显了义乌人民辛勤劳动和创造的生命印记,也表现了这个地区特有的民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醇厚的艺术内涵是义乌地区乃至中华民族的珍贵财富,也为全世界人类带来生动的文化大餐。拥有美好寓意且形式各异的义乌百子灯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寓意着“百业兴旺、子孙满堂”,被评为义乌十大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明代中、后期的义乌婺剧是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义乌婺剧拥有六种声腔: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不同的声腔各有一批专长剧目,早期婺剧班社主要在庙会、四乡集市等广场演出,因而其表演风格夸张、形象生动、强烈粗犷、明快,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表演圆中带直、自具一格、独具特色,是我国极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明末清初时期发展起来的民间业余说唱器乐组织义乌锣鼓班以其丰富多彩的板式,五花八门的乐器,无拘无束的表演,彰显出浓厚的义乌乡土味,体现义乌粗犷豪放的传统和自然原始的地方特色,如今已在不断地传承与创新中逐步转变为专业化的喜庆行业。而用义乌地方方言演唱的义乌道情同样历史悠久,义乌道情起源于唐朝的道曲,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表现形式,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个性尽显义乌传统艺术的魅力,赢得老百姓的喜爱。此外,义乌高跷、民间剪纸、迎龙灯、叠罗汉等传统民间艺术同样在义乌这片土地上大放异彩,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让现代人们见识到了义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连绵不绝。义乌传统艺术在现代人们不断的继承与更新中得以提升、丰富,反之,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 现代生态语言建设

    作为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常用术语,语言生态学顾名思义融合了语言学与生态学,是二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即在探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语言的生态性质、生态伦理,揭示出语言发展的生态规律。总所周知,任何语言体系的产生和发展均与一定条件下的自然条件、社会文化、人群等各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于这些因素而存在的,因而当社会结构出现了变化,语言也将会随之出现变化。正如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所说,语言如同生物一样,都需要经历一个生、长、老、死的生命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将语言系统思维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语言的存在与发展与自然界的生物生态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美国语言学家豪根于1970年提出语言生态的概念,在他看来,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2年之后,豪根更是将生态语言学定义为一种专门的学科,用以研究语言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语言生态离不开生态文明,和谐的语言生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可谓息息相关。探讨语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首先需要探究真正在语言与社会之中起决定作用的主体,那便是人。人不仅是语言的主人,同样也是社会的主人,因而人决定着语言的情形和社会的面貌。人们日常生活交流所使用的语言系统无疑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因而语言的生态环境依赖于社会的生态环境,语言的生态面貌反映了社会的生态面貌,要建立起和谐的现代生态语言,需要充分发挥起人的作用。

三、义乌传统艺术对现代生态语言建设的影响 

(一)维护了语言的多样性。

    据有关数据统计,全世界语言有多大7000多种,但是在语言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半的语言已经面临着消失的风险。知名学者周海中对语言减少是这样说: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其社会使用功能正处于逐渐弱化或消失的危险境地。而从义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我们也看见了这样的影子,义乌作为一座面向全球开放的城市,来自全国或者全世界的人民增多,大家的交流普通话成为交流的主流,使得如今越来越多的义乌年轻一代不会说义乌话,传统的义乌话十八腔,隔溪不一样的语言特色,以及被弱化义乌话里,“吃、喝、吸”统统叫作“食”,好比食饭、食酒和食烟等称呼。或者是《诗经》中的“音a”表示第一人称“我”,在义乌的传统语言中同样被引用。如今的义乌经济发达,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人们增多,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进行频繁的语言交流,有运用普通话、其他地方方言,甚至外语进行交流,而传统的义乌语言渐渐被弱化、变化甚至消失,不利于现代生态语言的维护,反之,当人类社会处于并不发达的时期,人与人的交往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频繁,语言的生态环境以及语言的多样性会更加的具有“原生态”性质,反而形成了语言的多样性。

    义乌传统艺术在维护语言的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浙江省的说唱艺术义乌道情,义乌道情发源于公元1573-1620年,“道情”又称“黄冠体”(黄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装束),道情开始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游广漠和寄情太虚,道情是诗赞体。在宋代后,道情吸收词牌、曲牌,衍变成为在民间布道时。道情音乐据传说原有七十二个套曲与一百来种曲调,是非常丰富的,现在只能够收集起十三种套曲与九十六种曲调,其唱腔为联曲体。它是利用诸宫调的某些曲子互相联缀起来,组成有层次的大型唱段。每种套曲又有“正、反、平、苦、抢、紧”六种不同的曲子,唱腔是根据需要来临时组合的。一时间义乌曲艺在群众中红了起来,可以说是“凡有空地广场,就有道情说唱”的景象,深受人们喜爱。这项义乌传统艺术在给老百姓带来了娱乐的同时,也在丰富着语言的多样性。

(二)强化了语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语言系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一个语言生态系统,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一定的自然条件、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科技发展、艺术传承、人群等环境因素紧密相关。但是在传统艺术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生态语言却具有了更加常见的稳定性和研究性。如“义乌腔”,作为义乌自己的基调,始见于明王骥德《曲律》:“数十年来又有弋阳、义乌、青阳、徽州、乐平诸腔之出。”义乌腔作为一种稳定性的语言在我国已经有几百年了,至今依然这样称呼。而义乌的锣鼓班,起源在明末清初时期,距现在也是400多年的历史了。锣鼓班通常组成人数是由7至20人组成,都有明确分工。锣鼓班的乐队分为文堂与武堂。文堂是吹拉弹拔,武堂是打击乐器。“一副箩担装十响,吹拉弹唱喜洋洋”,就是锣鼓班的前身与写照。除鼓板与正吹外,其他人员都会演唱,班子里面生、旦、花、外齐全。锣鼓班一般拥有10件响器(乐器),所以锣鼓班又叫做十响班,也有更引申的称呼叫做什锦班或坐唱班。演唱形式为坐唱,不化妆,不走台,属于边拉边奏边唱,所以也称之为“坐班”。如果既能唱又会演出的,就叫“太子班”了。 锣鼓班主要在农闲时进行的自娱自乐,或者在夏日乘凉、冬日晒日头都能听到锣鼓班的声音,活动场所的选择地点多在祠堂、厅堂、明堂。可见这样的称呼是随着义乌传统艺术的不断盛行被沿用至今。

    在现代生态语言建设中,语言的形成虽然像生物的生长一样历经着生、长、老、死的生命过程,但是语言的长久性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语言出现后,很快就会被遗忘,如怎么破一语,这是一种日常口语,是怎么办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怎么破解”的意思。又如,“手滑一语”,这一说法具有两层意思,一是从本意来指因粗心大意而造成操作失误的意思。二是从网络用语来指故意做的,却说是失误造成的意思。例子:粉丝声讨刘诗诗,吴奇隆点赞此微博,后来又在微博里面解释说是手滑了。这些因为某一件事情而产生的词汇,往往会随着人们的视线转移而慢慢消亡。而那些运用于义乌传统艺术的词汇,却始终会随着艺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得以传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可见义乌传统艺术在强化语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方面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wy/1534.html芒种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