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与规避-经济论文
作者:四川理工学院—黄春萍、代利平来源:原创日期:2012-02-10人气:1148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1.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运行机制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历史上几经变动,由政府包揽办学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这些改革和变化使得高等学校的管理从以前的无风险管理过渡到有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产生促进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2、高校教育成本增加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履行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即教学成本、科研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对于公立高校,其办学成本应当在学生家长和政府之间分担。高校办学成本的弥补主要来自财政补助收入和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但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招生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招生的收费标准也不可能随成本的增加而无限提高,国家财政拨款不足,高校自身筹资有限,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加大。
3、国家实施大规模扩招政策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从1998年的1022个增加到2009年的2305个。在高校的改、扩、新建教学基础设施等发展过程中,财政拨款有限,大部分的高校依赖的是金融机构贷款,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升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受过去国家“统分统配”的影响,高等学校普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的缺口加大,高校在筹资、投资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由于高校管理层及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的淡薄,在筹资、投资等方面没有合理筹划,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比如普遍高校认为基建贷款迟早是国家的事情,因此在贷款时不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问题。面临偿债风险,只能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背负还本付息的压力。
二、高校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高校总体财务状况失衡导致现金流风险
高校的财务负担着学校教学、科研等基本的事业经费支出,同时,由于高校扩招、评估等,又要负担基建等重点项目的开支。如果不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就容易使总体财务状况失衡出现货币资金短缺,引发现金流风险。如2007年,吉林大学在校园网上发布通知称,学校自2005年起步入付息高峰期,每年支付的利息高达1.5-1.7亿元,学校入不敷出,坦诚的向学校教职工寻策问计。还有部分高校,由于财务状况失衡,违反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将非专项支出占用专项资金支出,或者没有资金用于日常开支,出现流动资金枯竭的现象。
(二)贷款风险
我国高校的筹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这些资金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建设资金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大多数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筹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资产负债率多在2596-5096左右。高额的债务负担,给高校带来巨大的利息负担,还本付息的压力使高校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进行各种投资面临的风险。目前,投资风险主要来自对校办产业和基建项目的投资。从现实情况来看,校办产业大多数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经营收益和成本必然要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对基建项目严重过量投资,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高校的资金负荷,从而使高校承受投资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一)高校整体财务状况失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拓展经费经费来源渠道,防止支付危机发生
高校在争取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贷款的同时,应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如争取社会捐赠、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对老校区等进行资产运作、对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进行引资,让民间资金进入高校这一块领域,缓解高校由于贷款付出高额利息而承受的压力,保证足够的现金流,从而防止支付危机的发生。
2、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通过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获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通过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如建立重点实验室,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从而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分担学校的办学成本。
3、发挥预算管理所用,做到“两保一平衡”
高校要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防止各种超出预算的投资行为。保证人员经费和正常经费的开支,保持总收入与金融机构贷款利息的平衡,坚决杜绝借款支付金融机构利息财务行为的发生。
(二)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贷款风险的控制原则
高校筹集资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效益第一的思想。
2、贷款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对政府而言,应逐步加大高校资金的投入,提高高校消化债务的能力;财政应当建立高校负债周转金,用于高校临时应急的一定额度的借款周转;政府,高校开展贷款续借工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对高校而言,应当密切关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变化,合理确定学校的发展规模,把握贷款的度;合理规划贷款的来源、种类、利率、期限结构,防止负债风险恶化;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严格防止将其用于人员经费开支;从事业收入等中提取一定比率等用于建立偿债基金,确保按期清偿能力;必要时做好借款的续借工作。
(三)校投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投资,要进一步坚强审计和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建立有限责任制度,让高校校办企业自主经营,明确产权关系,在机制上做到事企分开。
2、高校要控制基础设施规模,防止各项重复建设,控制校内景点等非教学项目建设。高校要重视教学质量,注重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从而控制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1.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及运行机制变化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在历史上几经变动,由政府包揽办学转变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这些改革和变化使得高等学校的管理从以前的无风险管理过渡到有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产生促进了财务风险的产生。
