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探究
造成我国新闻媒体职业道德严重下滑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市场经济下利益的驱使,相关法律法规长期不完善,媒介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媒体人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的缺乏等。
1、经济利益的驱使
首先,媒体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导致新闻媒体急于谋求生存捷径。市场经济改革推进以来,媒介行业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利益竞争加剧,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某些媒体内部利己主义滋生,不惜违背新闻伦理以谋求眼前的金钱利益。
其次,社会各方为实现自身利益与媒体“合作”。某些媒体在发展困境中急于寻求便捷的出路,而社会各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为谋取自身的利益也急需寻求媒体的帮助。如某些政府部门需要彰显政绩,某些企业需要美化自身形象,就会与媒体之间形成“互帮互利”的“默契”。21世纪网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通过公关公司寻找IPO公司进行“合作”,而在公关公司的介绍下也有许多IPO公司愿意与媒体“合作”以获取名利。这些事件的背后渗透出某些企业与媒体之间的利益捆绑与利益勾结。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没有专门的新闻立法,对新闻媒体相关的规定只融入在《宪法》《民法》《刑法》和一系列行政法规、规章条例之中。这就造成对新闻权利与义务的界定不够清晰明确,对新闻违法事件的界定也模棱两可。长期以来,新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也造成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偏弱。这就让某些心存侥幸的媒体机构和缺乏职业素养的新闻从业人员有了可趁之机。
3、媒体内部管理体制矛盾重重
首先,媒体对新闻的把关失位。在陈永洲案件中,陈永洲收受他人钱财发表诋毁中联重科形象的文章,使得中联重科和广大股民受到损失。他承认在他署名的报道中大部分都不是出自他手,他也没有对报道的事实进行考证。而对这些虚假报道,《新快报》管理层却未对内容进行核实,新闻把关漏洞百出。
其次,媒体内部从业者职责越位。新闻采编和媒体经营属于不同的职能,在媒体内部应该各有分工,才能保证新闻工作运行顺利。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媒体需要自力更生,为了节省资源,某些媒体将新闻采编和经营整合运作,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负责新闻采写还要负责媒体创收。管理体制的不合理迫使新闻工作者更多地从利益方面去考虑新闻的内容,而不是从新闻本位角度出发去挖掘新闻的价值。在《中国特产报》案件中,其内部管理体制混乱,记者在采访中还要向企业或个人索取版面赞助费。这样的管理体制忽视了新闻的真正价值,遗忘了媒体的职责和使命,使《中国特产报》演变成金钱交易的盈利场。
4、部分媒体人职业素养低下,法律意识淡薄
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碰撞的当下,社会上滋生了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社会上道德的失范问题也波及到传媒领域,加之媒体间竞争加剧,生存压力巨大,媒体人不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法律观念淡薄,造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在陈永洲案件中,陈永洲自述自己为贪图钱财才做出违背职业操守的行为。由此可见,某些新闻从业者职业素养缺失,为追求名利放弃新闻职业理想,是造成新闻失实、虚假报道泛滥、行业道德下滑的重要原因。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