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企业“用工荒”和大学生“就业难”状况的原因
1.教育观念和就业观念滞后
教育观念而言: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依然重视普通教育而忽视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实训基地数量不够,实训设备欠缺;“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屡见不鲜;校企合作制度,现代学徒制度的发展不完善,学校与企业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使得专业设置不符合企业岗位要求。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就业观念而言:部分学生就业价值观存在偏颇,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总是好高骛远,认为自己的所学能胜任较好的工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但是很多学生在校时,只是勉强完成自己的学业,或者只是埋头学习,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非常淡薄,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胜任企业提供的职位。
2.终身学习的观念还未形成
虽然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实践浪潮正在不断的掀起,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但是人们对待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观念还有待深入。很多大学生现在依然是认为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掌握一辈子享用的技能,觉得这样就可以一劳永逸。然而,现在的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要求劳动者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3.企业待遇、社会保障相对过低
虽然现在我国正在打破一直持续的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但依然存在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低廉的工资、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压榨着劳动力。另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优越,在踏出校门的时候都拥有较高的社会期望,希望找到一份比较舒适的理想工作,但是企业给予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却远远的低于他们的需求,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
4.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却大多缺乏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一、创新独立意识不强,现在大学生依附心理和从众心理过剩,大多不能摆脱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将自己束缚在条条框框中,不愿独立思考,不敢挑战权威,缺乏创新意识;二、创新实践能力欠缺,一部分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是不愿意动手、不善于实践,或者有部分同学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就立马放弃,缺乏继续下去的毅力和勇气。这些方面都体现了我国现在大学生创新意识还有待提高。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官方认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学者友好期刊名单”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重磅!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录看点分析!全网首发!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