2、高校教育成本增加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职能的履行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即教学成本、科研成本和社会服务成本。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对于公立高校,其办学成本应当在学生家长和政府之间分担。高校办学成本的弥补主要来自财政补助收入和学生学费、住宿费收入,但随着教育成本的增加,招生数量不可能无限增加,招生的收费标准也不可能随成本的增加而无限提高,国家财政拨款不足,高校自身筹资有限,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加大。
3、国家实施大规模扩招政策1999年高校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我国高等学校的数量从1998年的1022个增加到2009年的2305个。在高校的改、扩、新建教学基础设施等发展过程中,财政拨款有限,大部分的高校依赖的是金融机构贷款,巨大的利息支付压力使得高校财务风险升级。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内部成因受过去国家“统分统配”的影响,高等学校普遍风险意识比较淡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的缺口加大,高校在筹资、投资等方面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由于高校管理层及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风险的意识的淡薄,在筹资、投资等方面没有合理筹划,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比如普遍高校认为基建贷款迟早是国家的事情,因此在贷款时不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问题。面临偿债风险,只能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背负还本付息的压力。
二、高校校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高校总体财务状况失衡导致现金流风险
高校的财务负担着学校教学、科研等基本的事业经费支出,同时,由于高校扩招、评估等,又要负担基建等重点项目的开支。如果不做好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就容易使总体财务状况失衡出现货币资金短缺,引发现金流风险。如2007年,吉林大学在校园网上发布通知称,学校自2005年起步入付息高峰期,每年支付的利息高达1.5-1.7亿元,学校入不敷出,坦诚的向学校教职工寻策问计。还有部分高校,由于财务状况失衡,违反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将非专项支出占用专项资金支出,或者没有资金用于日常开支,出现流动资金枯竭的现象。
(二)贷款风险
我国高校的筹资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和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这些资金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建设资金的需求,因此,我国高校大多数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来筹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资产负债率多在2596-5096左右。高额的债务负担,给高校带来巨大的利息负担,还本付息的压力使高校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投资风险
高校投资风险主要是指高校进行各种投资面临的风险。目前,投资风险主要来自对校办产业和基建项目的投资。从现实情况来看,校办产业大多数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经营收益和成本必然要影响到高校的财务状况。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对基建项目严重过量投资,盲目进行基础设施、实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超过高校的资金负荷,从而使高校承受投资风险。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一)高校整体财务状况失衡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拓展经费经费来源渠道,防止支付危机发生
高校在争取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贷款的同时,应积极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走多元化办学之路。如争取社会捐赠、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开发、对老校区等进行资产运作、对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等进行引资,让民间资金进入高校这一块领域,缓解高校由于贷款付出高额利息而承受的压力,保证足够的现金流,从而防止支付危机的发生。
2、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建设,通过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获取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
通过扶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建设,如建立重点实验室,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科研和管理水平,从而争取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分担学校的办学成本。
3、发挥预算管理所用,做到“两保一平衡”
高校要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增强预算的执行力度,严格防止各种超出预算的投资行为。保证人员经费和正常经费的开支,保持总收入与金融机构贷款利息的平衡,坚决杜绝借款支付金融机构利息财务行为的发生。
(二)校贷款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贷款风险的控制原则
高校筹集资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坚持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坚持“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效益第一的思想。
2、贷款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对政府而言,应逐步加大高校资金的投入,提高高校消化债务的能力;财政应当建立高校负债周转金,用于高校临时应急的一定额度的借款周转;政府,高校开展贷款续借工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
对高校而言,应当密切关注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变化,合理确定学校的发展规模,把握贷款的度;合理规划贷款的来源、种类、利率、期限结构,防止负债风险恶化;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严格防止将其用于人员经费开支;从事业收入等中提取一定比率等用于建立偿债基金,确保按期清偿能力;必要时做好借款的续借工作。
(三)校投资风险的控制与规避
1、对于高校校办企业的投资,要进一步坚强审计和管理、确保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建立有限责任制度,让高校校办企业自主经营,明确产权关系,在机制上做到事企分开。
2、高校要控制基础设施规模,防止各项重复建设,控制校内景点等非教学项目建设。高校要重视教学质量,注重教学仪器设备的更新,从而控制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
热门排行
推荐信息
期刊知识
- 2025年中科院分区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区
- 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公布!
- 国内核心期刊分级情况概览及说明!本篇适用人群:需要发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学者
- 我用了一个很复杂的图,帮你们解释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录有效期问题”。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录,有心的人已经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录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 注意,最新期刊论文格式标准已发布,论文写作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 盘点那些评职称超管用的资源,1,3和5已经“绝种”了
- 职称话题| 为什么党校更认可省市级党报?是否有什么说据?还有哪些机构认可党报?
- 《农业经济》论文投稿解析,难度指数四颗星,附好发选题!