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媒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独立学院做好思想教育的建议
1. 加强对学生媒介传播甄别力的培养
中国的新闻传播业在近年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这其中现代媒体的发展更为迅猛,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国当代大学生,相较于传统的新闻传播业强国英、美、日等国的国民,对网络非官方信息的信任度和依存度更高。2012年以来,我国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超过台式电脑,这也推动了无线舆论场的形成。以微信和新闻客户端为代表,移动互联网在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成为新的信源,其传递更私密,社会动员能力更强。网络社会扁平、融合、流动、分散的特点愈发显现,使得传统媒体管理失效,话语权分散、下移,官方、民间两个舆论场并存,进而更导致“媒介管理—意识形态建构—社会组织动员”三根链条面临失效的连锁反应。但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缺少辨知的能力,又运用了网络新媒体这种呈几何倍数的传播方式,使得谣言迅速扩散,导致假新闻、伪科学层出不穷。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特别是学生思想本身就比较活跃、容易被舆论感染的独立学院,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主动转型,以适应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对学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 就是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媒体的运作方式,特别是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使他们能够正确地甄别媒介信息, 并且能够有效地运用、评价和监督大众传媒。例如开设传媒方面的选修课程及讲座,通过假新闻的产生、热点炒作、网络谣言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知晓信息传播的现象、模式、效果等,知晓如何对虚假信息进行鉴别及求证,提升他们的辨析能力。
2. 重视对学生媒介传播依赖性的矫正
御宅,意指沉迷于某种兴趣爱好中而不可自拔的个人或群体,例如电脑、动漫、游戏等。中国青年报2008年一项名为“你有‘御宅’倾向吗?”的调查显示,5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身边存在宅男宅女。这种现象在独立学院更甚,根据我校的调查结果,学生每天在媒体上花4小时以上的占17.57%,2-4小时的占33.78%,1-2小时的35.14%,可见沉迷于网络,足不出户的学生比比皆是。从环境来分析,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的引导,让大学生认为“宅”是种时尚的行为,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对时尚的生活更为推崇,从自身来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课业和升学压力相对较小,同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让他们有时间和金钱进行投入在兴趣爱好方面。“宅”文化的最大消极影响是易导致大学生个体的社交障碍、心理上与现实脱节、求知欲下降、形成孤僻和自闭的性格。在过去的一般做法中,学校和家庭对“宅”倾向的学生定义为问题少年,进行批判和强制“戒瘾”,反而导致了学生的强烈抵触和反抗。而效果比较好的思路和做法是,学校对“宅”文化持相对宽容的态度,做客观的评价和定位,了解、理解学生的思想根源,引导他们培养适度的兴趣爱好,而不是过度沉迷。我校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一些与“宅”文化相关的社团,如动漫社等,也经常开展电子竞技类的比赛,我校学生还组队夺得过GTL2013华南赛区DOTA2冠军,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些学生都是不务正业、行为乖张的的问题少年,但在实际上通过学校的引导,他们在追求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并没有荒废学业,还拓展了交际圈,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3. 促进学生媒介传播运用能力的提升
在对我校学生“您主要想从校园媒体中获得哪方面的信息?”这项调查中,74.32% 的学生选择了“校园信息”,55.41%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交流”,选择这两项的学生均超过了半数,且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可见独立学院的学生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校园信息非常关注,同时对通过媒体提升自己的学习交流能力有比较迫切的需求。在“如果校园媒体需要完善与丰富,您最希望通过以下哪些媒体形式呈现?”这项调查中,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占据了前三位,分别占47.3%、43.24%和43.24%,而这三项全部属于现代大众传媒的范畴,可见独立学院的学生对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投入的关注度和期待值要高于报纸、广播、电视、平面广告等传统媒体。但现实情况是,很多高校对如何运用现代媒体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感到束手无策,制作一个思政网转载几篇文章就算完事,内容更新不及时,不接地气,学生不爱看,点击率低,几乎沦为“鸡肋”。在这方面,学校可通过精心策划一些专题,通过媒体传播,扩大影响力,提升关注度和讨论热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对“真善美”有更多的追求,对“假恶丑”的行为进行批判。例如,我校曾经在官方网站上发起过“感动鹿山”十大人物投票,在微博、微信上发起过“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讨论和“你微笑的样子真美”图片征集活动,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也满足了他们运用媒体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素质的需求,切实增强了独立学院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 做好舆情的危机处理
在数字化新媒体时代,“全民织网”早已成为常态,特别是2011年微博盛行以来,2012年网络热点事件的首发主体中,由微博首先曝光的占32%,成为名副其实第一大社会信息源。根据我校一项“假如您所在学校发生了一件有新闻价值的事,你会选择什么渠道去传播它?”的调查显示,60.81%的学生会选择使用QQ进行传播,另外选择微信、微博和网上论坛的分别占43.24%、39.19%和32.43%。可见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掌握着话语权,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稍有不满,就能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其传播范围可从身边的同学,扩大到异地的陌生人,甚至引发媒体的关注,给高校的舆情处置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根据我校对学生“您更希望通过什么渠道向学校反映信息?” 选择通过辅导员和“领导面对面”等传统平台的学生分别占43.24%和35.14%,而选择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体“发声”的占82.43%,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通过媒体反映比通过个人反映更直接、更迅速、更有效。在高校的舆情管理方面,以往有个做法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媒体评论员队伍,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发现,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舆情时,还缺少分析和把控能力,在进行解释时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和有力的证据,使得事情“越描越黑”。从反复的实践经验中,我校逐步建立起舆情的收集、互动、反馈机制,由学生在百度贴吧、微博、微信等重要的舆情发生点收集信息,反馈给宣传部门,再由宣传部门通过与教务、后勤、学工等相关部门联动获得准确的信息后再及时回复和发布,按照“提供事实—解析真相—专业辨析—引领思想”的思路对学生进行“软引导”,使得学生更信服,也避免了舆情失控的情况。
- 喜报!《中国博物馆》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最新CSSCI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25-2026版)!新入选!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