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建议
当前,网络舆情面可以说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基础和晴雨表。以大数据观念变革传统网络舆情管理思维,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网络舆情监测大数据分析要向多元化和多向度发展,更加注重与其他相关数据的有效整合。
在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监测分析要多视角发展,从单向度的内容研究转向多向度的内容及关系研究,从社会话语表达、社会关系与心理描绘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网络舆情分析要与其他分析手段相结合,综合不同学科交叉研究,不仅收集整个网络舆情面的数据,还应与外部数据有效结合综合分析,切实反映现实民意,保证研究结果适应现实需求。
2、相关部门要做好政务公开相关工作,回应社会关切需实事求是。
在遇到突发舆情事件时,如果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面对公众关切不回应、不发声,容易使公众产生误解或质疑,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主动做好重要政策法规解读、妥善回应公众质疑、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权威发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有时对于舆情管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舆情应对过程中,应坚持内容重于形式,实事求是回应社会关切。中宣部前副部长王晨曾说,“新闻发言人最宝贵的素质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技巧是需要的,但在其次。”例如招商银行济南分行招聘曾被网络传出一份“关系名单”,该银行的应对方式是未指责“伪造”,而是第一时间承认事实,然后派驻工作组调查,接着邀请记者和专家参与后续面试过程,最终标注“关系者”均未进入录用名单,赢得了舆论认可。
3、尽快为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提供较完善的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
我国于1996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它是国家制定的与网络舆情有关的首部法规。此后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网络舆情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相关法律保障。但目前网络舆情管理方面仍有很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建议加快建立健全大数据舆情管理的体制机制,尽早制定独立的网络舆情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网络舆情主管部门、运营商、网民的权利和义务,使互联网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促进良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形成。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